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

2019-12-20 08:04李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智慧校园应用型

李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

自2010 年和2012 年,教育部分别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相关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加强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中稳步推进校园的信息化改革。2015 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对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加快推进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为全面推进整体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在校园内真正意义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应用型高校应探索“互联网+”战略,采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应用型高校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因此,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的代名词改为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与社交化[1]。 在此“互联网+”大背景下,全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为当代应用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设定了新主题。

一、应用型高校“智慧校园”理念

智慧校园理念是一种开放教育的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能够依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学习情境,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化环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2]。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得到服务反馈。2015 年,从智慧地球理念衍生出的智慧校园理念,全面推出“创新成就未来,智慧互联校园”理念。清华大学举办的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峰会上,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两大理念:一是工作理念转变;二是工作思路转变。工作理念的转变是指从核心上进行转变,将管理型转为服务型;工作思路的转变是指从现有基础条件转变为按照实际需求,适应自身建设。让信息化技术成为抓手,全面统筹数据收集与分析,从而支撑学校的整体运行发展。因此将智慧校园的理念运用在当前应用型高校建设中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从电话报修到邮件、微信、APP 报修平台,后勤保障平台从部门网站到能源管理软件监控平台,相应的从最初的电脑办公软件统计发展到以管理为平台、统计数字的校园管理办公平台,再到即将迎来的海量数据支撑、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师生个性化服务相互融合的后勤保障综合服务平台[3]。面临新的后勤保障大环境,“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并拓展了数字化建设的大平台,目前应用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整体框架需进一步完善

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需统筹后勤保障信息化顶层设计,多方面进行工作路径拓展和延伸,将能源管理平台、报修平台、评价系统进行融合,将工作管理流程和内控评价体系重组。从风险点控制出发,将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双重转变融入到新的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整体框架中去。

(二)后勤工作统计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信息程度低

应用型高校内部组织机构具有学校的整体特色,部门多、功能分明,不同部门在其业务交互的过程中由于数据互通互联效果不佳,充分共享信息的效果不好,数据会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后勤工作数据整合性较差

收集大量的基础后勤数据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导致多年来积累的数据没有按照规律进行汇总,更没有同期比较,数据整体分析比较分散,有效信息的整合不够彻底,影响决策者对后续决策事项的预测。

(四)计算机资源分布不均,灵活调度困难

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 岁以上,计算机使用水平较差,在原有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平台上,会出现计算统计能力不够准确、灵活,造成统计的基础数据出现错误等现象。

(五)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内控制度脱离

应用型高校整体的后勤保障内控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员因素中的人为风险;二是计算机使用中的软、硬件及网络风险;三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不可抗风险[4]。不断完善现有的内控措施,提高内控制度的监管水平与效果,是当今各应用型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较大的风险。

(六)工作人员信息化滞后造成障碍密切相关

在“智慧校园”整体大数据背景下,后勤的基础数据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而随着后勤人员社会化的必然发展,原有专业技术工人转型为管理人员,滞后的信息化技术影响了后勤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工作量的最佳配比,同时影响了工作效率。

(七)以师生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不够全面

提供的后勤服务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地面向全校师生的需求,后勤保障工作模式仍然以整体的师生日常需求为主,而不是站在师生的角度思考需要得到的服务和保障。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模式

(一)后勤保障信息化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已预测的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的信息化问题,“智慧校园”保障信息化新模式应该从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整体统一的角度,和后勤保障服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互联的角度,以及后勤管理内部管理的角度三个方面做好新变革[5]。使信息化对能源使用情况记录、报修维修情况记录、资金使用情况、需求部门后期反馈等情况相统一,提高工作效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最终实现应用技术教育、体系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个性化。

(二)后勤保障内部信息体系间的整合

后勤保障工作中按照工作划分为十个方面,分别为水、电、气、暖、能、医、食、住、行、维修等。按照保障服务的种类进行划分,对以上工作进行前期的服务及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方便日后管理,做好大的“智慧校园”系统平台,如图1 所示。

