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恕贤
(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河北 廊坊 065000)
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深入探索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根据我国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校企合作的深度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学校专业设置依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所需人才规格确定,合作方式包括:职业类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校内学生及其他人员提供专业的学习场所及实习指导;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发展给予指导。
学校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能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改造、建设方案等深入服务,同时,将学校学生的培养融入上述合作中,合作方式包括:校企合作开办“订单培养班”实行企业冠名制,企业与学校能同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为学生未来就业增加了保障,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的人才;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就企业短期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这种合作基础上,学生在企业与学校进行交替学习,由企业和学校双向教学及管理,教学更有效率,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最终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合作达到这个层次时,产学研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这个阶段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校企双方在充分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开展合作,学校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技术研究和改造,而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也要根据合作协议,向学校提供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这样的合作才能保证物尽其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这种合作方式包括:校企合作建立技术攻关研究所,为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提供动力;校企双方股份制合作办学,在提高学校与企业知名度的基础上,解决招生与就业问题,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
根据上文对校企合作三个层次的探讨,可知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都有推动作用,下面就其对职业教育的推动方式进行归类:
毋庸置疑,职业教育要想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校企合作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量”上,而更应该重视“质”,而校企合作的“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能否与企业需求、社会发展契合。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都以实施合作项目为基础开展,校企双方展开了“由浅入中”层次的合作,包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选定、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和实习实训计划、共同培养师资等方面,在这种不间断的合作过程中,职业教育也在逐渐探索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项目、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专业的实践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指导实习、实训能力不过关,这就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严重“短板”。而校企合作是推动教师成长的有利契机,一方面可以派出教师到生产现场观摩企业员工实际操作过程,学习最新生产工艺、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掌握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合作项目争取企业支持,引进、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培训专家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形成稳定的教师团队,从而改善专业教师团队的师资结构,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合作开展项目的机会,使职业院校教师全面成长,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指导实习、实训课程并快速提高培训水平及科研能力,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实现“一专多能”的理想。
在我国当前教育和行业、企业体系各自独立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深入的推进,就外部保障体系而言,政府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国家和地区多方面资源,在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推动、协调、监督、评价的职能,不能袖手旁观,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校企合作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中专院校合并转型而来,院校重组之后,为了能快速达到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设置要求,新人职的教师普遍学历很高,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之后,如果实行校企人员共用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师资配比问题。当校企人员共用意向确立之后,对于轮换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都需要有完善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待遇作保障。同时,对于主动承担技术培训、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等任务的企业员工和教师还应该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但同时,校企合作要想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校企的良性互动与利益互补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当然,除了校企双方的努力以外,政府参与、财政投入、政策倾斜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此不赘述。最后,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职业教育资源的能量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