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思雪
母亲第一次去华岭,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年幼丧母,才七岁的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跟随她的奶奶投奔远嫁到矾山的阿姨家做粉干生意。
那天清晨,母亲和她五十多岁的奶奶从老家出发,由于奶奶是裹脚的,一路行走极为艰难,行了一天,傍晚才来到华岭角村,眼看暮色四合,已经不可能翻过华岭取道矾山了。此时,奶奶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法抬动双脚前行一步了,暮色中,孤零零的祖孙俩最渴望的是有个投宿的地方,这时,奶奶想起了我外婆曾说过,她有一个叫“春花”的朋友,十六岁时好像就是嫁到这一带。于是,当时只有七岁的母亲,就一边哭着一边壮胆挨家挨户地去打听这个人,功夫不负苦心人,母亲居然打听到了“春花”阿姨的家,带着奶奶在她家寄宿了一夜。第二天,在这位“春花”阿姨的帮助下,奶奶连攀带爬上了华岭,好不容易到了矾山。
母亲自小聪慧颖丽,六岁开始读书,由于家境贫困,到十一岁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那时,她父亲在矾矿做挑夫,终日奔波于藻溪和矾山之间的挑矾古道上,她奶奶在矾山做粉干生意,老家东社村还有年迈的阿太,一家人因为生计所迫分居三地,辍学后的母亲就行走其间成为这三地的联络人。母亲白天就在奶奶那里帮忙做粉干,晚上常常要到华岭头的古路下和尖家坑等小山村,捡拾一些山里人家丢弃的稻穗和番薯之类的粗粮,隔三岔五独自翻山越岭,背回老家给阿太和农忙时节在家劳作的父亲作口粮,以度过那个艰难的饥荒岁月。那时的华岭,山路陡峭而荒寂,尤其是夏天,常常会有雷阵雨,云雾把整个山谷罩住,能见度不到两三米,寂寂荒山,空无一人,母亲常常一边哭着,一边冒雨行在这荒山野岭古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有一次,也是在那样的一个雨天,瘦弱的母亲挑着一些口粮冒雨行在华岭古道,山雨打湿了母亲的头发,浸透了母亲的衣服,口粮在肩上重若干钧,母亲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扁担热烈摩擦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口粮从担子两头滑落下来,担子弹得老远,母亲一屁股坐在古道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儿怜惜之情。雨浇灭了母亲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儿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母亲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坐在山路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儿气力也哭尽,此刻,母亲多么想她的父亲能够出现,抚慰她那颗受伤的心灵。就在这时,外公果真在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正和工友们挑着明矾下山,这一下子把母亲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两个人先是惊诧地对望一下,接着就抱住一阵痛哭。外公那些能日挑好几百斤的铁汉工友们,一个个也哭成了泪人。现在想来,那种伤感应该就是一种无助与苍凉吧。母亲到现在还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她只知道,那一刻,是外公温暖的拥抱给了她在这个世上继续前行的勇气。
母亲最铭心刻骨的华岭经历,是十三岁那年夏天的故事。那天,母亲独自一人背着捡拾来的粮食回老家,翻过华岭时遭遇大雨大风大雷,山雷隆隆地吼叫,山风呼呼地狂笑,山雨沙沙从身后袭来,阴阴的,凄凄的,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母亲罩了进去。饥饿、疲乏和恐惧让在土地庙里避雨的孤零零的母亲沉沉睡去,醒来时天色已一片漆黑,母亲一阵心悸,带着惊恐和绝望一边哭泣,一边喊着“爸爸”在山路上狂奔起来,哭声回荡在空寂的山谷里,砾石啃咬着母亲的脚趾,草秸划破了她的脚掌,所有的疼痛并不能阻止母亲的奔走,即使绊倒在地摔得头破血流,也阻止不了母亲奔向她的父亲,奔向那个贫困而温暖的家。母亲奔到华岭山脚,得到一位好心的山民收留,安然度過一夜。后来,母亲成为这位山民家的常客,有时天黑了就在他家里过夜;再后来,在我大概八岁那年,这位山民还到我家探望过母亲,看母亲现在生活得还不错,才放心地走了。
此后多年,也许因为母爱的召唤,我多次行走于母亲和外公当年行走的这条挑矾古道、这座华岭。
第一次走这条古道是在十八年前,那一年的清明节,我和母亲去藻溪祭扫外公外婆时,顺便带母亲去吴家园水库游玩,当我乘船把母亲带到洞桥时,母亲激动地说,自己小时候常常经过这个洞桥。原来,洞桥一带就是挑矾古道的一段,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兴建了“吴家园水库”,原来的古道被水库淹没了。现在,我们要从挑矾古道去华岭和矾山,必须先乘船前往洞桥,然后从这里出发。记得我拖着胀痛麻木的双腿,好不容易登到华岭时,看着眼前既陌生又熟悉的一切,想起母亲那些年在华岭的过往种种,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山顶的土地庙,我想应该就是母亲当年经常躲避风雨的那座吧?再前行一段路程,前面不时有新建的凉亭,一个是曦和亭,有联道:“跋岭有志起后劲,登山无限赶前程。”另一个是灵境亭,有联道:“尽道我来亭下遇神仙,可知认识山中真土地。”再往前下岭,眼前一片开阔地,鸡啼犬吠,一派田园风光,浩浩天风吹来,舒畅无比,仿佛是对路人这段艰难的翻山越岭的回馈。我想,当年为生计所迫的母亲,每次登临华岭后,是否有如许的心情,体验如是的诗意感受呢?但不知为什么,我无端地觉得,母亲一定会有的,因为现在的母亲还拥有一颗美丽的诗心,把自家的小院的花草打理得如此齐整美好。
华岭一如母亲高大的姿身、坚毅的性格,成了珍藏在我心宇里的一座高标。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李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