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园
美丽的校园,热爱学习、多元发展的莘莘学子,实力强大的学科课程……这些,是如今人们提起澳门教育,脑中浮现出的印象。“现在在澳门,从3岁到18岁,教育全部免费。这换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是无法想象的。”“70后”的温妮从小在澳门长大,她在说起澳门教育20年间的变迁,颇多感慨。“在回归前,澳门对教育不是很关心。”温妮说,当年澳门的基础教育,很大一部分来自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完全市场化,办学费用要靠学校自己筹措,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这不仅导致老师待遇不高,连办学条件也不是很好,学习质量自然也无法保证。
而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特区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特区政府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特区政府开始实行免费教育,从小学开始直到初中。2007年,澳门中华教育会以及教育界人士发起讨论:免费教育能否下延或者上升?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既下延又上升。于是,澳门从3岁到18岁,教育实现全免费。温妮就读于澳门镜平中学的孩子就是享受到免费教育福利的学生之一。温妮表示这不仅减少了家庭支出,還能提升澳门特区整体受教育水平,让特区民众的素质得到提升。“勤勉、努力、友爱、平等。”这是温妮在自己孩子和其同学身上看到的最大特质。
澳门的高等教育从远东最早的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开始,历经了400多年的缓慢发展,到1981年才正式创办第一所由中国人主办的高等学府——私立东亚大学,并在1991年转为公立澳门大学,为1999年回归之后的澳门培养人才。在之后的20年中,澳门教育高速发展,不仅特区政府开始提供免费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关心也越来越多。
澳门回归后,基本建立了以四所公立大学和六所私立大学为主的高教体系,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完成了从精英化高教向大众化高教的发展。特区政府颁发了《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对教师的准入、教师的职业保障等均进行规范。同时,特区政府还加大了对教师的鼓励与保障,颁发教师专业发展津贴。
“澳门回归后,教师薪酬待遇有较大提高,专业地位持续提升。”澳门镜平中学校长黎世祺表示,“2017—2018学年私立学校教学人员收入比10年前提升1.9倍,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免费享受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护理,教学专业培训有了法规保障,学历达标持续提升。”
而为了给学生们改善上学环境,特区政府还逐步落实“蓝天工程”,让在群楼里的学校搬迁到更宽广的地方,让学生们能看到更广阔的蓝天。
正是因为澳门特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澳门的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在OECD国际PISA测试(一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参与测试,澳门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都排在前列,其中数学素养位列第三。
除此之外,国家大力推动“内地优秀教师驻澳门”活动,对澳门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归前,澳门仅有个别学校与内地交流。回归后,双方交流开始常态化。在教育部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开展选派澳门中学生及青年赴内地学习交流互访的活动。澳门一些学校与内地结成姐妹学校,双方互相促进提高。在2019年“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千人汇汇员大会暨与特首面对面”活动上,澳门16所中学与16所内地学校参与了“千人计划”结对。“千人计划”项目就是为了促进内地与澳门两地青少年交流,为了澳门长期繁荣和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不仅如此,教育部还不断扩大对澳门考生的保送名额。
偌大校园 过去澳大发展受制于校园的空间窄小、条件不足,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让澳门大学在横琴建设新校区。2013年,澳门大学的新校区正式启用,现在校园的面积比旧校区扩大了20倍,也是澳门特区面积的1/30。
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局称,2019年有1044名澳门学生成功获内地高校录取,数字创新高。为了让更多优秀的澳门应届高中毕业生前往内地升读高等院校,教育部增加了2020年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的高校数量,2020年将有95所内地高等院校(不包括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招收澳门保送生,相较2019年新增7所高校,共提供1185个保送名额。
随着回归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澳门正在低调又努力地成为教育之都的“践行者”。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澳门正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突破制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交流合作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2018年,澳门特区政府公布了《澳门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五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澳门将打造成为中葡双语人才培养基地。行动方案中显示,澳门中长期人才培养目标包括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产业多元人才,金融保险、中葡双语和海洋经济人才,精英、专业和应用人才,回流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竞赛型人才等。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和优化人才数据库,推动金融保险、中葡双语、海洋经济和创新型人才培育,继续推动产学研、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增设奖学金制度,优化海外人才回澳发展的政策环境等。
