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仑
20世纪末,一批关于云南的老照片在法国再次被“发现”,随后这些照片在中国引起了轰动。这些老照片不仅带给了人们穿越时空的视觉冲击,而且还使得一个法国人的名字再次在中国大地,特别是云南,变得家喻户晓,甚至超过了他100年前的知名度。这个人就是方苏雅,法文名字奥古斯特·弗朗索瓦(Auguste Fran?ois),清末时法国驻云南的总领事。
与这些老照片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部42分钟的纪录默片,这部纪录影片是方苏雅在1902年至1904年之间拍摄的,方苏雅把这部纪录影片称为《中国影像》(Images de Chine)。本文首先回顾了方苏雅的生平,以及他拍摄《中国影像》纪录影片的时代背景,然后基于纪录影片拍摄和表现的内容,把《中国影像》的32个场景分为8大类主题进行论述,并进一步分析和揭示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而发掘其在中国纪录影片发展史和中外影史研究中的价值。
一、方苏雅的生平
1857年8月20日,方苏雅出生在法国洛林地区吕内维尔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方苏雅13岁时,德国与法国爆发了战争,德国占领了他的家乡洛林地区,由于战争带来的艰难生活,方苏雅的父母相继离世,他成为了孤儿。18岁的时候,方苏雅参加了法国军队,成为一名重骑兵。[1]方苏雅青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这样一系列的人生磨难影响了方苏雅,使他形成了喜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同时也有也有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一面。这样的性格也使得他后来在中国担任领事期间,成为了中国官员较为信任的西方外交官。方苏雅善于与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打交道,并不怕艰苦和困难,深入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路途艰险的崇山峻岭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客观上为他的影像拍摄奠定了基础。
1883年方苏雅进入法国内政部行政司任办公室主任。[2]后来方苏雅调到外交部,历任法国驻越南的外交代表、驻中国广西龙州领事、驻云南府名誉总领事兼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驻蒙自领事、驻云南省首席代表等职。[3]正是在云南的履职期间,方苏雅开启了他与云南影像的故事。
方苏雅对摄影技术的精通,并能够拥有当时还未普及的照相机,特别是更为罕见的电影摄影机,这都与他在巴黎的生活密切相关。和当时所有的法国年轻人一样,方苏雅对摄影这一时尚和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他开始迅速学习和掌握了这一新兴技术。善于交际的方苏雅还结识了卢米埃尔兄弟,并成为了好朋友,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发明了电影技术,于是在三年之后,也就是1898年方苏雅到云南担任名誉总领事之际,卢米埃尔兄弟赠送给方苏雅一套当时最新的电影摄影机。[4]凭借这套摄影设备,方舒雅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拍摄中国西南地区动态影像的摄影师。
二、方苏雅眼中的“中国影像”
100年前,方苏雅就已经在法国有一定的名气了,一方面是因为他当时作为外交官在中法之间斡旋外交事务;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的摄影。1900年的法国报纸就曾大篇幅报道过方苏雅在云南的工作和他拍摄的照片:“在三个星期之前,提及法国驻云南总领事弗朗索瓦时,只有处理中法之间外交事务的人知道他的名字和工作,但是今天,弗朗索瓦先生变得著名了,因为他独自在中国一个遥远荒凉的省份工作。”“在他担任领事期间,特别是1898年末途经中国南部几个省后就任驻云南总领事以来,弗朗索瓦先生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资料。”[5]通过上述新闻报道可以看到,方苏雅拍摄的照片在百年前的法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天,在方苏雅留下来的手记中,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拍摄的记录,也许是因为对于他而言,影像的拍摄只是一种业余的兴趣爱好。亦或者,手记与拍摄一样,是他对在云南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因此拍摄本身并不值得再用文字赘述一遍。
