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华
2019年7月5日,就是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最后一场英语结束的那一天下午,我在人群的裹挟中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清晰地感觉到我失去了什么。
哦,是了,17岁的陆华君终于松开了对我的束缚,无所挂念地离开了。
其实17岁的陆华君早在我吃完17岁生日蛋糕那晚就该走了。但是,她没有。她带着17岁的虚荣、懒散、迷茫,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束缚住了我想要上进的心。
17岁的陆华君是活在过去里的。
小学的她,年年拿奖状拿到手软;初中的她,更是老师们口中常夸的“好榜样”;甚至,她的中考分数并没有达到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但那一年,恰好她所在的学校分配到一中的名额增多了,而她的名次刚好位列其中,所以她幸运地进入了一中。
于是,上高中后,她开始用“运气论”来否定自己曾经所有的努力,她开始不重视学习,整天幻想着自己能靠着运气成为一匹黑马,考上心仪的大学。
17岁的陆华君是活在幻想里的。
她成天幻想着能靠虚无的运气一鸣惊人。而对运气毫无保留的信赖也让她成了“懒骨头”。上课的时候,她嫌老师讲课速度太慢,便与同桌嬉笑言欢;下课后,她嫌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简单,总是应付了事;她想刷自己精心挑选的“好题”,却总是在做了寥寥几题后不了了之。
终于,在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她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在17岁后期,她那缥缈的幻想总算向铁板一样坚硬的现实低了头。
然而,17岁的陆华君依然没能找到走出迷宫的路。
17岁的陆华君是活在迷惘里的。
她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她甚至开始恐惧,担心自己之前虚度的近一年的光阴会将她远远地甩在其他同学身后;担心自己就算拼尽全力,最终也只会一无所获。她已经鼓足了劲儿,却不知道该怎么使,该往何处使。17岁的陆华君就这样在迷宫的出口边来回徘徊,始终不敢迈出那重要的一步。
17岁的陆华君总是要走的。
在高二下学期刚开学的那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说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给了我莫大的动力:“一切都还来得及。”是啊,既然一切都还来得及,那我还有什么好畏缩不前的呢?
从那以后,17岁的陆华君渐渐失去了对我的掌控权。尽管偶尔学习倦怠时还是能感到她的一些影响,但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她是在慢慢消失的。
而就在今天,17岁的陆华君终于彻彻底底地离开了。我在为自己未来一年的高三冲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到了淡淡的忧伤——我的青春终是逝去了。
谨以此文,纪念17岁的陆华君,欢迎18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