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为制造矛盾、加剧对立的人力资源行为,公关赋能,即公关的调和矛盾与分歧、赢得认同与机会、预警与化解风险的意识,深度融入到日常业务细节,成为从根本上建立人力资源领域舆情防化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
人力资源,这个原本更偏内部的事务,正越来越成为很多企业舆情风险的多发领域和公关危机的重灾区。
近期海尔深陷“午睡门”,上半年备受关注的“996”工作制问题,还有年初医疗器械上市龙头迈瑞医疗试图单方面解除200多名应届大学生的三方协议而股价闪跌……
综合多起类似事件,这一领域的舆情风险和公关危机是贯穿于全流程各个模块的,既有涉及个体或少数人的不当言行,也有影响广泛的制度或决策争议,更不乏价值观层面的质疑与指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事件基本上都由企业内部爆出,然后升级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甚至演变为全方位的深“扒”,涉事企业的更多“污点”被曝光出来。
更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人力资源领域的舆情和危机和其他类型的舆情和危机相比,其实有诸多共通之处。归纳起来,无外乎集中反应在三个主要方面:是否自觉严格地遵循相关法规,是否主动积极地承担、履行了应有的责任,是否切实做到尊重人心与体现人性关怀?
可能不少人会觉得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是最基本的,恰恰是诸多企业,包括人力资源领域,最容易出问题、犯错误,并引发严重公关危机。那么,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领域舆情危机的发生呢?可以着重通过三个关键词来考虑。
关键词1 边界。人力资源承担着和组织的每个员工,甚至家属等利益相关方的连接责任。在“人人皆媒”时代,具有信源优势的员工,天然带有舆情的双面属性:口碑效应或危机风险,而且,这两种属性都是打破内外部、上下级、人与人关系结构的。因此,连接与融合加速冲击固有的人力资源边界与秩序,员工在组织中作为活跃节点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得更加突出。
不少企业对一些超越法规边界的“潜规则”有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员工出于职场声誉的顾忌会忍气吞声。殊不知,员工的节点不是孤立的,信源的流通有多向性。这是防化人力资源领域舆情风险首先要认清的问题。
关键词2 思维。面对边界的打破与融合,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仍长期奉行中心化、集权思维,唯上主义与本位控制惯性。人力资源本身的业务责任界定,会更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强管理属性,自下而上的服务激活力不足,在操作上机械僵化、缺乏灵活与包容,造成员工细节体验欠佳,优秀员工不断流失的同时,雇主形象也难免受损。
关于企业与员工,近两年有这样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公司越来越离不开牛人、牛人越来越不需要公司”。从防化舆情风险的角度看,这折射出人力资源在多元价值共生共存、共建共享中所要承担的使命,对此,工作思维也应有所调整。
关键词3 赋能。所谓赋能,从人力资源和舆情风险管理的双重目标考量,应是着眼于营造一种具有普世认知、更容易产生广泛共鸣与认同的团队文化和价值观。
而现实中与此相违背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对于人为制造矛盾、加劇对立的人力资源行为,公关赋能,即公关的调和矛盾与分歧、赢得认同与机会、预警与化解风险的意识,深度融入到日常业务细节,成为从根本上建立人力资源领域舆情防化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