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慧 秦孟全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 本溪 117022)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时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资源,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特点。
本溪位于辽东山区,地势险峻,群山起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南路军——南满抗日联军的游击核心区,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抗联一军在本溪坚持抗战达6年之久,留下了众多抗战足迹和故事。据统计,境内共有抗联遗址43处,这些遗存是辽宁至今抗联遗留最多、最完整的地域。
(一)密营遗址。1934年,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来到本溪桓仁仙人洞村,利用地窨子、窝棚、山洞、马架子等建立了以老秃顶子、和尚帽子山为主的涵盖周边草帽顶、黑瞎子望、碗铺、小冰沟、龙道沟、老边沟等20余处秘密营地,用于储存物资、治疗伤员,扎营休息。它们既是抗联战士赖以生存的后勤保障,也是抗联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抗联对游击战术的发展和创新。这些山地虽然山高林密,但风景优美,青山绿水相间,具有优越的旅游价值。
(二)战斗遗址。在本溪的6年中,抗联战士同日军进行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役,目前已确认的重要战役遗址有几十处,包括:1936年的摩天岭大捷、1937年的和尚帽子阻击战、1937年的老边沟伏击战、1938年的碱厂截击战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东北力量。
(三)两次西征。1936年6月-11月,为了保存有效力量,摆脱日寇对抗联的围剿,同时配合中央红军东征抗日,杨靖宇率部做出了两次西征与红军会和的决议。
(四)抗联故事。相传当年杨靖宇带领的抗联一军在本溪桓仁从未打过败仗,当地百姓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抗联故事,如一张大饼的故事、老牛的故事、两只松鼠的故事、韩振的故事、李向山的故事等。这些故事经过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已经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心理,坚定了人们的革命意志和民族气概。
我市红色旅游产品起步较晚,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及扶植下,发展较快。特别是近两年通过打造“重走抗联路”文化品牌,及大地推进了抗联红色旅游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抗联史研究深度不够,人员较少。抗联红色文化是打造抗联红色旅游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由于了解的不深,产品开发模式较单一。要想做大抗联红色旅游品牌,必须进行深层次挖掘。但目前我市抗联史研究人员极少,只有党史办相关人员有所研究,且开展工作经费不足。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开发资金有限。抗联红色旅游资源大都在偏远山区,且资金有限,导致交通不够通畅,食宿较少,很难满足现有游客对其需要。
(三)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方式单一。目前本溪抗联红色旅游的宣传仅限于进行红色党史教育,从抗联红色旅游资源的蕴含来看,可以发展的红色旅游产品很多:如党史教育基地的打造;学生爱国教育基地的打造;红色创意产业的打造等……。
(四)产品缺乏统一规划,整体设计。本溪抗联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分布广泛,但较为分散,且现有的开发单位,各自为政,规模不大,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全域统一规划,没有整体性。
随着当今红色旅游的飞速发展,本溪地域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做如下工作:
(一)成立本溪抗联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对地域抗联红色遗址进行调研、考查和确认,归纳梳理本溪红色文化资源。
全域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安排。
我市虽然抗联红色资源众多,但较分散,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形成规模化。使不同资源有效结合,形成一体化、产业化,规模化。如设计抗联红色旅游的若干精品线路、演绎抗联故事、建设抗联主题公园等。
(三)通过当年的抗联活动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抗联故里。
在当年抗联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如桓仁仙人洞村、龙道沟王家崴子等地,通过还原当年建筑、演绎抗联故事、品尝抗联饮食、相关事件等,作为抗联特色山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抗联故里。
(四)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智慧旅游。
在开发抗联密营遗址时,可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当时情境,如借助VR技术对旅游产品进行辅助开发,可达到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五)扩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渠道
利用现代网络媒介,多种形式,建设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的大型图、文、声、像红色文化遗产数字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平台,组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原型创作网络文学、动漫故事,撰写博客微信,形成具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网络文化。
(六)开发抗联红色文化的衍生品
如抗联影视基地的打造,抗联影视制作、抗联音像制作,抗联书籍的撰写、抗联书画艺术创作、抗联饮食开发等;抗联红色文化的打造,如抗联军歌收集演唱、抗联史实、文化研讨会、抗联饮食开发品尝等。
总之,“复活”本溪抗联经典,发展本溪红色旅游可以寓思想教育于观光旅游中,让游客在本溪游历青山碧水的同时铭记抗联红色传奇,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