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长期为市民送去光明和温暖,扶贫济困、应急抢险,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和同事们,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党联系群众的一道连心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力110”。
“电力110”,就是要带来光明。2008 年,针对电瓶车充电难等问题,刘源带领党员服务队为61 个社区安装了近300 个电动车充电点。2009 年起,针对“黑楼道”问题,他带领党员服务队为辖区老旧院落进行线路和楼道灯、开关改造,点亮“黑楼道”,并发起“照亮回家路”公益活动。2014 年,刘源和队友们对33 个老旧院落、384 栋单元楼道进行改造,惠及5000 余户居民。2019 年,他们又为多个社区安装“智能电动车扫码充电系统”,化解充电安全隐患。
电力业务是主业,应急救援也拿手。“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刘源率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被飞石砸中的危险,连续奋战50 个小时,点亮了灾区玉溪村的第一盏灯。他们坚守灾区21天,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应急电源。“8·8”九寨沟地震后,刘源和队员们五天五夜持续奋战,完成灾民安置点62 户帐篷照明和场地公共照明安装,完成景区20 公里电缆、10 台箱变分支箱故障排查。10 余年来,他带领党员服务队,共参与急难任务500 余项,抢险救灾20 余次,助力1000 多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投运。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刘源和他所带领的党员服务队。10 余年来,他们为身边151 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服务对象义务提供贴心帮助,“一对一”开展爱心帮扶。截至目前,他带领党员服务队慰问及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1.13 万次,捐资助学1276 人,定点帮扶1426 名特殊服务对象,惠及3800 名留守儿童。
“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办一所好学校。”这是叶志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这个梦想,除了严抓教学工作,他还执着于校内安全问题、执着于加固校舍、执着于校内安全应急训练。“5·12”汶川特大地震来袭时,由叶志平担任校长的绵阳市安县(今安州区)桑枣中学,创造了2200 余名师生“零伤亡”的奇迹,叶志平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牛校长”。2011 年6 月27 日,因常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叶志平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 岁。
汶川地震发生后,叶志平第一时间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震后一个月按时复课,学生顺利参加中考,并取得全县中考13 连冠的优异成绩。
在推进学校灾后重建的日子里,叶志平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去外地疗养的机会,背灼骄阳,脚蒸暑气,千方百计为辽宁援建方排忧解难。2010 年1 月17 日,全校师生告别了板房学校,搬进了安全、美丽的新校园。
桑枣中学创造的“零伤亡”奇迹,直接影响了全国人大对《防震减灾法》的修改。2009 年3 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将桑枣中学确定为中国紧急避险和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地震过后,以桑枣中学为代表的安县学校安全教育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借鉴,叶志平也受全国各地的邀请,先后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介绍安县学校安全教育经验成果。
叶志平长期坚持在农村中学工作,学校就是他的家。他十分推崇的一句话是:“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自1995 年叶志平担任校长以来,桑枣中学连续16 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第一。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整体工作、教研、进修、工会和共青团工作也连续15 年获全县一等奖。
在生命的最后7 天,成都市大邑县公安局民警谭东顶着高烧连续工作。2009 年1月5 日晚,谭东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他所在的西岭交警执勤组驻地宿舍内。他的匆匆离世,把无数遗憾留给了家人,但无愧于闪亮的警徽、无愧于鲜红的党旗,他用生命把忠诚写在了雪山之上。
这场意外的告别,始于2008 年12 月29 日晚的一次救援。当晚下着小雨,气温只有-5℃。成都西岭雪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祝林在驾车回家途中,不慎冲下了河滩。当谭东和同事赶到现场时,祝林已被湍急的河水冲出200 米开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危急关头,谭东顾不上脱掉衣服,便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经过10 多分钟的努力,并在岸上群众的协助下,祝林终于被救上岸。回到执勤点换下湿透的警服,谭东再次出警直到次日凌晨。第二天早上,他就发起了高烧。医生、妻子、同事都劝他回家休息,但谭东牵挂着百里山路的交通安全,牵挂着周围480 平方公里群众的安危。“谁没个感冒发烧的?这两天山上雪好,游客正多,我怎么走得开?”打了一支退烧针,谭东回到工作岗位。
然而,就在2009 年1 月5 日,谭东执勤轮岗的最后一天,他和往常一样,6 时起床、跑操,然后开车巡逻西岭雪山前后山主要干道,往返近100 公里。当晚,回到执勤点宿舍的谭东感到格外疲惫——他已经顶着高烧连续工作了一个星期。20 时刚过,谭东沉沉睡去,这一觉,他再没能醒来。
