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景彪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患病概率也迅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死亡率高达70%。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处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当中发现,部分心力衰竭程度较重的患者体内的胱抑素C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的含量会有明显升高,据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上述两种水平含量与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向关联,同时也成为了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胱抑素C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更好的掌握心功能及预后相关内容,并探究在心力衰竭诊断当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且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本次实验情况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将所选择的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再依据试验组患者心功能等级进行相应的分组,其中心功能II级组50例,心功能III至IV级组患者50例。心功能II级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8~73岁,平均年龄为(66±15)岁;心功能III ~ IV级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63±11)岁。再选取50例同时期的身体健康的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内男女性各25位,年龄在50~79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通过一般资料对比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对比性。
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静止30 min,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日立AS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康生物公司生产的相关试剂盒[1],在2 h内检测完患者血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等参数的测量,血清胆红素通过使用钒酸盐氧化法进行测定,NT-proBNP则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TBIL与Cys C检测的质控品购于朗道公司,NT-proBNP检测质控品购于BioRad公司。在测量过程当中所有步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规范进行,质控在可控范围,同时入选的所有样本都需要排除掉溶血与脂血等异常情况的出现。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 χ2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则通过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则使用Pearson检验,当P<0.05时,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组相关参数水平对比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情况对比发现,心功能II级和III~IV级两组内的患者在相关的参数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实验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7.703 0,P=0.009 6)。与对照组对象相比较发现,心功能II级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914 0,P=0.008 7,P<0.05),但在TBIL及Cys C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6 5,P<0.05);心功能III~IV级组患者的TBIL、Cys C、NT-proBNP水平则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7.621 0,P=0.007 2,P<0.05)。心功能II级组合心功能III~IV级组对比发现,心功能III~IV级组患者的TBIL、Cys C、NTproBNP水平有明显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7.352 0,P=0.005 8,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0.9%[2]。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多数心血管类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病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等[3]。它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状态,可能会出现稳定、恶化或者失代偿,并具有 较高的死亡率,且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相关文献文献报道,对于慢性心衰或急性心衰患者BNP或NT-proBNP水平与心衰院内死亡呈线性相关[4],NT-pro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天然体内激素,有较长的半衰期,且性质稳定,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精确的反映辛集功能状态[5]。以往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6]。CHF的发生主要与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舒张功能受限有关[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末期常会出现体循环淤血的情况,导致患者体内的肝静脉血无法回流,造成患者的肝部淤血。肝部淤血会导致胆红素效果降低,同时人体代谢所产生的TBIL无法转换成胆红素,人体内部的TBIL含量增加。早期的研究调查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特征以胆汁淤积酶为主,同样也与TBIL及CHF的不良预后有紧密的关系。当心肌扩张时心肌细胞BNP基因被激活,生成BNP前体并分泌入血,后被降解为BNP和NT-proBNP,目前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诊断工具[8-10]。
Cys C,其编码基因属于管家基因,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患者的性别、种族以及年纪等因素并不会影响Cys C的水平,因此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评估的标准。研究调查报告显示,Cys C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通过测算其水平能较准确的预测患者的心力衰竭发展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因其自身复杂的症候群,无法用过单一的标志物进行监测进展、推测预后以及早期的诊断[11-12]。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多种标志物联合血清进行检测,以弥补单一标志物的不足。实验结果显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体内血清的TBIL与Cys C及NT-proBNP均呈现出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了TBIL与Cys C及NT-proBNP三种参数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阶段划分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
通过上述研究数据分析调查可以发现,通过对TBIL与Cys C及NT-proBNP的联合检测,能有助于明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情况,并且还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诊断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