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2019-12-20 08:04徐晓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介问卷素养

徐晓芳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 310018)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1.调查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媒介对于人们的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凸显。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国内外定义颇多。早在1992 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一般认为,它包括了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6 月,我们网民的人数已经突破8.02 亿,手机网民更是达到了7.88 亿[2]。大学生无疑是网民规模最大的群体。媒介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调查的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探讨其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策略。在纷繁多变的信息世界里,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而不被外界所诱惑的选择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推动人才队伍的培养。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课题组从个人的基本信息、接触媒介的情况、选择及利用媒介的能力等维度设计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共分为5个模块,39 道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通过问卷星网发放问卷,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学生为样本,采用微信的方式,一共发放300 份,回收300 份,回收率100%。

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由来自警院安全防范系、应用法律系、刑事司法系、信息管理系的300 名学生参与,其中男生123 人名,占总数的41%;女生177 人,占总数的59%。分为大一、大二、大三3 个年级,其中大一参与人数138 人,占总数的46%;大二参与人数79 人,占总数的26.33%;大三参与人数83 人,占总数的27.67%。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1.学生媒介接触使用情况

为了考察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一般情况,问卷从媒介的选择、使用、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和手机这5 类媒介中,接触最多的依次是:手机(98.33%)、电脑(67.33%)、电视(39%)、报刊杂志(32.33%)、广播(13%)。这反映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终端已经成为媒介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传统媒体如报纸和广播已经逐渐被代替。

媒介接触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学生每天利用手机上网时间在3~6 个小时,只有2%的学生每天上网小于1 小时。

长时间接触网络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变强。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天不让学生接触媒介,选择“勉强能适应,还是很想使用”的占62.33%,选择会“焦虑不安,无所事事”的占8%,选择“自得其乐,没有影响”的占29.67%。问卷还对学生度过课余时间的主要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看手机成了最主要的方式,达到93.67%,其次为上网68%、逛街47.67%、体育运动45.67%、其他38.67%,最后是看报纸杂志19.33%。作为一个大学生,读书和运动应是最主要的两项活动,但是手机的普及导致这两项活动时间大幅减少,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消遣娱乐是其接触媒介的最大目的,其他目的依次为:获取各方面信息、聊天交友、获取学习资料、在线学习、其他、收发电子邮件,如图1 所示。问卷还对学生使用最近流行的媒介情况如弹幕和网络直播的应用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偶尔使用弹幕的学生有57%,经常使用和从不使用的分别为21.33%和21.67%;偶尔进入网络直播平台的学生有59.33%,从来不进的占23%,经常进入的占10.33%,不了解的占7.33%。弹幕和网络直播由于良好的互动性受到网友的喜爱,但是也存在着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为此,2016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的通知,对网络视频直播以及弹幕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从这次调查结果看,学生经常进入网络直播平台和使用弹幕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2.学生对媒介的认知状况

图1 接触媒介的动机

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很大,大学生必须具备对媒介信息进行合理、高效、快捷的选择的能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虚拟世界。学生听说过“媒介素养”这一概念的占46.33%,没有听说过的占53.67%。学生反馈在学校图书馆也很少看到相关书籍,只有14.33%看到过。对于使用网络搜索所需内容的技巧,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完全不了解分别占14.33%、39.33%、44%、2.33%,可见学生对于媒介有了一定的了解。

虽然现代大学生非常依赖于网络,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学生并不觉得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十分可靠的,相反,被大家冷落的报纸却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媒介。问卷调查最可靠的媒体时,一半的学生认为最可靠的是报纸,而手机媒介仅仅排在第二位(如表2 所示)。因此,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大变革中,虽然其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信息等方面具有劣势,但是,其多年在大众形成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传统纸媒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转型,主动适应媒介融合,以便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3]

图2 最可靠的媒体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大的产业,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因为沉迷其中而丧失了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动力。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非常重视网络游戏成瘾这个社会问题。在这方面,学生对于游戏“小玩怡情,大玩丧志”的态度占大多数,达到83%,其他依次为“既爱又恨,但不能戒掉还是每天都玩”占9.57%,“非常喜爱认为已经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的占4.67%、“非常憎恨, 认为玩物丧志”的占2.67%。这表明,学生对于游戏的自律性较好,沉迷游戏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也要引起学校的注意,做好游戏成瘾的防范与疏导。

3.学生对媒介信息批判情况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能否正确认识媒介、较为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这种素养不可或缺。问卷设计了“您认为媒介对社会的主要影响”这一问题,调查表明,86.67%的学生认为媒介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不出门都能了解很多信息”,74.67%的学生认为媒介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近,世界成为地球村”,同时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负面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53%的学生认为媒介“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更多时候受媒介影响,42.33%的学生认为媒介传播中的虚假信息扰乱社会”。

新闻报道确实是由真实事件而引发,但是新闻作品却是媒介传播者对现实的再建构。大众传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受利益的驱动,大众媒介信息的真实性颇受人质疑,这就需要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素养,培养一双“火眼金睛”,批判性地接受媒介信息。问卷调查了学生对于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持有怎样的态度,完全相信的学生只占1.67%,完全不相信的没有,部分相信并主动挖掘真相的占46.67%,部分相信但对真相无所谓的占51.67%。对于媒介上出现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态度,选择完全拒绝坚决抵制的学生占大多数,达到71%,这表明学生对于这些信息具有较好的自觉批判的意识,选择无所谓的占24%,选择不反对生活因此可以更精彩的占5%。

