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9-12-19 23:03:12李莉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人员核算

李莉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行成效

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re,简称 FSSC)建立以来,不少学者和文献从不同视角研究了我国企业 FSSC 的运行成效。金莲花等收集 46 家非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从投入成本和核心业务利润分析了 FSSC 的积极作用[1]。段培阳等对部分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的典型做法如机构调整、管理制度、审核流程和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金融企业等 FSSC 的主要成效[2]。许汉友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选取中兴通讯等 26 家在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从企业内控指数、分公司数目和资产增加额等投入要素分析了企业实施共享服务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综上所述,可归纳 FSSC 实施中的四点运营成效。

第一,财务业务流程化、标准化,流水化作业使财务处理效率有效提高。

第二,跨地区跨部门核算工作可集中在线上完成,减少了财务人员编制,降低人工成本。

第三,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能将分散的财务数据实时集中和重组,使得财务核算从事 后静态核算转变为事前财务预测和事中动态核算, 能提供多维度经营信息,提升了财务数据价值。

第四,促进财务与业务融合,公司从核算控制向价值管理的战略转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成功实现的最关键因素

尽管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许汉友等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 FSSC 实践存在着规模效应还未充分发挥、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 FSSC 进入弱退步期等问题[3]。何瑛等研究发现: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4]。张瑞君以中兴通信为案例从实践角度总结了财务组织、网络系统、业务流程、考评体系等关键因素[5]。

上述文献和企业的实践选择不同视角讨论了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无论信息系统建设,还是流程再造,或绩效考评体系等都非常重要,但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 FSSC 的员工,其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决定着 FSSC 能否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以及创造价值。

(一)传统财务人员遇到的问题

FSSC的成立引发了企业集团的财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能的深刻变化。FSSC主体呈现“工厂化”,工作岗位呈现“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特点,劳动密集型成为 FSSC 的主要运营特征。分工的细化使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固定,员工很难从工作中全面掌握财务知识,职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量的重复劳动使员工产生枯燥感;流水式工作降低挑战性,员工很难获得战胜挑战的成就感,大大减少了其内生动力。另外,调整往往伴随着减员或降薪,造成原来核算人员的恐慌。这些弊端总体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的价值,造成 FSSC 员工流动性较高。

(二)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

岗位重新分工、人员需求减少必然会推动传统财务人员的分流和转型。唐勇等研究了海尔集团和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实例,发现企业设计了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种方向,比例约为 2:4:4[6]。袁绪民等总结出财务人员转型的一个纵向路径(战略财务),两个横向路径(FSSC 人员和业务财务人员)。传统财务人员实际上又具体分为财务操作人员、关键技术人员和运营管理者三个转型方向。财务操作人员是 FSSC 的主体员工,是财务业务的主要完成者,每名操作人员是“业务流水线”的一个节点。关键技术人员是 FSSC 的核心员工。运营管理人员 FSSC 的大脑,一般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转型而来。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及建议

杨寅等基于 ERG 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建立了工作满意度模型,设计了工作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经过分析认为 FSSC 员工的满意度与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均正相关,其中满意度与成长需要相关度最高。通过对企业 FSSC 员工的分析,即便是许多企业的实践暂时解决了原有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但是成本 的驱动、工作的乏味、成长的需要与企业集团本 科生的预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深层次矛 盾给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启示一:高职会计类毕业生将成为 FSSC 员工主体。

袁绪民等根据对海尔和中兴等企业的实际研究发现:FSSC 需要的财务核算人员大大减少,仅为原财务核算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目前财务人员普遍存在未来对于转入 FSSC 运营的恐惧。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也由于重复率高,岗位存在被财务机器人取代的风险,传统从事财务核算工作的本科生在 FSSC 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因此,我们推断未来 FSSC 员工的主体将是高职会计类毕业生,甚至是略懂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中专毕业生。

启示二:重新定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初级会计人才的输送者,高职院校应认真研究 FSSC 这一新的管理现象及由此产生对人员需求的变化,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的基层财务人员,毕业生基本上不可能到大型企业集团工作。但随着 FSSC 的出现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因成本控制原因,用人标准越来越实际,现有财会专业本科生担心的转型问题,恰恰却是高职生的优势所在。根据共享中心人员的岗位要求,我们提出将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定位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操作员,上升通道为技术员。

启示三:改革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根据埃森哲的全球共享服务业务调查表明,FSSC所处理的一般业务包括应收、应付账款、费用报销、明细账管理、总账及报表、资金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综合来说,FSSC要求员工不仅具备基本财务核算能力,还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但计算机操作能力却是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掌握财务核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如何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是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迫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一:强化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成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FSSC之所以能减少财务日常审核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是因为信息技术实现了财务半自动化。但对财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却提高了。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等软件的使用,强化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及呈报等基本操作技能。校企合作的方式可有效解决职业学院系统投入和师资问题。

建议二:突出学生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通过会计人员深入业务流程,融合分散数据, 挖掘数据内在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撑等将成为FSSC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初步具备数据分析思维,掌握财务数据挖掘技术将成为优秀学生的标签。建议职业学院开设相关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为学生培养数据分析思想、开展数据挖掘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建议三: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三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随之提高五个百分点。职业学院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使毕业生“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为此,要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养成通情达理、乐观向上、终生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等。

四、结束语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FSSC 通过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将大量同质性、日常性的财务业务集中于服务中心,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化、标准化、流程化处理。由于FSSC 呈现“工厂化、流程化”的特征,FSSC 在实现减员增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员工的转型和流失问题。而高职会计专业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改善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可从根本上解决 FSSC 的人才供给问题。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财务人员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17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