1.能源管理方面

高校能源使用与管理是一个热点问题,怎样做好节约用能成为关注点。教职工和学生除了按照日常相关的管理规定在使用方面进行节约以外,通过硬件处理,软件监控等方式进行能源监控、记录、统计、对比、分析,成为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现高校后勤保障平台建设功能区域中,已经有部分以能源监控为主体的平台,仅监测了流量,能够满足能源使用的监控,但还没有对比、统计、分析的功能,监控硬件上还有一定的缺失。为此应建立“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能源管理的日常监控、数据统计、信息对比、数据分析等功能汇总在一起,建立准确的数据库,为同期比较与后期节能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

图1 应用型高校“智慧校园”模式下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

2.维修管理方面

现高校的维修管理仅仅停留在使用电话、邮件、微信等简单的方式进行维修,对维修的设备设施的归类处理、数量统计还未进行严格的统计。将维修管理融入“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将维修工作量化和质化,做好每日维修工作的报修统计、同时归类,做到每日归类报修统计、维修跟踪、后期评价,每月做好归类统计,为同期比较做好基础数据。同时能够实现对所需维修零配件需求的网上购置工作,对购置种类数量、备货进展等情况进行实时查询。

3.餐饮管理方面

现高校的餐饮管理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厨房,在此背景下,应做好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监控、原材料采买监控等。在“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开通菜品查询功能、意见箱功能等。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开通整套的原材料进货、采买、库房管理、每餐销售记录等。为每月食堂管理报表做好基础数据,月底自动生成数据,并形成评价体系,也设立了收集意见和建议功能,做好餐饮质量的改进工作。

4.住宿管理方面

住宿管理方面融入“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开通门禁管理、入住管理、库房管理,同时将住宿人员信息按照要求随时上传公安系统及外事办系统。增加外端口查询功能,随时查询房间住宿情况,做好每日房态记录,方便相关部门大批量适用房间时的查询等。

5.交通管理方面

将班车的基本信息、司机的基本信息录入到“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每辆车的GPS 系统与学校整体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相连接,随时查看车辆的行进情况,尤其遇恶劣天气时,方便乘车人随时查询班车到站情况,减少等车时间。

6.医疗管理方面

开通网上就诊功能,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在线查询出诊医生以及有购置药品需求时药品的存储量,同时开通宣传专栏,做好各类疾病的防疫监控等。做好学校各学院班级每日教室、宿舍的消毒通风记录的上传。

(三)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内、校外信息系统互联

1.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内信息系统对接

高校后勤保障系统开通人性化服务包括网上报修、网上查询、意见征询、服务评价、财务管理、手机APP 和微信平台服务,能够实时、准时、及时地完成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为后勤保障部门留下基础数据。通过统一规范地收集数据和不同需求部门及用户的信息,将整体的信息分割成两部分,分别为需求信息与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各部门能够通过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实时获取数据,后勤部门同时获取信息反馈,控制各部门在教学、教务的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后勤保障服务信息化系统与学校整体信息化大平台的对接可以推进“互联网+”下后勤服务保障与各学院、教务、科技处等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对拓展高校管理范围、简化管理流程起到积极作用。

2.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对接

高校后勤保障系统需要完成上级单位的各种要求,包括文件处理、各项工作进展总结及特殊人员如留学生等实时上报信息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对学校的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专业服务。开通与校外系统的对接能够将学校的服务需求与信息随时发送给相关公司。

四、“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具体实施方式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后勤保障信息化系统是服务于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从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根据服务需求水平分步实施,确定各个模块的实施顺序,梳理出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逻辑关系;同时,加强后勤管理人员业务、服务育人等方面的培训,让一线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意见融入这个系统中,使信息化流程更加实用、可操作。

(二)做好防范处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在广泛收集资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对信息风险进行评估,梳理学校所面临的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构建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后勤部门按照学校整体的内控体系,建立全面业务层,梳理业务流程权限,规范权限框架,最终建设自己部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控体系。通过风险控制矩阵,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同时建立权限指引,对申请、审核、审批、备案四种关键事项权限进行明确界定。

(三)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性

后勤保障信息化对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后勤网络与学校不同部门的多个网络节点交互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建议在学校“智慧校园”云平台上加强整体网络安全性建设,对后勤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同时进行网络安全性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时做好数据存储备份,加强对系统登录的管理。为此应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后勤保障信息化流程,针对新业务、新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随时更新系统、完善机制,并将工作流程与个性化服务相融合。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智慧校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