网络争议在互联网时代非常普遍,它既是网友对于客观事物观点的交锋,也是多方利益博弈后的客观呈现。作为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不够丰富的大学生来说,对于网络上有争议的观点往往无从选择不能明辨是非真假。问卷调查了当网络上观点很有争议时学生是如何选择的。结果表明,保持中立的同学达到了67.33%,其他依次为偶尔帮助己方观点的占18.67%、加入说服对方认同自己观点的占5.67%、害怕受抨击不参与的占5%、受强势观点的影响改变自己想法的占3.33%。如果学生对平常接触的媒介信息有所怀疑,大家的做法不一,各种态度都有,依次为“取决于信息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占37.67%、“多比较不同媒介的报道,努力弄清真相”的占33.33%、“凭经验自己判断”的占15.33%、“不太当回事”的占13.67%。

表1 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时经常做的事

4.学生对媒介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要求,而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问卷调查了学生在接触各种媒介时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其中37.33%的学生选择“有,主要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31.33%的学生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看具体情况”,22.33%的学生选择“没有,一般随便看看,消磨时间而已”,只有9% 的学生选择“有明确目的,要为学习和将来工作服务”。问卷还对平时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时经常做的事进行了调查,登陆聊天工具如QQ、微信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1.33%,其他依次为看电视电影、使用百度等查阅资料、上淘宝等网站购物、使用微博或博客、其他、收发邮件,如表1 所示。

互联网中的信息浩如烟海, 大学生关注的侧重点与兴趣多种多样,如何正确引导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关注的媒介信息依次为娱乐(72.33%)、社会生活(55.67%)、购物(48.33%)、军事、时政等新闻(42.67%)、手机、数码科技(38%)、体育(35.67%)、其他(31.33%)、财经18%。对于网络直播这一新颖的社交媒介,学生中只有23%的同学没有使用过。在品种繁多的网络直播中,学生最喜欢的网络直播类型为娱乐(66.33%)、其次为学习(41%)、产品宣传(9.67%)和恶搞(9%)。大量在线课程对大学生的开放导致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大量增加,因此出现了进入网络直播进行学习活动的比例有较大的提升。

5.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问卷对于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技术(74%)、媒介选择能力(74%)、媒介批判意识(76.67%)、媒介环境交往能力(68.67%)、媒介道德伦理观(79.33%)、媒介心理素质(70.33%)、媒介法律意识(78%)。问卷还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缺失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比较严重的占大多数(69.33%),不是很严重的占(14.33%),非常严重的占(11.33%),不严重和不缺失的分别占4%和1%。

由调查表明,学生已经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媒介素养方面的不足。鉴于此,问卷设计了学校如何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1%和52.33%的学生分别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必要”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大学校园实施课程教育,12.67%的学生认为“现在不必要将来应该需要”,只有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问卷还调查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育应该以哪种形式出现,33%的学生认为最好以选修课的形式,28.67%的学生认为以讲座或学术报告的形式为好,24.33%认为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电视台、报社实习等),14%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必修课的形式来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可见,学生大多数都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里接受媒介素养的教育。

四、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

1.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或举办媒介素养教育讲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早在1999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媒介教育对于民主体制与公民养成的重要性,提出其应尽可能地成为国民教育课程的一部分[4]然而,我国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没有系统接受过关于媒介素养方面的训练。移动互联网是近年开始发展成熟的,世界各国也都在摸索中。其中产生的新问题、发展的新趋势让人应接不暇,诸如弹幕的使用、网络直播、在线课程的大量应用和网络暴力侵害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已成为基础性要求。虽然目前大学普遍注重与行业接轨,在平时的课程设置上大多会向专业课和实践课倾斜,但媒介素养从本质上说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一部分。根据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比例并不高,尤其是高职学生,很大一部分要转行或接受继续教育。因此,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的培育还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理论、系统地进行媒介知识的教育变得非常必要。只有教会大学生了解不同媒介形态的特点、功能、历史沿革等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媒介内涵的理解及至使用方法的把握。[5]开设选修课系统地进行媒介知识的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选择,而且也契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举办媒介素养教育讲座能激发学生对于媒介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去自学这些知识。

2.在思政课程和人文课程教学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在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提升媒介知识学习的效率。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以外,大多数高校往往还开设诸如“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浙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可以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事实上,早在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6]在思政课程及人文课程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是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思政和人文课程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平时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为专业课程教学增添许多新的元素,例如司法、警务、法律、安防、信息等专业无一不和媒介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在现实社会中的犯罪类型发生在网络空间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还滋生属于网络空间特有的犯罪类型。据统计,中国网络犯罪占犯罪总数的1/3,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7]媒介知识的嵌入能更好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现代社会,当今社会,不管是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还是新兴媒体如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及朋友圈等,都日益渗透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态势。课程整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关键性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当下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十分必要。

4.利用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过程中,既要依靠显性课程,也要依靠高校社团、课外活动等隐性课程。[8]高校的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很多院校都有很多社团,如电视台、官微、新闻协会等本身就是媒介传播组织,在这些社团工作能直接参与到媒介传播的实践活动中,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其他的社团在组织活动中也会碰到推介和传播工作,如举办活动时都会通过qq 群或微信朋友圈进行推送。其本身就是学习媒介知识的过程,如果加以正确引导,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媒介素养的教育。此外,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媒介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平台,还要积极组织校内外的媒介实践活动,如组织媒介知识宣传展览或举办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等。

猜你喜欢
媒介问卷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