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黑河学院后勤处,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给予政策倾斜,内地西藏班、新疆班、预科班、民族班,少数民族培养计划等战略性策略,从不同层次给予政策倾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H省H学院地处边疆,位于东北三省,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与素有“大学城”美誉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处在中俄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接壤,互通互商,往来频繁。俄罗斯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0几个少数民族。国内形势复杂,边疆环境存在隐患,敌对分子不断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和分裂,民族团结受到威胁,社会思潮冲击使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2013年开始,精准成为新战略,“要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有阵性地实施精准对策”,“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摇篮,如何将精准思维注入到高校中去,为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针,势在必行。
少数民族与内地生源相比,存在特殊性,外在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惯习、文化基础、地方特色、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差异性,导致地缘性亲密,形成以民族为单位凑成的小团体,妨碍人际交往和校园文化大融合。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生源语言基础和沟通能力与内地考生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环节属于薄弱环节,导致民族地区考生心理压力比较大,再加上家庭结构复杂,经济条件问题都会带来现实的矛盾,冲击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变革,高校无一幸免和例外。作为平台、软件的终端使用平台,网络阵地成为高度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网络的开放性强,甄别真伪的限制能力弱,良莠不齐,致使国内外通过各种方式抢夺阵地和学生资源,借以煽动,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和行为,时刻面临着考验,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是一把双刃剑。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教育机制尚不完善,对于师资力量配比方面,没有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给予特殊照顾,尤其对于多民族混和招生的院校,面临的工作量大,时间长,任务艰巨,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成为工作的重点,也成为管理中的“重点人”。由于了解信息有限,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人数较少民族的文化与特点,实现高度认同,进行精准教育存在瓶颈。
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党的领导是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能落地的基础,确保党对少数民族的普惠政策落到实处。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要纳入到学校管理发展规划中去,确保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不落一人,确保整体性和系统性。
服务系统是分门别类的组合,是基础、科学的管理体系,党委作为统帅,党政齐抓,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辅导员是政治辅导员,也是少数民族生源在校中最亲近的知心人,以辅导员为纽带,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形成育人体系。
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遵循规律,重视特殊性,才能从根本上关心、关怀学生,从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根本需求,避免形式化。教育管理要结合实际,从校情出发,从思想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尊重规律。要掌握住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思想双重问题,尤其对于政治认同,参与公共活动,培养大局意识,团结意识,从情感上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这个层面讲,国家认同上升到无可超越的位置。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与内地生源的教育要灵活,尤其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排查工作要及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形成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的排查关系网,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生源的心理诉求。在减少和避免形成小团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关系,初级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工作室也是帮扶的一种方式,可以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心理导航,生涯规划等,全面立体的了解少数民族学术的心理状态,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求学中存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