1899年10月,带着七架相机、大量玻璃干片和一套电影摄影机的方苏雅到达了当时称为云南府的昆明,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风物和人们的拍摄,直至1904年他卸任回国。在这近5年的时间里,方苏雅在云南,特别是昆明,拍摄了大量照片和一部无声的纪录影片。在这些照片和纪录影片中,我们看到了100年前云南凝固和动态的历史,同时这也是方苏雅眼中的中国影像:从砖石建成的高大城墙到当时昆明的地标建筑东西寺塔,从人群熙攘的青石板大街到恬静的小巷民居,从威风凛凛的将军大人到市井街头的贩夫走卒,从华丽雍容的贵夫人到健壮彪悍的少数民族,从繁复的婚嫁礼仪到戴着枷镣的犯人……方苏雅事无巨细地拍下了他所观察到的每个场景和细节,构建了一个方苏雅的“他者”世界。
正如摄影底片的负转正原理一样,今天我们透过这些影像,也能反观方苏雅当时在云南府生活的景象:一個身穿西式礼服的洋大人站在大街上的摄影机后,而一群长衫马褂的昆明人正在他身后一起看镜头里的世界;作为法国外交官拜访云贵总督后,双方礼节性的合影留念;被盛情邀请的外国贵宾,欢宴之后给主人一家拍一个全家福作为感谢;和将军大人称兄道弟的中国通,把酒言欢后一定要给将军来个顶盔贯甲的摆拍;一个最早陶醉于远东文化的西方人,喜欢穿着清朝的官服和越南的龙袍来张自拍……太多的景象,反射出了方苏雅在“他者”世界中的自我生活。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方苏雅的拍摄对象不仅是像昆明这样城市中的社会各阶层,还把他的眼光投向了云南和周边省份的少数民族。方苏雅不畏艰险,翻越崇山峻岭,沿着茶马古道,深入到了昆明周围、红河、楚雄、大小凉山、康定、川藏交界等少数民族地区,拍摄了几十张藏族、彝族、哈尼族、苗族和撒梅人等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劳作照片,并写了大量日记。今天,从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来看,这是目前最早和数量最多的民族志图片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百年前,方苏雅用两千多张黑白照片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他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大部分时间他只是观察和记录,但有时他也会参与进来并成为镜头中的主角。两千多张的黑白照片数量巨大,也很难有机会和时间一览全貌,庆幸的是方苏雅也为今天人们一窥他的“他者”世界留下来了捷径,那就是他拍摄的42分钟的纪录默片,毫无疑问这部纪录默片是方苏雅“他者”世界的浓缩和精华。
三、方苏雅纪录影片的内容
方苏雅拍摄的这段关于云南的纪录默片时长达到42分钟22秒,采用固定机位拍摄,其中绝大部分场景是在云南府,也就是今天的昆明拍摄的。本文按照放映顺序将其分为32个场景40个镜头,其中在第27个场景,还专门配有法文字幕:“中国的司法审判”(Un Jugement en Chine),这也是整个纪录影片中唯一有文字出现的地方。
通过拍摄和表现的内容,本文把这32个场景分为8大类主题,具体包括日常生活、戏曲娱乐、城市景观、人物特写、司法审判、练勇士兵、镜头中的方苏雅、庙宇烧香。方苏雅的纪录影片通过这8类主题展现出了百年前云南人的生活和城市乡村的风貌,下面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主题进行分析。
(一)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类主题由杀猪(场景1)、剃发(场景4)、葬礼(场景13)、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场景14)、等待顾客的菜贩子(场景32)等四个场景组成,反映了100年前老昆明城中居民的城市生活。
在拍摄杀猪的场景中,方苏雅还分别用了三个镜头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杀猪的过程。第一个镜头展现杀猪之前焚香、烧纸钱的仪式,第二个镜头展现放血的过程,第三个镜头展现了杀猪之后一群小孩在旁围观的画面。