此外,澳门在鼓励青年创业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工作,包括成立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充分利用南沙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程”、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的“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所提供的机遇等。
澳门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不仅造福了澳门本土学生,也让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选择去澳门上大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澳门的高等教育具有特色且多元化,拥有很大的吸引力。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旅游学院……澳门高校的名声越来越响。其中,成立于2000年的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回归后的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正在蓬勃发展。而作为澳门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澳门大学已经发展为全球知名的高校。
“在10年前,澳门大学还是一所普通的高校,我曾考虑过来澳门大学修读研究生,但是后来放弃了。”已经在深圳大学毕业多年的刘薇薇说道。可是,2019年夏天,当刘薇薇来澳门探望她在澳门大学读研究生的表妹时,她震惊于眼前的景致——偌大的美丽的校园,这里面除了拥有充满科技感适合休息且适合研学的图书馆,还有种类多样的课外活动场所,非常新锐多元化的书院制住宿区,和拥有多个品牌超市美食街的大型商场。
不止于此,澳门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在10年间突飞猛进。根据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澳门大学位列全球第301到350位,国际化发展是第9位,亚太区大学排名是第60名。“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书院制度,学生可以和來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同学自由地交流。”刘薇薇明白,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成为澳门大学的学生,已然成为众多好学生心里的首选目标。
澳门大学的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过去澳大发展受制于校园的空间窄小、条件不足,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让澳门大学在横琴建设新校区。2013年,澳门大学的新校区正式启用,现在校园的面积比旧校区大了20倍,也是澳门特区面积的1/30。澳门大学副校长苏基朗表示,这不仅使澳门大学具备了拓展和提升的空间,也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澳门大学的发展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特区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怀,也是“一国两制”在澳门的伟大实践之一。
现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澳门高校也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规划纲要》就高等教育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引,其战略意义在于:提升大湾区整体高等教育水平,打造大湾区成为国际化人才高地;通过一流的科研和教育,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发展动力源;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因此,大湾区全面加强高校科教合作将是必然的大趋势。
根据《规划纲要》,澳门是大湾区西岸唯一的中心城市,以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一基地”)为发展定位,也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节点之一。
澳门大学是澳门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目前也是大湾区西岸唯一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非常受关注。“澳大正主动发挥‘特区大学、特殊使命、特别地位、特色办学的优势,积极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助力粤港澳湾区建设,全力配合澳门特区参与建设大湾区。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对《小康》记者说道。他表示,澳大切实以优势学科、高水平科研平台、高端智库等多点支撑澳门建设“一中心”;重点以中葡双语人才、中葡法律人才培养,成立孔子学院,加强葡语系国家合作机制支持澳门建设“一平台”;积极建立以中华文化及多元文化交流等为特色的研究平台,助力澳门打造“一基地”,从而协助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同时,澳门大学也透过多种合作携手大湾区院校共育人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作为大湾区西岸实力最强的综合型大学,澳门大学未来愿景是建设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我们要发挥澳大在西岸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宋永华表示,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澳大具有国际化办学特色,配备一流水平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与大湾区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合作,并计划利用澳大国际化优势,联合世界一流大学,共同推动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从而引领西岸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的孩子现在在澳门镜平学校上中学,他告诉我他的梦想就是考上澳门大学。”温妮说道。在10年前,温妮和家人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美国或者英国留学,但是现在澳门本地的教育提升得非常快,澳门大学已经是澳门人眼中的优质名牌大学了,而且澳门的学校和内地的学校交流越来越多,他们也非常希望孩子可以去内地的学校交流,学习知识。教育还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澳门老百姓都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澳门与内地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融合,走向更好更快的发展。”温妮相信,澳门的教育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