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9-12-19 02:20杨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肩手患肢综合征

杨丽

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身体一侧的手或者是两侧的手出现浮肿、间歇性疼痛、肩关节疼痛等现象。因患肢疼痛较重且伴有并发孪缩,阻碍了患者的正常康复,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肩关节疼痛等病症,限制了双手的正常功能,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统计得知,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仅有不足20%的患者能够恢复到未发病前的肢体状态,严重影响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1-2]。一般出现在脑卒中后的软瘫期。故在本次医学调研中,通过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为本次医学调研中的研究样本,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患者通过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男女患者比例为9:8,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为(65.26±1.32)岁,肩手综合征病期处于10~60天,平均病期为(35.23±2.31)天,原发病种类包括:脑出血28例、脑梗死23例;干预组患者51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男女患者比例10:7,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为(65.22±1.28)岁,肩手综合征病期处于15~60天,平均病期为(35.25±2.33)天,原发病种类包括:脑出血27例、脑梗死24例。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扫描确诊,症状表现符合脑卒中病症的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症状表现符合诊断标准,且均为初次发作。所有参与调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自愿签署医学调研意愿书。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心肌梗死、肺部疾病、颈椎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表达、认知障碍疾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侧肢体的摆放姿势,强化患肢关节处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站立、坐位、行走等姿势的训练,训练强度与时间以患者身体素质为基准,训练次数每天三次,早中餐后各一次。依据患者自身身体情况实施对血糖、血压、血脂的检测与控制[3-4]。

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添加使用综合康复训练,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患肢的止痛:对部分关节部位剧痛难忍的患者进行辅助药物镇痛的给药,所选用的镇痛药物可以为:利多卡因。

(2)实施针灸与按摩措施:通过针灸、按摩的方式来对患者肩手综合征进行治疗,选取穴位为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内关穴、曲池穴、肩髃穴、天宗穴增穴位进行针灸中的施针与灸烤来进行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或者使用电针灸疗法,在穴位上进行施针以后,接通电针治疗仪器,选取频率为连续波200 Hz,电流刺激的强度主要以患者本身的承受能力为准,施针的单次时间为30分钟,一天进行一次施针治疗。实施针灸治疗方法期限为30天[5-6]。

(3)其他物理疗法:冷疗法:使用9°~12°的水浸泡患肢,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引起患肢水肿程度的加剧,在中午与下午餐后各进行一次。

超短波:在肩部的治疗中实施治疗时选用超频短波电疗机,选用频率为超短波27.12 MHZ,将电极以对称的形式放置于患者肩部、胳膊、手部等位置,单次的超频短波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一天进行一次施针治疗。

对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气压治疗。

1.3 评判标准

在进行为期30天的治疗中,通过对患者实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详细分级如下:

痊愈:患肢处疼痛、浮肿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患肢关节处灵活程度恢复到完全健康状态。显效:患肢处的疼痛感、浮肿等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患肢关节处灵活程度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关节活动范围限制。有效:患者患肢处的疼痛感、浮肿等临床表现有一定程度上的好转,患肢关节处灵活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无肌肉萎缩现象。无效:患者患肢处的疼痛感、浮肿等临床表现完全没有好转迹象,患肢关节处灵活程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且伴有肌肉萎缩现象。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使用疼痛评分量表[7](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生活能力量表[8](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测评。VAS、ADL评分分值与患者能力呈正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研中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测,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疼痛评分量表(VAS)、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比

经过疼痛评分量表(VAS)、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得出,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运动功能量表、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VAS、ADL 量表对比(分, )

表2 治疗前后VAS、ADL 量表对比(分, )

注: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P <0.05

?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一种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出现肩手综合征以后,不但严重影响到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且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9-10]。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针灸刺穴、按摩及日常的行为指导护理措施,使得患者在肢体恢复及治疗效果上有优势。在本次的分组治疗中,对两组102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进行医学调研,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要优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方式的实施以后治疗效果均优于治疗前,且增加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的干预组在疼痛评分量表(VAS)、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测中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综合康复治疗,通过教导患者正确的摆放肢体,避免关节部位的屈伸,对患肢关节进行镇痛、针灸、冷疗、电疗等治疗方法的实施,达到舒筋活络,理顺气血的功效,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患肢附近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更快痊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在运动功能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13]。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增加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对于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与生活能力都具有改善。

猜你喜欢
肩手患肢综合征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悬吊下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Chandler综合征1例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考前综合征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