拍摄剃头的场景只用了一个镜头,表现了四个步骤,包括剃发、修面、按摩和掏耳朵,从镜头中看到两位剃发师傅和两位顾客不时朝镜头微笑,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和礼节:剃完之后顾客们付款,然后很有礼貌地向剃发师傅微笑并拱手致谢,剃发师傅也拱手还礼。
片中所拍的葬礼的场面是宏大的,应该是当时官宦或者富贵人家的葬礼,方苏雅用一个固定的镜头连续拍摄:首先是抬着灵柩的葬礼仪仗,然后是吹奏着丧乐的乐队,紧跟着沿路撒着纸钱的人,最后是身着白色孝服、打着黑伞的家属们陆续从镜头前通过。
菜市场是非常热闹的地方,菜贩子挑着菜筐排成一行站在路边,买菜的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往穿梭,和今天的农贸市场几乎一样。方苏雅把镜头对准了一个菜贩子和一个正在买菜的顾客,当他们发现方苏雅正在拍摄他们时,只是非常淡定地瞥了一眼,然后继续在菜筐前讨价还价。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主题是方苏雅拍摄最多的场景,分为城内和城郊两个部分。城内部分由街道(场景2)、石桥(场景3)、城门(场景16)、忠爱坊(场景21)、街市(场景22)、城中心大道(场景26)、金马碧鸡坊(场景27)、河边石桥(场景32)、街道(场景33)等九个场景组成;城郊部分由土路(场景15)、石桥(场景25)、山坡(场景31)等三个场景组成。
方苏雅拍攝的云南府城市景观,今天深深地触动着昆明人的心扉。在镜头里出现了已经消失了的昆明城城墙、城门和城楼,那正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所唱诵的:“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方苏雅也在其手记中记载昆明城是他在经广西、贵州最后到云南途中所见到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城池。今天,老昆明的城池已经被拆毁,仅仅在一些幸存的地名中我们还能依稀寻到当年的痕迹——小西门、北门街……不过,幸好还有方苏雅的纪录影片。方苏雅还拍摄到了忠爱坊、金马碧鸡坊等老昆明的地标建筑,在他拍摄之后这些牌坊曾经纷纷由于失火、街道扩建等原因被毁而后又重建,通过纪录影片我们今天可以一睹这些建筑百年前的原貌。在拍摄昆明城中心大道的时候,可以看到远处是城楼和城墙,顺着城门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到拍摄地点下,大道两旁是并排的瓦房,大道上人群熙攘热闹,从镜头能够俯拍全景的角度来看,方苏雅和他的摄影机当时应该处于昆明城中心的最高建筑:鼓楼。在其他的场景中,还有今天难以辨认的石桥、街道和城楼,以及不知是那个城门外的城郊风貌。
在城市景观的场景中,另外一个触动人心的就是镜头里面那些百年前的老昆明人。方苏雅为什么那么爱拍市井街头呢?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在市井街头才能真正触及到一个城市的灵魂,市井街头好比一个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的众生相,这也许就是方苏雅拍摄了众多街景的原因。在方苏雅的镜头中,有衣冠楚楚、打着阳伞甚至戴着时髦墨镜的士绅,有骑着高头大马匆匆从城门穿过的军人,有坐在轿子中、并且前后举着肃静与回避出行仪仗的官员,有肩负重担、蹒跚前行的小商贩,有赶着一群山羊进城的农民,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面对方苏雅的镜头时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有的人、特别是妇女往往落荒而逃、像见到了摄魂的妖怪,有的人用扇子或者伞遮住自己的脸,有的人则主动走上前一探究竟,有的人泰然处之、甚至不带搭理,有的人一瞥之后匆匆而过,但更多的人是聚集在镜头前好奇地围观和张望……我们有幸看到了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并可以仔细观察他们的穿着打扮和表情神态,这是一种只有影像才能带来的生动纪录。
(三)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主题是方苏雅拍摄时间最长的场景,分为富贵人家和乞讨者两个部分。富贵人家部分由鸦片床上的纨绔子弟(场景8)、富家夫妇用餐(场景9)、坐轿出行(场景10)等三个场景组成;乞讨者部分由抓虱子的乞讨者(场景5)、残疾的乞讨者(场景17)、磕头的乞讨者(场景18)、打闹的乞讨者(场景19)等四个场景组成。
