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章圣
(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400)
第一,操作精度较高。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一直是制约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瓶颈的,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基本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大幅减少人工失误现象。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计算机调节相关参数与数据,可以实现工作过程全程监控,使工作可以完全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精度较高。第二,受外部因素干扰小。以往电气工程控制在建模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与系统的运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可以及时排除外部干扰因素,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1]。第三,安全性能更高。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因此故障发生率相对较低。倘若发生设备故障,人工智能网络可以及时将故障信息进行反馈,有利于及时处理与分析故障,尽可能地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而传统控制技术系统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故障处理时间较长,而且可能会产生二次伤害,安全性较低。第四,能源消耗量较低。以往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采用多重管理模式,一旦发生故障难以及时处理,能源、人力与物力资源消耗量较大,也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对电缆变压器等设备的依赖性较低,设备的运行效率也更高,资源消耗量较少。
第一,电气控制方式中的应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环节较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每一个控制环节,确保系统平稳运行。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自动控制技术,例如专家系统等能够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其他子系统及时控制。整体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具有较为优秀的控制方式,可以减少系统故障。
第二,人工智能故障预处理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的供应量,必须确保企业供电系统正常运行,也就是要在工作中积极预防与及时处理电力故障。从实际工作来看,大部分电气企业对电力故障往往集中于事后处理,虽然可以多数故障在发现后可以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仍对居民生活、企业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对故障的“前馈”进行控制,即事前故障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结合实际自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目前,已经有部分电气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构建了系统故障自我处理系统,减少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与资源消耗。在处理电力故障之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故障诊断,这需要掌握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指标。电气故障发生后,系统内的部分参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下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这些参数的变化,具有自主判断、自主识别的能力,根据参数变化情况初步判断电力故障类型,为后续的故障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意见,提高了电力故障处理效率,能够提高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
第三,电气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电气产品设计后经过试用后,根据试用方所给出的建议再次对产品进行试验与修改,这一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倘若电气产品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也会影响最终结果,使电气产品设计需要反复修改。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气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并行设计流程,通过智能化的应用程序进行模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各项数据,减少试验次数,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对于一些复杂的电气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2]。
第四,在信息收集中的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控制相结合,可以利用高度发达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传输与分享,更好、更快地收集数据,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具体而言,通过系统传感器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将已搜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处理系统中,之后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专业人员设定好相关程序后便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全程自动化。
第五,人工智能终端体验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终端开发,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在终端中可以查阅,提高使用者的体验。电网企业开设人工智能终端极大地方便了电力用户,用户可以随时在终端上查询个人用电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力企业部分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企业也可以根据终端客户用电量等数据对下月、下季度居民用电情况进行预测,及时做好相关措施。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安全性高、资源消耗少,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故障预处理、信息数据采集、电气产品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工作仍需要人工处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