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河北省顺平县高于铺镇李千户学校,河北 顺平 072250)
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的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时,就会把这种创造性劳动极强的精神劳动当做一种乐趣,当做一种享受,当做一种需要,进而积极主动地去练习。记得三年级接班时上作文课,我就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一样平常,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它的材料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习作的真实内涵。
接着我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尝试着动笔记下来。如教了他们两年的方老师因支教离开学校,师生惜别,依依不舍,于是就出了个题目《我们的方老师》,同学们很快进入了习作的最佳状态,只用了一节课就完成了习作任务。有同学这样写道:"老师对我们真好,谁完不成作业她就在教室陪着做,直到交了作业才回家——""我们真舍不得老师离去啊!""方老师,希望您早点回到学校再教我们。"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有两点体会:
(一)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二)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四年级,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我体会到,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博发。
(一)多看多读多记,增加阅读量。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班设立了一个小书櫥,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贫乏,表达的思想就会辞不达意;有了丰富的语言,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
(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例如:有的同学刚搬新家,我即要求他们写一写所喜爱的卧室;有的同学目睹了人间的真情,我即要求他们写一写自己的见闻;有的同学参加了田间劳动,我即要求写一写劳动时的感受。由于学生有过亲身的感受,并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心去体验,习作时自然就会有内容可写。
(三)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去引导学生感受父母情、师生情。平时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在些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他用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思维上潜在的天份,久而久之,感受生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六年,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若一开始就让学生写成篇的作文,后进生容易产生畏难、厌烦情绪,往往敷衍了事,效果不佳。教师可降低难度,进行分项训练。
例如:对植物的描写,既可以从根、茎、叶、花、果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春夏秋冬四季植物入手,而这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在三年级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围墙边的三角梅,看春天三角梅的形态,并用一段话写下来,春、夏、秋、冬以此类推,一个下来,将四段文字加以组合,一篇描写生动的作文就写成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描写植物的方法,而且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还从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可谓"一举三得"。
再如,为了配合描写"小物件"习作训练,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照着实物写,人人拿上小物件给同学们念自己的习作,互评互改。
"批"与"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的"批",可以采取启发设问式的"批"。比如:这儿可以省略些吗?"她眼睛里的目光是怎样的?可以具体形象地写写吗?"这种批法,具体明了,又没有包办代替。
老师批阅后,应把主要的功夫花在指导学生自改上,通过自改,能开拓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素质。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小学习作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教师肯花时间,肯钻研,善于激励,加强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