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礼 张涛(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在中国特色卫星工程总体工作模式中,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基本工作,贯穿于卫星工程系统立项、研制、运行全过程,是开展其他卫星工程总体工作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卫星工程总体建立卫星工程层次协调机制,为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提供渠道,增进各方的认识和理解,理顺关系,激励行动,达成目标。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的主体是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是卫星工程总体组织管理卫星工程任务型号的重要抓手;卫星工程总体高度重视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组织管理工作,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组织管理工作质量体现卫星工程总体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卫星工程任务目标实现程度。文章概述了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概念和基本情况,总结了中国特色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程序,并指出了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关键要素。
卫星工程总体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工作的主要抓手,是中国特色的以总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在卫星工程层次的实现样式。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经过10多年的实践磨合,逐步形成了设计、协调、试验、评估等多位一体的卫星工程总体工作模式。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卫星工程总体基本工作,贯穿于卫星工程系统立项、研制、运行全过程和卫星工程总体设计、试验、评估等工作各方面。卫星工程总体告知、劝说和激励各利益相关方采取一致行动,达成卫星工程系统任务目标。
在航天系统管理部门领导下,卫星工程总体组织卫星工程系统各利益相关方,按照卫星工程总体设计要求,跟踪卫星工程系统立项、研制和运行过程,控制关键节点、考核里程碑成果,发现矛盾和问题,组织研究和论证,适时权衡和决策,保持卫星工程寿命周期全过程协同匹配,平衡并实现各利益相关方要求,保持卫星工程系统立项、研制和运行过程技术一致性,保证在批复的经费和进度要求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卫星工程总体建立卫星工程系统层面的协调机制,为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提供渠道,增进各方的认识和理解,理顺关系,协调行动,达成目标。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的领导,离不开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系统指导,离不开卫星工程各系统协同配合。
卫星工程任务型号是卫星应用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卫星、运载火箭、运控、应用、测控、发射场等系统组成的卫星工程大系统。卫星工程总体从卫星应用体系发展和工程系统全局出发,争取各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研究解决卫星工程系统立项、研制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卫星工程任务成功。
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履行卫星工程总体管理职能,实现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重要举措,既包括以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等为主要平台,以“红头文件”发布为主要形式的正式协调,也包括过程跟踪和检查指导等各种非正式协调。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卫星工程总体在工程系统层面组织开展的系统工程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使工程各系统间关系达到最佳或满意状态。在理想情况下,卫星工程各利益相关方可以获得更多利益,得到更好发展。在此基础上,卫星应用体系也可以得到持续良性发展。
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实际上就是通过利益微调,使卫星工程各系统间、工程各系统与卫星工程之间达成某种妥协。这种妥协贯穿着几条原则:一是互相补偿原则,即某系统在某方面利益受损,但该系统在另一方面利益得到补偿;二是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即当系统利益与工程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系统利益应当而且必须服从工程整体利益;三是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原则,即当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发生矛盾时,短期利益应当而且必须服从长期利益。按照原则进行总体协调绝非易事,特别是在各种矛盾、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交织的时候,总体协调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复杂的过程。事实上,通过总体协调解决矛盾、平衡关系,虽然成本较低、后遗症少,但总体协调只是达到最佳或满意状态的一种方式,很多矛盾是总体协调解决不了的,即使是总体协调可以解决的矛盾,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其他方式的协同支持。
