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建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
从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使会计制度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使会计核算与计量标准更加合理,为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进行提供重要的财务支撑。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前按行业分类,各单位执行本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如科研单位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实际中偏重于预算的执行,主要以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差额补助的公立医院等单位则偏重于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各行业的会计制度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在统计口径、含义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统计汇总中存在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不符合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017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正式启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分为两种会计核算方式,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第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实行双报告模式,双报告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反映财务信息,政府财务报告对预算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整合,有利于财政信息的公开。第三,会计核算模式改变后,预算会计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及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务会计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等,两者之间通过预算结余与盈余差异表来进行调整。第四,对资产类项目开展总分类核算,对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资产进行核算时,分别设置科目并计提折旧与摊销,既能体现初始价值,又能展现账面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科学地进行各项改革、制定各项政策,政府必须准确掌握全部资产、负债及各个运营时期的成本及盈亏情况,因此必须要有先进的会计制度作保障,对各种性质的资金进行核算,对内帮助单位的管理者进行决策,对外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而使政府科学地发挥行政管理的职能。当前,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工资绩效、业务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上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适应了当前的新形势,增加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改变了原有财务管理过于偏向预算管理的问题,使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同等重要,可以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核算的实际需求,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合法化和规范化。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和核算方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相较于企业会计来说,内容变化较少,变化的幅度也小,新制度与原有的制度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模式都是全新的概念。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相对固定的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原有的工作经验基本上不适应新的财务管理工作,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必须相应的发生改变,在衔接期、第一年的核算期对财务人员在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务工作在“双基础”“双报告”的模式下,核算工作量及核算的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增加。首先,在核算的范围方面,将原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要对象改变为以事业单位自身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实现预算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并行,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增加。其次,增加了成本的核算,新的制度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改革前的会计制度基本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的单位,经费主要是财政投资,在资产配置、使用上存在超标准配、重复配、使用率低等不考虑成本的问题,再加上改革前的大部分事业单位未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与摊销,造成资产总额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这些都忽视了成本这一在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原有的岗位设置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新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核算模式对原有的财务岗位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修正和调整会计岗位的设置,重新配置岗位职责和权限。第二,新的制度加强了预算管理制度中预算绩效考评的力度,更加注重预算执行中的绩效。第三,在内部控制制度中,事业单位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增减与调整,细化单位各项业务的流程。第四,在财务信息公开上,改变过去只公开预决算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公开财务信息,满足各方财务信息的需求。
改革前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只是出于替代手工记账的初级电算化阶段,仅仅是在核算中代替了最初的丁字账户核算、手工编织会计报表等,处于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减少会计人员会计差错的阶段,还需要大量的人工调整和人工审核,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只能是满足预算会计的核算,无法满足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需要同时进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在原有预算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要增加财务会计方面的会计报表,所需的报表更多、更复杂,只有对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精准的进行升级或更新,才能满足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
2019年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第一年,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来说愈发重要,需要对改革带来的影响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融合了不同的会计体系,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改革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首先,要积极参加每年会计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财务业务知识。每年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年检需求,而且通过一些文件资料的学习,能让我们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财经制度和办事要求,规范我们的账务处理能力。其次,定期参加上级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组织的培训和学习。专业的财务、审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的理论和操作问题,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学习和培训中能了解一些红线和底线,会计人员再接受了一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完成财务工作,为单位在各项活动中顺利的安排计划、资金使用、结账报销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财务支撑。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运用了“双分录”的记账方式,必须加强单位的会计核算能力,第一,借鉴普通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方法,以单位自身业务活动为主要核算对象,注重资金使用率和资金效益,综合管理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第二,将新的制度及支出分类等加入核算,明确核算范围和核算内容,使核算工作更加细致。第三,在成本核算上准确地反映成本,把经管资产纳入核算范围,进行成本计量,准确反映资产的账面情况,优化折旧和摊销的会计科目。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规定准确、精准的进行成本管理,最好的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无论在企业还是在事业单位制度都是最好的保证。首先,事业单位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力求把预算编的准确合理。其次,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维护了单位事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合理性,是国有资金、资产安全的“防火墙”,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中,有现金收支、政府采购、对外担保、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单位的业务活动、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有制约束,都可以按规定的流程办理,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消弭在单位内部,更有效地维护单位的资金安全,也维护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完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除公开自身的预决算外,还应公开“三公经费”情况、政府采购信息,并逐步公开预算绩效及国有资产占有情况,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公开性,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并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在财务日常核算中,财务软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之前使用的用友、九鼎等财务软件,只能进行单一的预算会计核算或是一定程度的财务会计核算,在“双分录”模式下,传统的财务软件是无法满足新制度要求的,必须进行重新地配置或升级。首先,在原有的核算软件中,加入同一事项的双分录核算,在同一界面上直观显示。其次,根据单位的业务活动,建立细致的台账核算体系,分性质、分项目明细直观的列示。第三,优化报表系统,增加财务会计方面的报表,如支出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等。全方位地提供预算与财务方面的信息,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顺应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制度完善了政府财务报告的体系,财务系统中数据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进一步匹配,财务信息更大范围的公开。同时单位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协同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渐渗透到单位管理的各个角落,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为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