雪山低头悼忠骨,碧水呜咽送英雄。在西岭交警执勤组工作的4 年中, 谭东和同事处理各类交通事故1000 余起,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5 万余件,第一时间抢救各类车祸伤员100 多人。辖区没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投诉。
敢啃硬骨头,她以“七治”为社区治理开拓新路子;敢改革创新,她把过去的“龙须沟”打造成为今日的“幸福苑”。她扎根基层20 余年,将昔日“老、旧、散、弃、脏、乱、差”的长山花园社区打造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她就是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琴。
吴亚琴曾是省胜利零件厂的一名中层干部,1995 年,刚30 岁出头的她被厂党委到当时的工厂家属区团山街道九委工作。从那时起,她就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社区工作。
长山花园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和困难人多、有稳定收入的少。那时,这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遍地、蚊蝇滋生,放眼望去是一片破败的景象。面对这种情况,吴亚琴不等不靠,没有路就自己修,带着大伙捡砖头,齐心协力铺出了社区的第一条路。
当年小区供暖不好,居民苦不堪言,对物业意见很大。居民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就停水停电,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吴亚琴曾3 次解聘物业公司,最终她把治理小区的担子担了下来。她牵头成立了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通过选举成立社区物业自治管理委员会,将物业费定为每平方米0.3 元。随后在政府支持下,社区实现了集中供热、安装燃气管道、修建健身广场、规划停车位……一个个问题在居民自治中,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吴亚琴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三社联动”机制强化服务居民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将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个案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她用服务赢民心、聚民心,把社区建成了居民的家,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吴亚琴常说:“居民就是我们的亲人,居民的事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我们就要多干点。”社区老年人多,养老是大事。吴亚琴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创新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外力援助式等多种服务方式,成立了康乐之家老年服务中心,建立了10 分钟助老服务圈,面向社区老人开展以送理发、送医药、送配餐、送洗澡等为内容的十送服务,成立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为更好解决老人走失和发生意外问题,社区还为650 名60 岁以上老人建立了身份识别二维码。
社区农民工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2007 年,吴亚琴成立了三点半小课堂——“蒲公英少年之家”。每天都有大学生志愿者把无人看管的学生接到社区辅导作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多年来,吴亚琴还解决了20 多户特困家庭子女学费问题,为50 多人申请了助学金。这些孩子都亲切地唤她“吴妈妈”。吴亚琴告诉记者:“社区已连续多年达到了‘八零社区’:零犯罪、零辍学、零上访、零吸毒、零家庭暴力、零矛盾升级、零治安案件、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我们为自己是长山花园社区一员而感到骄傲。”
20 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吴亚琴每天早上6 点半之前一定准时到岗。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张贴在公开栏里,保证随叫随到。80 多岁的董兰芳老人无儿无女,吴亚琴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照顾,白天忙社区工作,晚上就住在老人家中,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后来,老人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时,她亲自把老人送回山东老家。老人去世后,她的亲属给吴亚琴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是她血缘最远的人,但你是她亲情最近的人,她最后的愿望是来世和你成为真母女。”
社区工作繁重琐碎,辛苦是有目共睹的,吴亚琴也曾抵触过、委屈过、动摇过,但几次换届直选,她都是满票,居民们的支持和信任给了她莫大的勇气。曾经有一位老党员在临终前拉着吴亚琴的手说:“丫头,你可千万别把父老乡亲们扔下不管啊!”
身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吴亚琴时刻保持着奋斗的姿态,砥砺奋进。能够为居民做一点分内事,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居民,这让她感到无比欣慰。她说:“只要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家人,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社区就会成为所有居民共同的家。工作无止境,我将为党、为居民服务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