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组织卫星工程总师系统开展卫星工程总体工作的基本职能。当前,构建了以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卫星工程总师办公会、卫星工程专题协调会等为平台的多层次、常态化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卫星工程大总体会协调决策卫星工程重大管理和技术问题;卫星工程总师办公会则协调决策重要技术问题,同时给出涉及经费、计划等管理问题建议;卫星工程专题协调会协调权衡重要技术问题。
美欧等国虽然没有建立类似的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但在卫星工程项目管理和系统工程活动中,也同样开展大量总体协调工作。类似的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工作,一般由卫星工程项目经理或系统工程师牵头组成战略沟通工作组,开展沟通策略开发、沟通需求管理及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等相当的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活动。为保证卫星工程按照既定计划达成任务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战略沟通协调活动。
卫星工程立项前,一般以卫星工程大总体讨论会为主要平台,围绕卫星工程研制建设总体可行性论证展开,一般在卫星工程立项综合论证评审前召开大总体讨论会,主要检查卫星工程各系统立项综合论证工作开展情况,讨论、协调工程各系统间相互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审查工程研制建设的可行性。卫星工程立项批复后,在前期工程总体可行性论证成果基础上,以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为主要平台,主要围绕卫星工程研制建设质量展开。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在工程研制建设阶段可能多次召开,其中首尾两次大总体协调会尤为重要。第一次一般是卫星工程研制建设动员暨第一次大总体协调会,通常在工程立项批复后半年左右召开,任命卫星工程两条指挥线人员,审查工程研制总要求、工程大总体初步方案及各系统总体方案,检查工程研制建设进展,协调工程各系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审定工程总体计划安排。卫星发射前最后一次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通常在卫星发射前半年左右召开,检查卫星工程总体及各系统研制生产进展情况,讨论、协调工程各系统间存在的问题,审定工程后续计划安排。在卫星工程寿命周期不同阶段,根据需要择机召开工程总师办公会和工程专题协调会,研究解决工程研制建设中发生的总体技术问题。
以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工程总师办公会、工程专题协调会等为平台建立的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是卫星工程总体监督检查、研究部署和领导控制工程研制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卫星工程总体组织管理卫星工程的重要抓手。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组织开展的卫星工程总体协调侧重点不同,但其工作流程和办会程序大同小异,一般分为会前准备、会中协调和会后落实3个环节。以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为例,会前20天左右,航天系统管理部门印发会议通知,卫星工程总体收集整理需要大会协调的重大问题,组织工程各系统按要求准备上会文件。会议期间,在工程总设计师主持下,听取上会协调问题描述、问题提出方意见建议、问题相关方意见建议、会前初步协调意见建议等情况汇报。一般情况下,上会协调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置:会上能够达成共识,可以协调明确的问题,由会议现场协调确认;不能达成共识的复杂问题,会上协商明确问题解决方案,由牵头单位深入开展给定时间研究工作后,再通过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解决。会后,航天系统管理部门印发会议纪要,公布大总体协调会工作成果;卫星工程总体根据印发会议纪要,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卫星工程总体工作实践中,虽然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卓有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在工程立项批复后才正式建立,对在立项批复前需要协调的问题,特别是与工程系统顶层要求相关的问题,不能发挥作用;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机制一般在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工程总体出面协调后才能触发,难以主动贯彻落实工程总体要求,提前发现重大问题或隐患。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是工程全寿命周期阶段经常性工作,应根据问题性质,分级分类及时处置。我们在总结卫星工程总体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建立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基本程序,以利于规范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工作,提高卫星工程总体协调水平。
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基本程序
