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交往应该多正式?按时完工有多重要?做出决定前一般需要听取多少人的意见?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瑞士公司的新员工大吃一惊,职场规矩和文化礼节往往令人捉摸不透。
玛格丽特·奥蒂格·戴维森(Margaret Oertig-Davidson)永远不会忘记她在瑞士的首次“失礼之举”。
“我当时参加一个聚会,但很遗憾迟到了,我自认为这很正常。但是主办人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他们的失望。”
瓦莱里娅·哈莱(Valeria Harlay)亲吻一个刚认识的人的脸颊时,在瑞士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文化冲突,在阿根廷国内,吻脸颊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当时对方吃惊地退后一步,然后握着我的手向我问好。”
最近一项对瑞士的外籍人士的调查(英)外部链接显示,不到三分之一的外国人对瑞士文化感到很亲切,就“融入的难易程度”而言,瑞士在68个受调国家中排名第65位——比前一年下降了4位。有很多人都指出在瑞士交朋友不易。职场也可能是紧张关系或尴尬遭遇的来源,一旦被误解,会让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工作将毫无成效。
不过,职场外就不用在意那么多礼数了,尤其是在见到年龄相仿的同事时或见到职场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时。哈莱发现瑞士法语区的女性在见面问候时往往会吻脸颊三次,而非相互握手。但具体采用何种问候方式,取决于个人。
对奥蒂格来说,瑞士和她的祖国苏格兰最显著的文化差异在于名字的叫法。
“对我来说,直接用名字称呼对方似乎非常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但是当她和瑞士客户一起工作时,她很快意识到,为了保险起见,要用姓氏而不是名字来称呼对方,此外,还要用德语中的“您”代替“你”(或者用法语中的“您”代替“你”)。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随意地用名字和非正式头衔称呼他人,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特别常见。但她发现,人们在电子邮件和信件中仍然使用一些传统可靠的称呼方式。
这方面的礼节还不止于此。许多外籍人士觉得在邮件末尾附上“此致问好”和个人签名很麻烦,但是一位读者说,她很早就知道在瑞士职场中,你不能在回复邮件中仅仅写上“谢谢!”或“没问题!”。
使用短消息App和其他应用程序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非正式,但这使口头问候方式不断演变,新的问候语能表现出更加高度的尊重,这种现象在英语交际者当中并不常见。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禮仪规则变得越来越模糊。
奥蒂格的建议是:在决定交流的正式和非正式程度时,让瑞士人带头做主。
奥蒂格认为,瑞士人在履约时效方面十分务实。“他们在做出承诺之前会认真评估自己是否能达到预期。相比之下,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态度。”
但是对许多瑞士人来说,无法及时履约是一项重大过错。
“你相当于失去了信誉,”奥蒂格说,“在别的一些国家,人们常常会先设定高期望值,然后在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时,就说遇到了问题或其他妨碍因素。有雄心壮志固然重要,在瑞士决不能这样处理事情。”
哈莱认为,在瑞士任何决策都会被仔细研究,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公司不会冒险或遗漏任何工作要点。她解释道:“人们希望所有事情做得面面俱到,但这需要时间。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