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高职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设计

2019-12-19 23:03:12于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理念院校

于玲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为社会发展培养各专业服务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CDIO是能够让学生与课程中间产生有机联系教育方式,包括: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步骤,可帮助学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一、CDIO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

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在全球实施CDIO模式的高校之一,它的成功经验带动了欧洲CDIO模式教育的空前发展,如今,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所大学加入。

汕头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具有特色的EIP-CDIO模式,效果明显。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王刚教授的研究认为中国高校在将CDIO理念加以运用时,要立足学院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CDIO本土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王硕旺及其导师洪成文在《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一文中通过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分析其特点并论述CDIO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启示。

CDIO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中,不仅大量的工科专业如动漫专业课程、机械原理课程、电路与电子课程等等与CDIO的理念与过程不谋而合,除此之外,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改革与设计也可以借鉴CDIO的教育理念。随着该理念的推广和不断发展,不仅在本科院校,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研究CDIO理念与自身的结合点,吸收其精华。自此,CDIO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道路上拓展了其自身的内涵与外延。

二、完善CDIO教育理论,找出CDIO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职业教育渐渐把STW模式(School To Work),也就是“从学校到工作”作为关注的焦点,后来慢慢进一步发展到“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试图将学校作为一个过渡,为劳动力市场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CDIO计划首次创建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他们根据该专业必备的素质要求制定了针对课程、教学、实验室等的改革的全新人才培养方式,率先实施CDIO教育改革。

CDIO是创新教育中一次成功创新,我们应该学习其先进经验,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能只停留理论层面,而应多元地了解其各方面的特征用以改进目前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

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其代表的四个步骤: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将产品的研发到运行融入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并把各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虽然经过不断的发展,CDIO工程教育理论被引入到工程以外的学科,且被很多高职院校采纳吸收其精华,但将CDIO教育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结合的研究还很不够。

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的分析,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在借鉴CDIOD的理念为自身服务的同时,要找到到CDIO与本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连接的桥梁,根据其内涵和特征,构建全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基于CDIO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就业服务的管理机构越来越多,这对学院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鉴于此,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利用企业的资源、设备、需求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机构,突出实习与实训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让他们在企业及岗位上历练,真正做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同时为社会培养大量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CDIO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大环境背景下,虽然大多数职业院校已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在实践教学中,却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契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参与运作,在CDIO的能力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存在着非常高的契合性,通过借鉴CDIO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升级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非常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三)课程计划改革

对高职学生就业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与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是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基于岗位与项目来设置课程,重新调整分配现有资源,安排教学使各资源效果最大化,以及进行CDIO的知识技能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理念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