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清辉
从今年7月22日首批企业挂牌科创板到现在,市场对科创板已经不再陌生,相比以往不同的制度和模式,其让许多投资者短期内大幅获利,也让许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增色不少。也有许多分析将科创板和创业板进行了对比,总体得出的结论有三点,一是新的交易平台容易被追捧,上市公司短期内的表现过于夸张;二是必然会有上市公司在后期价值回归、股价滑坡,许多投资者的资金将成为学费;三是科创板看起来泡沫更多,上市公司能否更好发展还需要继续观察。
纵然风险巨大,但科创板不是企业想上就上,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登陆科创板的企业都会成为未来的行业巨头。狭义来说,科创板仅仅是一个融资平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高管如何应用融资资金、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如何做好信息披露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为此前许多不需要面向公众披露的事情都必须摆在台面上。
只不过,社会对这个平台的关注要超过其他平台,如新三板或再低层次的资本平台,同一家公司在科创板和新三板上会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从其最初的结构设计来看,是为了更好地助力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科技以及综合实力的不断进步,意义要超越以往的交易平台。因此,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看起来宽松,但实际上要比曾经的资本市场更为严格,科创板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上市公司稳定、高质量发展,投资者能够长期获益、获得稳定分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科创板未来的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实施优化、查漏补缺。
第一是做好投资者管理。一般股民炒股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收益,资本市场中最难管理的就是投资者,市场化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不受管控,只要其不存在恶意操控、非法获利等行为就属于合规。
目前科创板对投资者的门槛设置有许多,但还不够严格。由于科创板的风险会大于以往,所以参与科创板的投资者必须是理性投资者、必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必须有相对其他投资者较强的资金使用能力。假若股民还是按照以往“用脚投票”的方式,或者继续打听各种“内幕”“消息”,而不是通过公司公告、实地调研等形式研究企业,那么又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股票和业绩不匹配的情况,即公司股价与业绩相背离,要么让公司股价涨得不切实际,要么因为投资者恐慌而导致公司股价快速下跌,这两种情况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是上市公司自身规范。企业登陆科创板并不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一帆风顺,而是从申请挂牌之时就受到一系列制约,若是不按照制约要求,后期很有可能会被剥夺上市资格,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必须是为了后期的发展、通过上市融资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这种企业就不是科创型企业,而成为“诈骗集团”了。
如何规范自身?是这些企业高管和员工必须学习的内容,企业上市、身价大涨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事业上的又一新起点,他们必须学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将自身的思维从普通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做好角色的转化。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更应该向市场、股民释放会经营好企业的信心,如果他们能够在限售股解禁后还能承诺再持股数年时间,一是能释放发展信心、二是可以维持股价的稳定,对投资者以及企业市值稳定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企业需要将所有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底线,不碰不触不挑战、不游走于灰色地带,在落实资本市场相关规定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第三是平台自身管理。注册制的实施不是大门打开,而是证监会将监管的权力进一步下放,让交易所成为审核的把关者,防止目的不纯、自身条件达不到要求,或是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防止资本市场被污染并保护好投资者的权利。平台的自身管理也是老生常谈,证监会、交易所在注册制的环境下,应做好上市前的审查、IPO后的监督,以及被退市企业的检查,将严格管理贯穿于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每一个环节,让上市公司在“制度”“权力”的笼子里运营,降低资本市场的风险。
证监会和交易所应该负有担当的义务,即若未来出现企业弄虚作假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失,作为平台的管理者也应该承担向投资者赔偿的义务,因为这是由于他们管理失职所致。如果监管机构和平台敢于承担责任,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大福利,他们能够更加放心地选择投资对象而不需要担心企业“搞事情”。当然,如果因为企业经营、行业环境等问题导致上市公司股价不稳定,或是因为合理情况亏损或退市,那依然应该风险自负,监管机构和平台不需要因此而承担责任。
未来,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者会如何做、怎样发展,哪些企业会因为科创板而发展壮大,科创板会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总体而言,科创板的风险是巨大的,相对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言,没有人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大型企业在短时间内破产、倒闭、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也是常有的事情。
笔者认为,无论我们赋予科创板多少使命和意义,其本质还只是一个投资交易平台,其市值也只是外界对未来的评估,无法反映真实状况。科创板上市公司如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得其市值更符合未来估值,关键在于进行更为规范的运营,这与上市公司创始人、高管、团队等方面相关,同时还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海外形势、外交关系等问题有关。
此外,为了给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笔者认为科创板的退市制度需要严厉但又不能太过于严厉。
严厉方面以诚信为主,例如对上市公司存在造假上市、业绩造假、产品造假等问题,以及欺骗投资者、监管机构的实施零容忍,在尽力维护投资者权利的情况下停止这类公司上市。
不过于严厉是在业绩考核方面放松。对于连续亏损但在科技研发、市场销售、消费者覆盖方面有明显优势的企业,不宜因为长时间不盈利而剥夺其在资本市场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