在卫星应用体系架构下满足多用户需求是卫星工程总体目标。卫星工程总体要求是卫星工程总体设计的重要成果,主要明确工程任务目标和范围,系统性能、经费、进度和风险,系统间接口、流程和对接试验要求等,是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的依据。卫星工程总体要吃透领会卫星工程总体要求,根据工程研制建设实际情况和问题性质组织总体协调,努力实现总体要求。
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阶段总会出现矛盾或问题,这些矛盾或问题一般通过问题反馈、过程跟踪、技术评审等活动发现。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工程系统的影响差别很大,卫星工程总体必须区别对待:有的是用户部门和研制部门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保持两者之间适度紧张关系对工程研制建设很有好处;有的是不同工程任务型号之间不匹配问题,虽不影响工程研制,但影响应用体系整体能力形成;有的是工程各系统间接口问题,可能影响建成系统运行使用;有的是工程某系统内部问题,可能影响工程研制进度。上述各种问题,有的可能已经发生,而有的只是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原则上,工程系统之间或内部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工程总体不牵头组织协调。卫星工程总体对于影响工程总体要求实现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早发现,搞清楚问题性质、影响范围和相关方态度。
由于待协调问题性质各异、种类多样,必须根据工程任务实际情况,确定协调目标和策略,分级分类处置。职能分工和经费分配等管理问题一般由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牵头协调解决,性能指标分配权衡等技术问题一般由工程总师系统协调明确,而研制流程调整和接口关系等耦合问题由工程两师系统协同解决。直接影响工程研制建设的紧迫问题必须及早解决,涉及应用体系长远发展的问题需深入研究解决,而对于多任务型号共性问题,最好与研制的任务型号脱钩,视情况统筹解决。确定协调目标和策略时,要认清问题实质,找出问题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对协调问题要尽可能全面深入把握,协调策略要照顾所有利益相关方。
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制定不同的协调方案,工程总体协调的级别、力度和节奏应有所差别。对于较为明确、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制定简单的协调方案即可;对于各方争议很大、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充分权衡分析和试验评估才能形成协调意见,需要制定比较完善的协调方案,一般要在大总体协调会或工程总师办公会上,明确权衡分析和试验评估的任务分工、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限等。
按照协调策略和协调方案,把需要协调问题分为工程总体牵头组织协调问题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牵头组织协调问题两大类。对于由工程总体牵头组织协调的问题,工程总体一般组织技术支持专家和问题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协同开展研究论证,汇总工作成果,编制专题论证报告并组织专题协调。对于由其他利益相关方牵头组织协调问题,工程总体跟踪掌握问题协调解决过程,及时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督促牵头单位按照进度要求完成研究试验。
根据问题性质和研究试验深度,分4种情况确定协调结果。一是研究验证清楚与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问题,形成专题论证报告并附会议协调纪要,报送工程两条指挥线确认闭环;二是研究验证清楚与利益相关方不能达成共识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牵涉经费、进度等的管理问题,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协商解决;三是暂时研究试验得不出明确结论的问题,由工程两条指挥线统筹各方面因素,决策给出阶段协调结果,在不影响工程进展情况下,根据情况继续深入开展研究试验工作;四是研究试验得不出明确结论,影响工程按计划验证建设问题,由工程两条指挥线统筹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必要时请示上级领导,及时给出决策意见。
不同工程任务型号全寿命周期管理遵循基本相同规律,已有任务型号的工程总体协调经验教训对新研任务型号的工程总体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工程总体要认真总结升华已有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经验教训,并在新研任务型号中充分吸收借鉴得到的总体协调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工程总体协调机制、程序、方法和工具,增强工程总体协调能力,提高工程总体协调质量和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航天事业发展以提高卫星系统性能为主线,以科研试验为主体,对卫星体系应用效能发挥重视不够,保发射任务成功是硬道理。工程总体同样以保发射任务成功、提高系统性能为驱动力开展总体协调工作。在从数量规模型的航天大国向质量效能型的航天强国转型拓展新时代,卫星工程总体必须吸取工程总体协调实践经验教训,创新工程总体协调思路,优化工程总体协调程序,突出工程总体协调关键环节。
