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火东
(广东市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9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予以了更高程度的关注,自然地对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岩土工程深基坑开挖规模越大,其安全性也就越难以保障,所以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质量越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面对岩土工程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技术进行施工,并充分落实施工技术要点,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在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就本质上而言,深基坑支护是岩土工程对建筑结构安全施工的保护,深基坑支护施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确保施工环境的高度安全。一般而言,深基坑支护主要应用于基础深度在5 米以上的,建筑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就支护型式而言,深基坑支护型式主要可分为:搅拌桩、排桩与钢板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多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根本目的都是确保基坑较好的强度与承载力,对建筑地基进行有效改善,进而提高建筑基坑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有效运用,充分落实相关施工措施能够在根本上避免岩土工程出现坍塌的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深基坑支护设计是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基础依据,然而在诸多支护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支护结构设计问题。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而言,支护结构形式的确定极为重要,一般来说。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深层搅拌桩支护、地下连接墙支护、土钉墙支护与排桩支护等类型,所以在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设计时,应主要结合这几种类型对基坑深度、范围等展开精确的测量与比选,根据地质详细勘查资料明确相关参数。然而由于支护类型选择有误,实地测量不准确,或者理论与实际偏差较大等原因,导致了诸多施工安全问题。二是设计效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一般来说,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对基坑受力程度进行分析,然而有时在实际上支护结构与受力程度比理论数据大得多,进而导致了施工事故频发。
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而言,土方开挖施工是极为关键的步骤之一。而土方开挖施工超挖问题常有发生,对后续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在整体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施工技术及其管理上不足。土方开挖施工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挖掘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深基坑支护设计要求的边坡长度、角度、深度等参数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实现对开挖土层的合理解决,随挖随走,避免堆积基坑顶范围,因此,土方超挖、坑顶堆载等问题极为常见。
无论是边坡施工还是深坑施工,全面的施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收益而擅自缩短了施工周期来完成预先设定任务,但其过程忽视了施工过程的要求难度。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指挥不当或者人员配置等问题,导致诸如边坡位置等施工未能投入足够的力度,导致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无法保障,滑坡、超挖、欠挖等问题时有发生,进而降低了施工质量。而且许多施工单位未能实现对岩土工程施工的信息化与动态化管理,管理人员难以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实时掌握,这也是导致管理措施落实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进行完善过程中,除了要充分掌握先进的岩土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之外,还应注意充分结合支护结构实际受力随着岩土变化而转变的规律。目前,我国在支护结构设计方面还未形成相对统一的设计规范,通常是根据朗肯理论、库仑理论等对实际土压力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方法与实际设计缺陷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是基于朗肯理论的结果与实际计算有着较大差异,在经济性与安全性方面有所欠缺。基于此,必须强化深基坑支护设计理念,在充分结合实际施工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学习与应用,挣脱“结构荷载法”束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构建起以检测为主体的,信息化,动态化的设计体制。
在进行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常常运用到混凝土灌注桩支护、锚杆支护、微型桩以及深层搅拌桩等技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其中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其流程先是平整钻孔场地、测量放线布孔,排水沟的挖设、设置出泥浆池、准备泥浆、桩机、钻孔、清洗孔、钢筋笼制安、灌注桩的浇筑。锚杆支护技术主要用于加固岩土深基坑、边坡深基坑等工程以及采场、隧道等施工,其原理在于运用金属件、聚合物件或是其他材料制作为杆柱,将其送达到洞室周边岩体或地表岩体实现钻好的孔内,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该种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支撑体的承受力,提高其稳定性,增加其抗变形能力,并且该种方式还能够大大减小人力资源以及能源的损耗。微型桩技术其作业较为便捷,且成桩率高,所以常常被运用到地下岩土工程施工当中。在运用该项技术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切实根据设计方的要求来开展,将工程中的每项要求予以明确,以确保成桩质量。而且还要求对钻孔实施多次注浆,直至其成桩。深层搅拌桩技术较为常见的形式时格栅形式,特别是深度在7m 以内的,同时红线与坑边有一定距离的三级或者二级基坑采取这种形式,会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
确保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首先,应基于对岩土工程实际情况的详细分析,合理地设计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并对后续施工进行缜密安排,避免出现盲目施工。其次,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前充分做好相关的交底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施工目标与施工要求,尤其是技术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设计图纸和施工地质条件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隐患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施工问题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唯有在实际实际施工中,严格遵守深基坑开挖基础原则,对开挖与支护施工管理进行逐步完善,才能有效避免施工不规范导致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支护施工质量。
对于岩土工程而言,深基坑支护工作监测技术在工程预警、安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监测技术发展至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周边建筑监测、地下管线监测、道路监测、地面沉降变形监测、深层水平监测、水位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等主要这几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方建筑单位应根据变形监测数据,对深基坑与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测控,按照实际偏差度对深基坑情况进行有效地更正,做到变形数据心中有数,进而有效地提高整体基坑的安全性。对于施工监测人员而言,必须充分掌握规定使用的观测软件、硬件的操作,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对周边环境进行测量核对的同时,应结合深坑实际施工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与有序推进。
综述可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对于岩土工程施工而言极为重要,这要求建筑单位能够正确认识到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加强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改进、创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岩土工程的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