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福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郭磊庄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271)
动态生成元素作为小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的创新产物,为整个学习过程注入了生命力和灵动性。这种动态生成元素是学生积极应用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整个课堂活动而凝结而成,科学挖掘将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我们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如何有效利用动态生成元素呢?笔者结合自己在郭磊庄小学从事多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谈几点体会。
不难发现,往往动态元素的总是伴随着教学过程中的“意外”而生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程序中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善于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笔者曾观摩“5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原本想遵循备课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5,再一步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5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失控的场面让老师一下愣住了,但他灵机一动,结合这个动态元素重整教学流程,大加赞赏:“真棒!老师还没有教就会了。有不会的吗?”老师看着举起的几只小手及时抓住契机说:“哦,这几个同学不会,你们帮帮他们,让他们也能记得又快又牢!”这下整个课堂都“动”了起来,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干脆伸出5个指头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就这动态元素就促进学生由 “学数学”成为 “教数学”。
农村学生由于缺乏正规的学前教育,在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参与性,尤其是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所欠缺,但在我们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往往可以迸发出创新的动态生成元素之火花,使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一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
传统形态下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似乎总是被“严肃、安静、整齐划一”的风格所定义,这是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的,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必需,更是必须。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中央电视台的什么节目。猜出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这个节目每天什么时候播出呢?”有的说是7点,也有的说是晚上7点。“那么电视上究竟是怎样标出的呢?”教师再次投影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学生发现电视右角上标的是“19:00”。这时有学生说:“这是24时计时法。我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大熊二》就是在18:30开始的。”就此教师灵机一动,问道:“那还有谁最喜欢看哪一个电视节目呢?”于是学生兴奋了起来,他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心情说出了不少电视节目,教师也因此板书了许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这样和动态元素的利用,使教学显得那么自然、流畅。
乐于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做游戏是农村孩子的共有的天性。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一项探究任务时,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我可以和小明小刚一起吗?”“老师,让丽丽加入我们这一组吧”这些动态元素其实就是“合作”具体表现。教师应该适时“改变”预先的合作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结伴式”的探究活动。因为只要这样的合作群体才能在一个心理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课堂教学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往往会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师预设目标中不合理、不完善元素就会呈现出来,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从而生成动态元素。例如笔者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例题:“六一”到了,同学们为布置教室买了红气球23个,黄气球18个,蓝气球的个数比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少9个。蓝气球有多少个?大部分学生很快列式为:23+18=41(个),41-9=32(个)。正要进行总结时小明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先用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求蓝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列式为:23-9=14(个);再根据它和第二个条件求蓝气球有多少个,列式为:14+18=32(个)。”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法正确,他还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分析给大家听。“真棒!”同学们纷纷点赞。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同学又想出一种解法,即:18-9=9(个),9+23=32(个)。由此可见,这个动态元素的生成为教学添入了灵活、创新和高效的成分。
众所周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尽可能要求滴水不漏,从而形成一种线性结构,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束缚自我捆绑了学生,这样的课堂那有什么灵动性,何谈动态生成。在全校的观摩课活动中,笔者听过“圆的周长”一课。新课导入前,这位教师原来预设的是让学生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的圆片,探究能否得到它的周长,并经过讨论发现绕、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揭示矛盾。可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进入“预定轨道”,而是在讨论怎样得到圆桌周长的时候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对此,这位教师比较机智,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两个问题,“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及时的改革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去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正是教师这种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有理由相信,动态生成元素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更具重要意义的是能够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室应该讲究艺术、相机采撷,使动态生成元素能够很好的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