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 杨胜花
【摘 要】本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金融业发展的机遇,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金融业发展需要大量基础型、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提出跟紧“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金融实验平台和实践平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改革教学方式和模式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等对策,促进广西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高校 金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26-0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金融开放门户的成果得到国家的肯定,2018年12月国家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的金融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金融环境的日新月异和快速发展的形势,广西未来几年迫切需要大批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就广西的未来金融人才需求情况,探讨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对策。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金融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广西位于特殊的区域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近5年来取得快速的发展。
5年来,广西紧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不断推出新的发展策略,得到快速的发展。2012年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3090.04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20396.25亿元。广西扩大对外交流,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2012年对外进出口总额为294.7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54.6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40.05亿美元。到2017年对外进出口总额增长到572.1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74.5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97.54亿美元。
广西响应国家对“一带一路”构想实施的金融先试先行政策,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金融开放门户,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金融与东盟国家的双向开放、完善金融基礎设施等方式,创新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建立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推出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贷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建设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银行间交易平台,逐步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货币交易调运、跨境投融资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广西沿边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2018年12月,人民银行、商务部、银保会、证监会等13部委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充分肯定了广西是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是广西沿边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推动广西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随着《总体方案》的提出,广西的金融业势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在业务规模和服务品质上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广西的经济快速发展壮大,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基础建设项目、企业扩大对东盟投资与贸易中的投融资决策和参与金融市场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而随着《总体方案》的提出,未来几年,广西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规模将不断地扩大,将需求大量的金融人才。同时,随着工商企业对东盟投资和贸易的扩张,目前社会也迫切需要懂金融知识、具备金融技能的金融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较大。
(一)广西金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广西金融事业的快发展,以及《总体方案》的提出,为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金融业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注重经济金融两者和谐稳定发展。广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发展活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不断改善的经济条件与金融生态环境为广西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广西不断改善金融环境,不断地深化沿边金融改革,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投入广西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金融人才需求。到2017年末,广西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80多家,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6228家,从业人员89539人。2018年,广西银行机构网点数已达到6300家,保险机构和中介机构2500多家。近两年对于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数量在2万人左右,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实际的供给只有1万人左右,这反映了广西的金融人才供给明显跟不上广西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广西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应用型金融人才
《总体方案》提出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9大方面27项专项任务,其中提出要扩大广西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包括广西境内银行分行拓展东盟金融业务,走出国门进入东盟市场,支持全国性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在广西建设分支机构,或组建面向东盟的中后台运营基地。支持广西发展融资租赁、跨境征信服务、投融资咨询等与涉外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各金融机构入驻广西,产生了大量的基础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每个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设立,都需要相应的基础应用型金融人才。商业银行方面需要业务操作人才,需要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人才,需要营销服务的人才,需要精于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人才等。证券行业方面需要营业专柜人才、营销服务人才、会计部门人才等。保险行业方面需要营销服务人才、核保与理赔业务人才等。一些大型企业财务部或投资融资部门需要了解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策略和目标的金融人才。
(三)广西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复合型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其他系统的专业知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外贸业务、物流业和航运业、跨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在快速成长,需要更多既有外语、计算机、国际贸易、物流和航运、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一定金融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人才在提供金融服务和处置各项业务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还需要懂物流服务、国际航运服务、大数据管理、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
(四)广西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各大银行正在创新金融产品,开展出口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海外项目融资等,帮助企业解决境外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对冲货币错配风险等问题。创新发展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探索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银团贷款、PPP项目贷款、资产及证券化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解决企业境外融资困难问题。
各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业务,需要相应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去开展并拓展这些创新业务。这些创新型金融人才要具有投资贷款、本外币贷款、出口信贷等涉外信贷创新品种的相关知识结构。这样的金融人才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广西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面对中国—东盟区域的发展融合趋势,要求金融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即要具备国际观念、国际知识结构和国际业务交流能力等,通晓国际经济惯例,例如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组织相关规则、国际惯例、东盟国家各国的金融法律等。交流方面除了懂得使用英语交流,还要会用东盟国家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金融人才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适应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金融门户的需要。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给广西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应致力于培养一批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人才。广西高校必须立足于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加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金融人才,缓解“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人才结构矛盾,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从短期看,应用型金融人才必须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实际的金融工作。从长期发展来看,应用型金融人才必须具有较完备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要具有国际视野。
(一)跟紧“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金融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实务性选修课程构成,普通教育课程主要是哲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基础教育课包括数学、英语、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为后面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金融理论基础和知识。实务性课程可分银行、保险、证券三大方向,培养学生不同方向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等。设立复合型金融专业,即跨学科、多维度、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的金融专业,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金融专业知识与物流产业链、与国际贸易的对接,适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可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对金融行业的业务和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关课程,为广西“一带一路”建设储备人才。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广西区内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创新业务,例如跨境结算业务、离岸金融业务、农产品期货、跨境电子商务等。可据此增设跨境人民币结算、农产品贸易、海上保险等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此类课程可以设置双语教学。
此外,还可以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例如国际经济法、中国(广西)—东盟商务环境、中国(广西)—东盟金融等专业选修课。同时,加强金融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国际贸易及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从而拓展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
(二)构建金融实验平台和实践平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
在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面向东盟的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商品或货币风险规避管理在快速地发展,因此,顺应市场对应用型、综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金融专业应加强实践教学,需要更注重构建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教学目标体系,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平台和社会实践两种方式培养。
1.加强金融实验平台建設。构建面向市场的金融实验平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直观、综合地了解知识结构。创建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实验环境,通过实验平台的真实操作,让学生体会“真实”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并在实验中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真实经验。例如,在学习证券投资学的过程中,结合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实验,通过模拟交易了解真实的证券市场机制、证券市场的影响因素,验证各种证券投资策略的运行情况等。如此能够使学生积极、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会股票市场的风险。
构建金融实验平台,可以结合相关课程进行,针对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等专业课,配置股票模拟投资实验、外汇交易模拟实验、期货和期权模拟交易实验等。在模拟交易实验中,学生作为投资者参与操作,在交易的过程中去了解相关的规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金融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交易程序、交易品种的特点等。这样“真枪实弹”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扩展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锻炼他们的投资技巧等。
2.建设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实践基地。金融实践方面,安排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的环节。社会实习方面,学校尽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与校外金融机构多层次的合作,甚至可以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大二、大三阶段,可以安排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了解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工作环境,以及各类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内容等。大三阶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金融机构实践,进一步了解金融机构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知识体系有充分的认识,更贴近地了解金融环境,在最后阶段的专业课学习中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学习,以便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大四阶段,到企业进行实习。
要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需要学校积极努力和金融企业联系建设实践基地与平台。学校应和本地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建立不同层次的相互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这一阶段学生到对口的金融机构实习,并通过金融机构的考核,毕业后转为正式工,这将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共赢。这样能够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模式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在金融专业教学方式上,可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和知识,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将金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一带一路”金融环境的金融人才。
总之,广西高校应当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需求缺口,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广西快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周伟.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实验教学标准探索与实践[J].金融教育研究,2012(9)
[2]王明惠.福建自贸区视域下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金融人才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
[3]许传华.“校政行企”协同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5)
[4]史宁,王雪超.“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8(9)
[5]《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EB/OL].(2018-12-29)[2019-03-01].http://www.gxzf.gov.cn/sytt/20181229-729308.shtml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外贸物流人才‘一专多能的研究与实践”(2017JGB524);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新时期广西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2017B113);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钻石理论分析广西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问题”(2018KY884)
【作者简介】徐 瑜,女,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助教,研究生学历;杨胜花,女,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