我在观看人物特写主题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特别是鸦片床上的纨绔子弟这个场景。方苏雅用了两个镜头来拍摄鸦片床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个镜头中是一个青年男子斜躺在鸦片床上,挑弄着鸦片膏,然后准备吸食;第二个镜头是两个青年男子横卧在一张鸦片床上,相互对着吸食鸦片。可以看到,镜头中两位头顶瓜皮帽的年轻人衣着华丽、体态雍容,使用的烟具装饰精美、材质用料昂贵,他们在方苏雅的镜头下睡在富丽堂皇的鸦片床上,慢条细理、而且不无得意地炫耀着吸食鸦片的嗜好,但他们却是没有朝气和精神的,也许在方苏雅的眼里他们就是那个垂死的老大帝国的象征。
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城市都会有无家可归的乞讨者,方苏雅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云南府的乞讨者,这些乞讨者在镜头前衣衫褴褛,一副食不果腹的样子,但我除了看到他们的可怜以外,还有更多可悲、可恨的复杂感受和发现。首先,这些镜头都是摆拍的,而且方苏雅并不尊重这些被拍摄的乞丐,他在一个场景中让乞丐们一次顺序在镜头前磕头跪拜,在另外一个场景中则让乞丐们相互打闹;其次,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镜头中有一位中国人和其他乞丐不一样,他虽然穿着普通,但却是一个头目的样子,他的工作是协助方苏雅摆拍,组织安排那些乞丐在摄影机前排队磕头,并敦促那些乞丐相互打闹,这个人面对乞丐们的惨状毫无同情心;第三,也许是方苏雅给他们了钱和食物,那些乞丐们在镜头前排着队顺从地依次磕头,在另外一个摆拍的场景中,乞丐们被要求相互打闹,虽然他们面带笑容,但我更多地看到的是麻木不仁。
(四)练勇士兵
练勇士兵主题由军事操练(场景12)、中督水军(场景16和32)、智胜团团勇(场景28)等三个场景组成,其中智胜团团勇的拍摄用了两个镜头。
在军事操练的场景中,一队头顶裹着包头、身穿宽大号衣的士兵扛着当时较为先进的后膛枪,开始持枪射击和换膛训练,随后进行正步行进操练。智胜团团勇的场景分为两个镜头,在第一个镜头中,士兵们列队向城门外方向前进;在第二个镜头中,士兵们则列队从城门外方向回到城中。队列中的士兵们同样头裹包布,身穿号衣,大部分的士兵号衣上印有“智胜团团勇”几个字,有的则只印有一个“勇”字。队列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扛着枪行进的士兵们,然后是举着各式军旗的旗手,其中一种军旗上有一个“令”字,最后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军官头戴顶戴花翎、腰间挎着官刀。
中督水军的两个场景实际上是方苏雅对城门和街道的拍摄,但与其他城市景观拍摄的不同之处在于镜头中出现了一个身穿“中督水军”号衣的士兵,只见他手拿一根长棍,在镜头前来回走动,对阻拦在镜头前的市民进行驱赶,让停下来围观的市民继续向前走。从场景中他的举动来看,这个中督水军的士兵正在维持秩序,以让方苏雅更好地拍摄,但无意中他却成为了这幅场景的主角。由此也可以看出,方苏雅的拍摄行动是得到了当时云南地方官员的支持的,并派士兵进行协助和保护。
(五)镜头中的方苏雅
方苏雅也出现在了自己拍摄的纪录影片中,包括与云贵总督会面(场景23)和方苏雅出行(场景24)。与云贵总督会面的场景包括三个镜头,分别是迎接云贵总督、再次迎接云贵总督和送别云贵总督。
在迎接云贵总督的镜头中,摄影机对准了进入大门的第一进院子中心,这是方苏雅安排的他正式迎接云贵总督的地方,门口的回廊有一群低级的清朝官员在等候总督。也许是总督大人的轿子迟迟不进入大门,而方苏雅等得有些着急了,于是,镜头中第一次出现了方苏雅。头戴法式双角礼帽、身穿礼服、腰带佩剑的方苏雅从右方进入了镜头,他先是迅速走到大门口,然后左右向外张望了一下,然后又迅速沿着回廊往回走,最后敏捷地跳上了台阶,走出了镜头。等了一会,在华盖下身穿朝服、头戴顶戴花翎的云贵总督在两位官员的引领下进入到了院中,这时方苏雅正式出现在了镜头中,只见他快步走向云贵总督,并向总督躬身行拱手礼,云贵总督也抱拳还礼,随后一位身着礼服的法方外交人员上前向總督躬身行拱手礼,云贵总督还礼后双方进入第二进院落。
在再次迎接云贵总督的第二个镜头中,双方在第二进院落正式举行会面仪式,身穿朝服、头戴顶戴花翎的中国官员分列在院落两边,方苏雅从中堂大厅的台阶走下,迎向总督大人,站立后再次向总督大人躬身抱拳行礼,随后退到一边,两位法国外交官员依次向前向总督大人躬身抱拳行礼,总督大人这时还驻足与一位外交官谈了几句,随后双方官员顺序进入中堂,这时院落中留下的带刀侍卫与随从人员纷纷聚集到镜头前观看。
