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坤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理解和把握利率市场进程中,经营破产风险及信贷风险等银行监管目标的变化特征,背后的规律,构建完善的防范监管系统,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处理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利率市场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防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在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利率市场化的测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在全面测度方面稍显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四个市场层面选取12个指标,测度了利率市场化指数,避免了已有研究将利率市场化直接等同于存贷利差、利率上升的不足;②采用系统性GMM模型,检验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线性及U型相关性。同时引入利率市场化与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交叉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与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互动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本文运用系统性GMM法估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利率市场化之间的线性和U型关系。同时引入利率市场化指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交叉项检验银行风险承担是否依赖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与银行资本缓冲水平之间的模型如下:
(1)
其中,i、t分别表示银行i和时期t,εi,t为随机误差项。模型(1)用于检验银行资以及资本缓冲水平与利率市场化指数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为了验证银行资本缓冲水平与利率市场化指数之间的U型关系,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市场化指数的二次项(LIR2)构建模型:
(2)
本文选择国内58家银行2010年-2018年期间的银行数据,包括31家城市银行和27家农村商业银行。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及各银行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年报。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ZROA是由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及资本收益率标准差求得,衡量了银行的破产风险、流动风险。
其中:ROA为银行资产收益率;CAP为资本充足率;σ(ROA)为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Z的值越大银行经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银行经营风险越高。
核心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指数(LIR)。从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测度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利率市场化指数。利率市场化指数的二次项(LIR2)检验银行风险承担与利率市场化指数之间的U型关系。
供给侧改革(CT)。对于供给侧改革解释变量,采用虚拟变量赋值法。我国供给侧改革自2015年提出,2016开始正式实施,2016年后为1,2015年为0.5,2015年前为0。
控制变量(Control)。本文引入四个控制变量:GD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增速。lNTA表示银行的资产规模,用总资产的对数表示。银行资产规模越大,投资渠道越多,资本补充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收入的关键指标,ROE越高,银行创收能力越强,内部增加资本越容易,融资成本越低,资产安全性越高;NII表示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模型(1)检验结果可知利率市场化指数与银行风险承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资产定价将更加透明,银行利息差减少,竞争加剧,经营压力增加,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为了验证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利率市场化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如理论模型所述的U型关系,本文基于模型(2)进行检验。
表2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回归系数为正,而利率市场化指数二次项的系数为负,说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与利率市场化水平之间呈U型相关性,利率市场化指数的转折点大约为LIR*=0.9174,当利率市场化指数大于0.9174时利率市场化能增加银行,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均值为0.9901,处于转折点的右边,推进利率市场化会降低ZROA,增加银行风险。
根据模型(1)、(2)的检验结果可知,银行风险承担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下,其中模型(1),CT·LIR每增加一单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ZROA)上升113.766个单位;在1%的显著水平下模型(2),CT·LIR每增加一单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ZROA)上升770.1701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银行风险水平。
表1 模型检验结果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引入利率市场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分析了贷款利率放开而存款利率管制和存贷利率均放开两种状态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基于2010-2018年58家商业银行的数,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与与利率市场化呈U型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线下将后上升;当前利率市场化水平处于U型拐点的右边。(2)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复合影响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削弱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