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何在流行“失败学”

2019-12-19 02:12何鼎鼎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安于现状招商银行气质

何鼎鼎

这两天,人们刚有感于招商银行行长内部讲话自我批评的力度,又读到了招商银行内部平台的一篇文章《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这篇直陈招行目前弊端的文章,开篇就很吸引人:“如果不出所料,我们的半年报会依然亮眼,又将成为行业标杆得到媒体宣扬。但根据个人观察及与周围同事的交流,明显感觉招行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

不遗余力批评甚至“不看好”自己的企业,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万科2018年秋季例会打出满场“活下去”的巨幅标语。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还没有哪家企业,会在这样的时刻许下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太吉利的愿望。

但仔细一想,华为也说过类似的话。早在2001年,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开门见山:“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2012年,一本华为企业传的题名同样不讨喜:《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如果说要找出一种概括,这三者都不是“成功学”,更像是一种“失败学”“冬天学”,渗透着浓浓的“居安思危”“哀兵必胜”。事实上,几家企业无一不是行业龙头,比如,招行是资产规模率先突破7万亿的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已超800亿元,增长极为稳健,离“万亿市值”只一步之遥。在不理解者看来,这股谦虚劲,仿佛班里总拿第一但总说考砸的那位,是“欠打”式的哗众取宠。但在理解者看来,这不是妄自菲薄,因为如果认准要做百年老店,不妄自尊大一定是对的。

有意思的是,三家企业有一個共同点,都来自深圳。这不由让人好奇,除了企业家自身的格局与眼界外,城市气质是否也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企业文化的你追我赶。在看到《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这篇文章时,我将它顺手转给一位在深圳工作的老同学,并感叹:深圳企业不一样。哪知他很快回复:“这是正常企业的正常作为,就像一个不会自我批评的人不可能进步一样。”我能想象,在屏幕背后他一脸的见怪不怪甚至“鄙夷”。

在一个改革创新的环境中,企业高度竞争,比资金,比技术,比人才,归根到底是比谁想得更远,因为在更远的未来,一定有不得不防的风险足以倒逼今日做出变革。而一旦企业内形成这样的气质,一个再小的兵,也会耳濡目染,视反思为理所当然,视安于现状为走下坡路,这便是企业文化;扩大开去,便是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

可以说,深圳优秀企业的这份“提心吊胆”“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意义并不限于企业,也应启发你我。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猜你喜欢
安于现状招商银行气质
安于现状是孬种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给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找找病因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短文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