在送别云贵总督的镜头中,总督大人的轿子已经准备好,大小中国官员在院落中等待,总督大人在方苏雅的陪同下来到了院落中,并回身向方苏雅拱手道别,方苏雅也拱手行礼,随后目送总督大人上轿,并再次拱手行礼。在方苏雅出行的场景中,方苏雅应该是准备前往拜会某位中国官员,镜头中的方苏雅站在一顶四人抬的官轿旁边,他身穿常服,腰带佩剑,并向镜头挥手致意,然后坐进了轿中,随后一队练勇头前开道,还有一位随从举着华盖,一位中国官员在轿子旁陪同走出了院落。
四、方苏雅纪录影片的分析
透过方苏雅的纪录影片,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云南乃至中国的社会情况和主要问题,也可以了解方苏雅与中国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出现在镜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平,从而加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一)近代云南鸦片之害
方苏雅镜头下两位富家子弟在鸦片床上吞云雨雾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特别是云南,鸦片烟毒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近代历史上,云南是中国最早种植罂粟和出产鸦片的省份,并一直以此而出名,云南产的鸦片也被称为“云土”。云南产的鸦片大量向广西、四川和贵州等周边省份贩卖,甚至远销湖北、江苏和浙江等内地沿海省份,由此带来的收入也成为当时云南地方财政的支柱,特别是1900年的庚子赔款,以及军费开支,云南各县70%的财政收入都依赖于鸦片贩卖。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当时相较于其他省份而言,云南的人口稀少,但吸食鸦片的人数却是中国最多的省份之一,位列前三名。鸦片不仅使人们丧失劳动力,还对精神意志造成巨大的伤害,很多平民百姓因此倾家荡产,军队士兵也因此毫无战斗力,使本来就贫瘠落后的云南更为困顿,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时的有识之士这样形容云南:“男困于鸦片。女困于缠足,四民无一可存之业,必沦于红毛吐蕃不已。”[6]直至方苏雅离开云南后两年,也就是1906年,清廷才下严旨在全国各地禁烟,云南也于次年成立通省禁烟总局,在全省境内开始禁烟。
(二)清末云南军制改革
方苏雅在纪录影片中,拍摄了当时中国军队训练和行进的场景,以往对这些场景的解读中,很多人以为方苏雅镜头下抬着洋枪的中国士兵是清末的新军,也有人从士兵头裹包布的特征而认为这是苗族士兵,然而这些解读都不正确。清朝云南驻军在编练新建陆军之前,不同时期称绿营、练勇、防军、巡防队,其制始于顺治十六年(1659),这些不同时期的军队是清廷的经制之师,也就是正规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经过太平天国战争,绿营军队毫无战斗力,于是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军事改革,中央以奕、文祥为首,在地方上,则是“同治中兴后,藩臣列帅,惩前毖后,渐改练勇巡防之制。”光绪十六年(1890),云贵总督王文韶、巡抚谭钧培对云南“练军”、绿营统一整编,“挑练战兵,变去绿营名号,改称防军土勇”,编成防军45营,土勇27营。[7]因此,方苏雅纪录影片中的这些中国士兵是当时清朝在云南的正规军队——练勇。
(三)方苏雅与云贵总督魏光焘
在方苏雅的手记中,数次记载了他与云贵总督等云南地方官员会面的情况,在一篇记述中他写到:“我在我的庭院中不断接待来访,招待客人以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使我的庭院常常成为了节庆欢乐聚会的场所。总督大人已經完全是个老人了,公事谈完后他会问我贵国皇帝陛下一向可好?”在另外一篇记述中他写到:“魏光焘阁下,宗通政台,负责云贵两省民政的最高官员,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监察御史。能结识大清帝国如此显赫的人物,能在家里招待他们并接受他们的友好祝福,我深感自豪。”[8]方苏雅主动结交和宴请云南官员,迅速成为了云南大小官员的座上客,而云南官员也愿意与方苏雅打交道,因为他不像当时的其他“洋人”那样盛气凌人。从镜头中的方苏雅和他的手记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方苏雅与当时包括云贵总督在内的云南地方官员有着良好的关系,并且私交紧密,显示出方苏雅通晓中国官场、善于结交中国官员。
