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生理室,广西百色 533000
扩张型心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且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容易引起心源性猝死,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重视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尽早确诊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2]。该次研究选取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6 月医院收治的180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时段18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该实验以该院收治的180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102 例,女性78 例;年龄为42~86 岁,平均为(63±6)岁。 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该次研究前2 周服用过影响心率的药物,包括地阳黄、β 受体阻滞剂、阿托品等药物。并选取同时段18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100名,女性80 名;年龄为43~82 岁,平均为(61±8)岁。入选标准:经临床体检无发现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疾病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选取24 h 动态心电图作为评价指标, 判断患者中有无心率变异性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出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 组(发生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B 组(无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A 组有84 例、B 组有76 例。
该次研究采用24 h 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 观察心率变异性情况,并参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指标。
比较不同组别心率的差异,分析心率变异性的临床价值。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血肌酐、 尿酸、 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个观察指标的差异(±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个观察指标的差异(±s)
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组别80.5±7.574.6±10.55.8540.000血肌酐(μmol/L)340.6±21.8310.5±20.68.4150.000尿酸(U/moL)496.8±22.8236.5±25.45.4650.000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pg/mL)2.5±0.61.0±0.15.4750.000心功能分级(级)46.5±7.167.8±8.95.1020.0004.9±0.54.5±0.65.6550.000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cm)
A 组在血肌酐、尿酸、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方面与B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 组与B 组各指标的差异(±s)
表2 A 组与B 组各指标的差异(±s)
A 组B 组t 值P 值组别88.6±22.380.4±12.06.5240.000血肌酐(μmol/L)412.6±17.8342.6±18.65.9680.000尿酸(U/mol)695.8±26.5523.6±20.96.1250.000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pg/mL)3.0±0.52.3±0.66.5450.000心功能分级(级)31.5±8.642.6±9.65.3020.0006.8±0.85.9±0.55.8540.000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cm)
观察组在SDNN、SDANN、rMSSD 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在PNN50 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差异(±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差异(±s)
组别 SDNN SDANN rMSSD PNN50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65.8±20.6140.6±42.66.5280.00058.6±32.6130.6±40.85.8960.00015.5±11.232.6±10.86.3250.00015.6±18.59.6±11.67.4120.000
A 组在在SDNN、SDANN、rMSSD 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在PNN50 方面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 组与B 组心率变异性差异(±s)
表4 A 组与B 组心率变异性差异(±s)
组别 SDNN SDANN rMSSD PNN50 A 组B 组t 值P 值41.5±32.682.6±42.55.4120.00038.6±19.676.5±30.65.6350.00012.5±10.617.8±9.85.4850.00016.5±16.313.6±10.86.3520.000
扩张型心脏病可导致心肌解剖结构改变,使得心电活动波动大。 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不均匀复极化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3-6]。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多样化特点,其中常见的包括频发室早、心房颤动等[7]。
杨杰孚等[10]学者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一定会出现心律失常, 且有70%~80%的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此类患者在日常检查中无法辨别,若采用彩超观察可发现明显的心房振动,在此疾病早期发病的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之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不等的心房颤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没有完整的疾病评价指标以及治疗疗效评价的统一标准,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辅助诊断指标或方法[8-9]。临床医学指出若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10-11]。因此需要尽早对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判断,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心率变异性是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王艳等[12]发现心率变异性能够用于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自主神经系统损伤,能够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有效依据,可以通过判断SDNN、SDANN、rMSSD 的变化幅度评价治疗效果。 该研究实验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肌酐分别为(80.5±7.5)μmol/L 和(74.6±10.5)μmol/L、尿酸为(340.6±21.8)U/mol 和(310.5±20.6)U/mol,在其他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与B 组的血肌酐分别为 (88.6±22.3)μmol/L和(80.4±12.0)μmol/L、尿酸为(412.6±17.8)U/mol 和(342.6±18.6)U/mol, 在其他前体N 末端前脑利钠肽、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SDNN、SDANN、rMSSD 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在PNN50 方面高 于 对 照 组 (P <0.05);A 组 在 在SDNN、SDANN、rMSSD 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且在PNN50 方面高于B组(P<0.05)。 相关学者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中,选取55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实验, 根据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将其划分成两组,A 组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B 组均不伴有室性心率失常,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 组(n=35),A 组SDNN、SDANN 是(65±14)、(59±22),B 组SDNN、SDANN 为 (96±24)、(73±28),C 组SDNN、SDANN 是(124±23)、(101±24),A 组、B 组SDNN、SDANN 均低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心率变异性能够用于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当心率变异性下降时,提示与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有密切相关性。
综上所述,心率变异性能够用于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