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重庆市复旦中学 重庆 400042
在讨论关于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之前,首先应该要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和品质素养,而这些品质和素养是可以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帮助的。那么在政治教学核心素养其实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对于政治的态度和学生理想信念是否正确。或者是学生会不会熟练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政治知识然后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政治学科的观念和专业素养,同时对道德品质进行深造和把控。主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面对日常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分析和观察,利用辩证法和唯物观进行分析判断,理性的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遵纪守法的同时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培养公共参与能力,融入社会,参与国家建设,维护公共利益[1]。
就学生构建核心素养的能力而言,仅凭讲解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养成道德核心素养,离不开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细化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先制定出相关核心素养的目标,才能引导出接下来的学习重难点和学习计划,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并且间接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和时事政治事件加入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问题调查研究,设立相关课题,写小论文,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辩论等,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中要精选范例,通过实例分析,提炼观点。在矛盾冲突中进行甄别、理解、深化、总结。如在法制教育课程中,可以选择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成立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律师进行辩护和旁听,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习,从而加深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拓展视野和能力。对一些社会性问题,如噪音污染、光污染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查阅文献,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本质,并提出解决方法。
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法,指的就是将案例作为核心课堂教学。政治这一门课程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有许多生活中的案例都可以当作是政治教學的素材,为政治课的教学赋予生活的气息,并且又使教学中的真实感得到提升[2]。
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学习的时候会学习到《生活与消费》这一课的知识,其中涉及到的是货币知识点,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案例。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物价也因此会大幅度的上涨,汽油的价格上涨到4.6元/升,电在价格上上涨到0.55元/度,老师所居住的位置和学校之间相距12km,因为乘坐公共汽车不方便,就想要购买一辆车,可供参考的交通工具有私家车、摩托车(燃油)、自行车(电动),现在已知的就是这三个交通工具每一百公里耗电/油分别为9升、3升与8度。那么,老师需要选择哪种代步车呢?就这一案例而言,政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同生活中的常识与学习到的知识点相结合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探讨的时候,学生不仅可以对这一课中的重点与难点的知识加以掌握,同时还可以使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发展与锻炼,为形成核心素养提供前提。
时事分析法以对时事政治的分析作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时候,政治老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同教材内容相同的时事政治,并分析与总结,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使高中的政治课堂在实践性上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走进国际社会》这一课程的时候,政治老师和当下热门时事政治的新闻相结合。为政治课堂注入了时事血液,并且使学生在理论上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老师对这件事整体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时时发生的政治热点问题,并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建立学生的爱国思想。在谈到领土争端问题时学生就需要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来深度的研究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了解到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基本形式以及决定因素,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以及该如何维护,使学生对国际关系的掌握和理解得到加强。明白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利益的关系,任何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且明白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3]。
一言以蔽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培育的,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学习能力,升华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