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19 03:10苏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效能

苏杭

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中的75%左右,以同侧的上下肢体瘫痪作为主要临床症状与表现,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原因是在发生脑梗死后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所致,从而出现了以各类主动运动控制以及协调能力受损等表现[1-3]。大量资料显示,脑梗死后偏瘫的康复过程主要可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为健侧肢体功能的代偿,若通过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则能够对大脑皮质产生刺激作用,通过加强对健侧肢体功能的训练等,加快大脑侧支循环的重建,从而对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也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等,对于促进康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4-6]。现本院在结合以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不同时间段下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最佳护理干预时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有1侧偏瘫;发病时间在6个月之内。排除标准: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者;急性期严重昏迷者;存在脑干梗塞、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50 ~ 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4 ±2.45)岁,发病部位:大脑皮层脑梗死16例,皮层下脑梗死14例,脑梗死1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52 ~ 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5±2.98)岁,发病部位:大脑皮层脑梗死16例,皮层下脑梗死15例,脑梗死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实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标准。

1.2 方法

观察组在发病后的14 d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发病14~ 30 d内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方法如下:(1)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建立起护理干预档案,结合病情变化配合医嘱实施降血压、降血脂、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7]。在健康档案上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受教育程度、用药情况以及体格生化检查等,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8]。(2)在患者入院开始接受治疗后,即告知患者随访时间,并指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影响病情的常见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路径实施的方法及具体时间等。通过利用电话、微信、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随访与统计,认真的叮嘱患者关于治疗药物的服用规律、生活作息以及实际病情控制等,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等。(3)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护理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自我管理方案,具体实施的内容包括了合理饮食、自我处置药品的行为、自我监控症状及行为、自我心理调节等,并根据护理方案的制定情况与患者以及家属进一步的沟通,并对患者的病情深入分析与指导。(4)除上述方法外,加强对患者对自身饮食情况的控制,并制定合理化的运动以及休息方案,确保患者能够使用药物干预治疗,也可为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干预手册,采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对其中的内容为患者健康宣教等。两组均连续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1)按照Brunnstrom评定法对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重新出现反射、完全以共同运动伪表现的随意运动、部分脱离共同运动的随意运动、完全或者是高度脱离共同运动的随意运动以及反射恢复正常的情况、共济运动及平衡,满分为100分,分别上肢66分及下肢34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内的项目均给予3级评分法进行,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强[9]。(2)Barthel指数评价标准中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如厕、排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移动以及上楼梯共10个项目,按照需要帮助的需求程度给予4级评分标准判断,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强[10]。(3)自我效能感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GSES)中共10个项目[11],每个项目评分在1至4分之间,分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及完全正确,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比

两组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45、5.858,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相比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自我效能感评分升高,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偏瘫主要是指同侧上下肢体发生的瘫痪方面的症状,作为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出了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者是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发展通常与椎体外系损害有关。有调查研究资料显示,由于脑卒中所导致的偏瘫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属于是上运动神经元方面损伤,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肌肉力量减退、痉挛或者是各类主动运动的控制以及协调能力受损引起,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2]。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此类情况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结合以往研究我们发现,针对脑梗死后偏瘫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但不同的护理干预时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 指数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 指数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均能够促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的协调及恢复,但观察组效果更好,且实施的时间越早,获得的效果就更加的明显,能够更快的促进预后,原因是通过早期有效的护理能够已经受损的脑组织神经细胞以及其相关的功能尽早的恢复,并最大程度的完成修复甚至是重建等,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越好,所谓自我效能主要是指患者在达到某个目标或者是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较为强大的信念及意志力,临床医学工作中所产生的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能够充分的调动出自身的主动性,从而对身心的健康造成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次结果可见,越早的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获得更加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从根本上促进并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发病后的14 d内给予护理干预相比于发病后的14 ~ 30 d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预后。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漫画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