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学冯江浩老师做精彩的“城乡互动课堂”展示
当前,教学装备是平等的,失衡主要集中在软资源方面,所以教育帮扶的重点应定位在如何摆脱“思想和思路的贫困”与“信念和信心的贫困”上来,摆脱“贫困环境”“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该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城乡一对一发展共同体,互联互通,共享优质师资资源。谁解决好了,谁就最早受益。
“城乡互动课堂”教育模式的出笼,其实可以追溯到13年前。
2007年冬,民进保定市委确定满城区坨南乡为扶贫帮扶点。河北小学校长武文革勇挑重担,琢磨着怎么改变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推广平民教育,惠及农家百姓。明德小学是坨南乡较为偏远的山区小学。刚开始,他带领师生与民进市委一道多次深入该小学进行捐助活动,桌椅、电脑、打印设备、书籍、文具教具,甚至现金都捐过。2010年,他选派优秀教师到小学支教,还为明德小学建立了教学网站,通过网络加强明德小学与河北小学师生的沟通交流,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好了基础平台。山区教育现状有了明显改观,武校长乐了。
但在帮扶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国家和社会为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教学设备,硬件条件改善了,但教育水平并没能显著提高。大量教学设备闲置,乡村教师素质提升缓慢,而选派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会造成“削峰填谷”,优秀师资资源发挥不好还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被长期忽略,这很不利学生能力的提升。看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难题,仅靠简单的物质帮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河北小学崔艾婧老师与学生们交流问题,她的全英文课堂讲解一度让习惯于中英文结合授课的乡村小学生“喜忧参半”。
教研团队与技术人员提出软件修正意见
线下指导学生
教师课后研讨
怎么办?受远程医疗的启发,武文革思索,在教学中能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方式,设立“城乡互动课堂”, 让城乡学生、教师、学校拉起手,互帮互助,以教学形态的改善,促进城乡同步发展。想到这,他顿觉眼前柳暗花明,立志探索一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助推老区精准脱贫。
2016年,民进河北小学支部为明德小学先后捐助价值7万元的互动课堂教学设备,开启了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序幕。两个学校同步装备了云概念的异地同步互动课堂。异地同屏互动教学设备,实现了数字同步教学、异地同屏互动、异地数据采集等多项功能,有效弥补了农村优质教师不足的缺憾。武文革在城乡互动课堂这块实验田里找到了破解教育均衡难题的金钥匙,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了教育公平的阳光,城乡教育均衡进入一个新时代。
在明德小学教室后方,有一排河北小学教育集团研学基地的房子,其中一间屋子是展览室。展览室中陈列着印有河北小学和明德小学同学名字的“结对帮扶证书”。在证书旁边,还有第十二届手拉手学生名单,显示着河北小学和明德小学结对学生的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城乡互动课堂”教学设备多由河北小学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受助学校以零投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明德小学内的“河北小学教育集团研学基地”
“以前,我的英语发音特别不标准,听了崔老师的课以后,我努力练习,现在发音逐渐纠正过来了。”明德小学的李泽涵同学说。
陈学森是最早一批学生中的受益者,13年前他还是明德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得益于“城乡互动课堂”项目中的手拉手活动,他与河北小学一名同学结为帮扶对子。结对后,学森的父母逐渐改变了孩子初中毕业就要回家打理果树的想法。高中时,学森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结对同学父母建议他走艺考升学的道路,并帮他填报志愿,最终他考取了天津财经大学,成为村里学历最高的人。今年刚毕业的陈学森已在天津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他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当初的手拉手活动,没有结识河北小学的小伙伴,我现在可能就在山区打理果树,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
对改变了孩子人生走向的“城乡互动课堂”手拉手活动,陈学森母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满城区坨南乡四面环山,是山区的水果之乡,家家以种植水果为生。因为种水果需要的劳力多,学生很早就开始帮着家里做农活,再加上卖水果变现快,对山里人就有很大吸引力。“上学也没出路,不如回家来多个帮手”成为普遍心理,对上学没信心,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尽快给家里增添劳力上了。通过和河北小学手拉手结对子,家长视野开阔了,知道孩子除了打理果树还有很多路径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重视孩子的学习了,舍得为教育投入了。家长们说,他们村受益手拉手,许多孩子已迈进大学校门!
李爱新是明德小学任课老师,“以前上多媒体课,找素材备课特别发愁,现在不但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河北小学老师授课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方法,明德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都受益。”
在河北小学多年的持续帮扶下,明德小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这里的孩子进一步享受到了教育公平的阳光。
河北小学对保定市满城区孙村小学启动城乡帮扶活动
河北小学对阜平县龙泉关小学进行帮扶
“城乡互动课堂”走进尚义县
明德小学校长郭栋认为,农村与城市的孩子上着同一位老师的课,用着同样的学习方法,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两校老师们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乡村教师们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对教师自身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河北小学的学生在城乡互动活动中,也是收获颇丰。据武文革介绍,全国优秀教师、各学科名师都争着上互动课,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线下他们还组织了同学手拉手、教师手拉手、家长手拉手,构建发展共同体。
“城市学生离大自然很远,我们把农作物、果树栽种到学校后,学生大开眼界,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农村手工加工技术非常普遍,我们把小五金、小钣金、小焊接、小加工都搬到学校来,组建了劳动技术教室,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加强。”武文革说,在河北小学的带动下,保定市有很多学校在场地紧张的情况下,为学生开辟了劳动基地。这些做法也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认为是河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最佳范本。《中国教育报》以《综合实践改变了一所学校》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了40分钟专题介绍,并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固定教材。
为阜平县西刘庄小学捐助图书
为唐县吕家庄小学送来“城乡互动课堂”
“城乡互动课堂”走进保定市莲池区
一面国旗,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名学生。满城山区黄龙寺小学是“城乡互动课堂”最牵挂的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城乡互动课堂”指导专家肖广德认为,以前在推动教育扶贫过程中发现,优秀教师一旦支教结束后,乡村教育又会回到原点。城乡互动课堂起到了辕门射戟的作用,一箭射中城乡教育失衡的要害。“武文革校长受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他通过教育改革,建立了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