工程任务型号是卫星应用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为形成体系整体能力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工程总体只有站在卫星应用体系甚至整个航天事业高度看待工程任务立项、研制和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全面准确把握,才能向形成体系整体能力的方向努力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卫星应用需求广泛,各类用户使用要求有所不同,工程系统各层次研制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使用部门关注各自不同利益诉求,在工程任务型号保成功压力下,对形成体系能力的更高层次要求,有时非常困难。如何统筹权衡,既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又尽可能形成体系能力,更好地满足多用户使用要求,最大限度实现工程任务型号使用价值,是工程总体开展总体协调时要把握的顶层要求。
正常情况下,工程各系统按照卫星工程总体要求组织开展研制建设,凡是能做的工作,各系统都按照各自任务分工要求正常开展,之所以需要工程总体出面组织总体协调,是因为出现了工程系统难以协调解决的新问题。新问题的协调解决关乎工程各利益相关方切身利益,影响系统总体性能和使用效能,甚至影响到工程任务型号成败。各利益相关方在工程系统不同寿命周期的任务职能不同,关注焦点不同,在协调问题处置中的作用和态度也不同。工程总体在工程系统性能、经费、进度和风险约束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卫星应用体系框架下满足多用户运行使用要求,必须借助卫星工程行政管理职能和工程总师威望,必须照顾各利益相关方诉求,取得各系统支持,才能有效协调解决问题,保证工程任务成功。
工程总体以卫星工程总体要求为依据组织开展协调,总体协调工作贯穿工程系统立项、研制和运行全过程及工程各要素系统。卫星工程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工程总体协调重点不同,协调程序和方法也有差别。立项阶段,工程总体重点协调确定用户代表、研制抓总单位和工程研制建设总体可行性;研制阶段,工程总体重点协调确定系统研制总体要求、工程总体方案和工程总体研制流程;运行阶段,工程总体重点协调确定技术状态一致性、多用户运行使用兼容性和在轨质量问题处置有效性。
工程总体协调是按照卫星工程总体协调程序和规范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折衷妥协,实现工程任务目标的过程。工程总体协调问题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项目管理问题,而工程技术问题一般也与项目管理问题紧密相关,大多数问题是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问题相互耦合的复杂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客观性,按照科学方法研究验证,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但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最终解决通常涉及人、财、物和计划进度调整,还得依靠航天系统管理部门协调决策。协调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不同,协调决策的工程总体层级也有所不同;低层级工程总体协调不了的问题,提请高层级工程总体协调决策。不同任务型号的工程两条指挥线,针对类似协调问题,虽然协调程序和流程基本相同,但协调效果千差万别。工程总体协调因势、因事、因时,甚至因人而有所不同,其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工程总体协调艺术性大于科学性,需要通过工程实践不断磨合和提升。
工程总体协调是卫星工程总体的基本工作,是总体设计、试验、评估等工作的润滑剂。工程总体协调只有得到设计论证和试验评估等各方面的协同支持,才能全面深入开展,才能为工程两条指挥线权衡决策提供坚实支撑。工程总体协调问题大多数是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耦合的复杂问题,关乎工程各利益相关方切身权益,不经过深入分析论证、试验验证和评估权衡,很难得到各方认可,贯彻落实决策要求更是不易。实践证明,在卫星工程总体要求指导下,经过试验验证和权衡评估而决策的协调问题,都能在工程系统全寿命周期中得到有效解决。工程总体协调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广泛因素影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在不同工程任务型号之间和工程系统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实现总体协调与其他总体工作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工程总体协调能力,要求工程总体持续实践探索。
工程总体协调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工程系统立项、研制和运行的重要抓手,也是工程总体设计、试验、评估等总体工作的润滑剂。工程总体协调是工程总体最早开展的工作,也是开展得最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果工程总体不开展总体协调工作,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前,工程总体协调虽然对工程系统研制建设非常重要,作用很大,但是工程总体协调在工程系统立项批复前和卫星系统在轨运行使用后,都难以发挥作用,特别是面向多用户运行使用的卫星应用体系组织协调更为困难。在航天系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的新形势下,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型拓展过程中,工程总体协调,特别是项目群卫星工程总体协调越来越重要。如何破除一个工程任务型号一条龙的管理方式,创建组合任务型号项目群组织管理模式,形成卫星应用体系整体能力,满足多用户运行使用要求,还需要实践探索。
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艺术性大于科学性,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卫星工程总体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磨合,不断提升总体协调能力和系统总体能力,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各种复杂不确定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