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永红
(水发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我国1984年之前的国有企业融资主要是财政融资,在此之后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直接融资发展较为迅猛。当前,我国国有集团企业的融资业务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国有集团企业的融资风险与具体应对措施也必须随之变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有集团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项环节中,很多银行对整个贸易周期地更为重视,这就导致局部融资的资金来源有所降低。其次,国内很多银行加大了对国内信用证业务的投入,应收账款融资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新的融资方式[1]。另外,随着贸易融资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也必须随之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有重要地位,其比例必须保持在60%以上,而外部融资只能作为辅助融资。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国有集团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性较强,内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没有达到20%,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国有集团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益目的,需要建设较多的公益性项目,而这些项目的盈利水平较低,导致企业的留存收益较少,无法开展更多的内部融资;其二是较高的税负压力导致企业留存收益较少,内源融资无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有集团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很多企业的运营发展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融资活动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国家政策限制较多的产业,会随着政策变化的影响,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发生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国有企业与银行同属国家所有,在银行贷款方面可以享受到一定优化,因此,国有集团企业在融资方面对银行的依赖性非常高,这就导致企业的负债率较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同时,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信贷约束较少,因此,国有企业的贷款成本较低,这就导致在融资方面更倾向与以银行贷款为主,进而导致内源融资比例较低。目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这也对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与融资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2]。另外,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对其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把重点放在核算方面,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高,进而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
国有集团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众多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首先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使其参与融资决策,以此增强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国有企业自身与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组织与专业技术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有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要不断提升融资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其次,国有集团企业应加强融资过程管理,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与质量,防范融资风险的发生。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降低企业的负债率,为融资提供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国有集团企业还应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国有集团企业是以确保资产的流动性为融资目的,通过合理融资企业可以避免因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财务危机。因此,国有集团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推动资本与权益资本结构优化,避免不合理融资结构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还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与中期、长期债务的比例,使其保持在合适水平。而这需要企业对不同债务的特点进行分析,短期债务的成本低,而风险高,长期债务成本高、风险低,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确定债务比例,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另外,国有集团企业还必须将投资期限与债务期限结合起来,以保证企业的现金偿还能力。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国有集团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改善,为企业融资提供重要支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与银行优化合作模式,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商业银行则需要加强对融资单位的评估,倒逼国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国际化的发展眼光,从国际视角出发,重新评估融资主体,尤其是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挖掘更多的国际融资机遇。在此过程中国有集团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化合作,吸引更多境外融资,丰富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3]。同时,国有集团企业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积极运用数字金融,拓展融资空间,提高融资活力。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吸收海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海外融资难度逐渐增加,企业必须积极拓展国内融资,而国内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境内融资提供了条件。企业要积极地提升信用等级,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融资方式不合理的现象,这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同时,企业要积极了解市场内外部信息与国家经济政策,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与政策的解读,对未来的经济市场进行合理预测,使企业的融资渠道与经济发展趋势一致。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坚持谨慎的原则,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加强风险评估,有效管控风险,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国有集团企业的融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在融资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制定相关政策,健全担保体系,支持企业融资活动。同时,国有集团企业需要积极利用政府的相关平台,拓展融资渠道,不断促进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
国有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与其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企业融资非常不利,因此,国有集团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投资者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发展水平等,科学评估企业的能力,降低放贷与投资风险。同时,国有集团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身义务,为企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声誉与形象,促进企业信用度的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集团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加快推进企业市场化运作,促进企业融资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