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2011年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明确指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此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重点就转变成为绩效预算。然而,我国的绩效预算发展进程缓慢,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相对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法律及管理办法,强调各单位贯彻执行绩效预算的理念,加强绩效监督并开展绩效评价,再将评价结果与下期预算相挂钩,为我国中学创建系统化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提供助力。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最大特点是经费来源单一,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市属中学。目前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正积极地研制并试行绩效预算管理办法,部分单位已初见成效,然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收效甚微。对于市属中学,其教育年度与预算年度不同,社会属性比较突出,因此,其绩效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本文提到的研究对象“市属中学”是指收入来源于全额财政拨款、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由国家承办的初级中学。其设立目的旨在为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不包括由社会人士或机构承办、管理的私立中学或其他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本文通过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多种途径,广泛查阅英、美、德、法等多国教育绩效预算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提炼,希望能为我国绩效预算管理发展提供助力。
Charles Benson(1989)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能否取得较好的结果,取决于教育经费的充分投入、教育成果的基本实现以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其中,每个学生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对其学业能力培养和人生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的前提是要求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Alina(1996)提出物价上升以及受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多数学校的教育经费预算出现较大偏差,因此,政府致力于推进校企合作、加大拨款力度以及完善学校自身经费绩效预算管理等方式实现其他收入。此外,实施绩效导向监督政策和提升高校水平竞争力是德国教育绩效预算管理的重大改革。高校必须对自己做的每一项决策负责,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财政拨款收入,制订合适的教育发展计划,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转变传统经费使用观念。Massimiliano Bratty建立以科研、教学辅助、学校管理、教学和后勤为基础的英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并分别设置了针对性的关键指标。Vern Brimley提出:“教育经费预算不是简单地根据在校生人数来制订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而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学校相关教育计划和发展计划,再通过编制预算计划,确保实现目标。”他们认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计划来编制预算,才能有力保障财政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尽管这些文章发表时间久远,但详尽论述了国外综合性高校早期预算管理改革过程和所取得的结果。整体上看,其绩效改革是比较成功的,故也值得我国参考借鉴,并对我国市属中学教育单位预算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乔春华(2013)认为,我国高校预算存在的几大问题:预算编制与高校战略规划不匹配,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忽视预算的执行,未编制绩效预算,缺乏绩效预算评价,预算不公开透明,预算编制政治色彩强,预算的罚则不明晰。市属中学预算管理中也存在着相似问题。
万波也指出,市属中学预算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预算编制,执行力度不够,绩效预算体系不健全,认为只有完善市属中学绩效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等,才能解决学校经费管理所处的困境。薛海平教授强调,健全我国市属中学的绩效预算制度需着手于推行校本预算、改革学校预算绩效考核模式、实行标准预算周期、建立学校会计基金管理系统、建立全国市属中学预算数据库。
凌芸(2015)在优化高校经费绩效评价研讨会中表明,明确经费实现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才是绩效管理关键;同时健全考评系统,量化评价各项资源实际转化的成果。除此之外,他提出政府首先要补充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核心在于适应中学绩效预算体制改革潜在要求,并强化预算约束力;其次要引进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最后是对绩效预算评价执行进行监督。
吴艳芳(2016)提出通过决策成本法和建模,在学校各项预算支出项目的经费投入,与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产出搭建合理的“因果关系”模型,以此完善预算编制提供决策信息,实现中央对学校财政拨款的有效评估和管理。
关于教育绩效预算,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研究。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研究,在财政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经费管理、财政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现有研究成果往往侧重于理论,缺乏实务案例研究,尤其突出缺少的是中小学教育绩效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预算制度与编制方法,对绩效预算的研究相对匮乏,且研究对象也主要选取高校,对中小学预算的关注远远不够。市属中学不同于基础义务教育范畴,也与高校管理存在区别,不仅数量多于高校,而且财政拨款金额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特殊的预算管理进行单独研究。
通过对学者们的文献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市属中学长远发展不仅需要财政部、教育部投入经费,还需要多方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融资渠道、优化预算管理,实现优势共享,关注资金投入成本与使用效益。教育预算中,学生需求、教师待遇和积极性问题不容忽视,美国等OECD国家实行的校本预算迎合了这种内在需求,具有民主性、科学性、先进性。其改革后的绩效预算管理强调优化绩效评价与预算执行,将评价与成果挂钩、下放管理权限并坚决落实执行问责。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资源管理与经费绩效预算管理逐步成为国民关注热点。市属中学合法的财务收入来源、完整的会计入账管理,合理合法的财务支出范围,安全管理的资金,精准的会计处理,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经费投入产出比,是否有效益,能否促进贯彻落实教育的重大举措等问题的解决都迫在眉睫。我国市属中学绩效预算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使教育经费利用最大化,必须促使学校树立绩效管理理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有财政教育投入投资成本大、产出效果低、资金使用不合适、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一方面,资金使用直接影响对财政资源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些不良观念,必须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因此,对于中等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在财政经费绩效预算管理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通过完善绩效预算管理政策,促进中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