在方苏雅镜头中和他笔下的那个垂暮老者是云贵总督魏光焘,魏光焘在任内积极推动新政和巩固边疆防务,这也是他主动与方苏雅结交的原因之一,他希望借此进一步了解西方世界和法国的对华态度。魏光焘主政云南之际,正好是方苏雅担任法国驻云南总领事的时间,1904年方苏雅遭排挤而辞职离任回国,1905年魏光焘也遭弹劾而告老还乡,不知在镜头中相互拱手的他们,可曾料到彼此的政治生涯有如此相似的结局。
结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作为边疆的云南成为了与英法等国接壤的省份,被动地成为了中国开放门户的前沿,英法两国在云南建立了领事馆,形形色色的西方人来到了云南,他们之中有外交官、探险家、传教士、学者和商人等,他们也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来了云南,这一切使得云南这个当时落后的中国省份在某些方面似乎“跨越式”地发展了起来,方苏雅的《中国影像》纪录影片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录影片,这部经典的影片留下了一百多年前云南的风土人情,使我们今天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状况,包括军事、戏剧、建筑、市井风貌等诸多方面。片子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影像,包括男女老少,来自于不同的职业和阶层,构成了一百年前中国社会的真实存在,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纪录影片资料,对研究清末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方苏雅纪录影片中的场景与人物,间接地展现出了晚清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逐步开始的变革和当时进行社会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例如鸦片对社会的毒害、清朝军队制度的改革、洋务派地方领导人物魏光焘,通过发掘和研究镜头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史实,可以对当时的历史、社会与人物有着更为深入地理解,也进一步显示出这部纪录影片在中外影史研究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Iconoclaste: Lhistoire véritable d'Auguste Franois, consul, photographe,explorateur, misanthrope, incorruptible et ennemi des intrigants[M]. Boris Martin,Les Editions du Pacifique,2014.
[2] Le Consul qui en savait trop-Les ambitions secrètes de la France en Chine[M]. Désirée Lenoir, Nouveau Monde éditions,2011.
[3] Le Mandarin blanc-Souvenirs dun consul en Extrême-Orient 1886-1904[M]. éditions l'Harmattan, 2006.
[4] Lil du consul-Auguste Franois en Chine(1896-1904)[M]. textes et photographies d'Auguste Fran?ois, édités par Pierre Seydoux, Le Chêne,1989.
[5] La Mission Fran?ois au Yunnan[N]. LIllustration, Journal Universel,30 June 1900.
[6] 冷琪雯.鸦片对清末云南社会的影响[ J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2):7-11.
[7] 薛志清. 从绿营到新军:晚清云南驻防兵制发展述论[ J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4(05):40-45.
[8] Le Mandarin blanc-Souvenirs dun consul en Extrême-Orient 1886-1904[M]. éditions l'Harmattan,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