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跨文化冲突出现的缘由则可以是多元化的,亦可体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我国充分实施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背景下,跨文化所带来的多元影响已经逐步被更多的企业所认知。随着跨国运营的增多,企业需要应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所带来的问题。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跨文化冲突的管理能力则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同时有效维持运营与员工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解决跨文化冲突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各类影响。
企业在应对跨文化冲突的时候,应当注重分析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倘若没有合理的跨文化冲突管理,企业可能并不能够有效地实施冲突管理,并且冲突所造成的后果也可能不易控制。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冲突管理框架,优先将跨文化冲突管理从了解国家的文化和背景开始。
东西方文化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冲突处理解决方式,因此对于全局的了解很有必要。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东方文化以集体主义为文化主流;西方文化则以个人主义为文化主流。两种文化在相遇之时势必会出现碰撞,西方人士会错误地将东方的谦卑认作为懦弱与不足,而这本身与东方文化的实质是相悖的。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因为现实与知觉的差异,知觉的差异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出现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介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之时,对于所在国家主体文化的价值进行预先了解则更显得更为关键。
(一)管理者与下属的价值差异
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差异上。正由于跨文化前提的存在,在处事原则上势必会出现由于价值差异而导致的冲突隐患。而不受欢迎的影响往往会形成跨文化冲突的前提,从而造成潜在的对立。比如,在加班问题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加班文化,到时间就会下班。这往往与跨国管理者的为了达成项目进度而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强制的加班要求往往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反而可能会成为跨文化冲突的隐患。此外,平等也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情况。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等级的理解有所不同,对于平等与公平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跨国管理者若不能有效的辨别这些差异,则有可能会形成跨文化冲突的根源。
(二)跨文化沟通障碍
语言是最直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在言语性沟通的情形下,由于词汇与发音的问题,语言极有可能出现曲解的情况。其次,腔调也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跨文化沟通障碍。不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以及音调的高低上都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况。语言腔调的变化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则有着不同的意义。此外,沉默在不同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一项研究表明,日本的医生与病人在对话的时候有超过30%的停顿与沉默,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生与病人的对话仅仅有8%的停顿与沉默。在日本文化中,沉默代表了某种程度上尊重以及聆听者的深思熟虑,这与美国人所理解的沉默代表缺乏沟通截然相反。跨国管理者应当重视此类影响沟通的认知错误,避免与固有的刻板印象去应对沟通障碍的问题。
(一)商业全球化的扩展创造了更加复杂的商业环境。以一带一路沿线的某发展中国家为例,不同年龄层次的从业者对待其职业发展的态度是不同的。年轻一代的从业者们,Z一代,则更加重视其职业发展道路的意义,更加重视职场中的公平对待还有工作生活平衡。发展中国家的Z一代与他们的父辈Y一代之间在应对冲突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比如在例如像薪水发放失误这类情形,Y一代员工会比Z一代的员工体现更多的容忍,而Z一代员工极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公正对待,且极有可能诱发冲突或者集体谈判。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跨国管理者需要从本地管理者身上汲取更多的冲突管理经验,以更有效的管理由于跨国管理者与本地员工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二)识别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管理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正因为跨国管理者与本地价值观念的不同,企业的跨国管理者则更需要提高自身沟通效率。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正确地认识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差异,并根据企业所处于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效的化解跨文化冲突方案,并且以合理主动的方式去予以实施和处理。此外,跨国管理者还需要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发现是否存在由于跨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潜在的对立,积极加以处理并化解此类隐患。只有充分理性的,科学的对跨文化差异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文化冲突造成的摩擦,从而更好地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商业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地投入到跨国商业运作。跨国管理者则需要更清楚地意识到不同文化价值的碰撞和冲击可能会对跨国企业的经营带来多种的影响。因此,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寻求更有效的冲突管理途径,以更有效的解决跨文化管理问题、更有效的优化跨国企业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