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受社会和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了偏差。在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建议,从而从源头上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入党动机 偏差 功利性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了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其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党员质量,切忌带病入党”。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已经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数量的30%,他们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研究,确保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正性,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9年上半年,课题组就“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我们共走访了辽宁省的9所高校,并把调查对象界定为这9所院校的大学生和党务工作者。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走访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针对大学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200份,学生群众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98.7%。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端正的,但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思想复杂,高校党务工作者对此应给与高度重视,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一、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纯正,功利性色彩显著
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偏差,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他们认为入党可以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筹码,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事业单位;或者是在公务员考试能被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没有较强的政治信仰,而是功利性地将个人利益与入党混为一谈,希望通过入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实惠。入党动机的功利性,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入党后就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入党前后各方面的表现就出现了反差。
(二)盲目随大流,从众心理凸显
同辈之间在心理志趣方面有较强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不是出于对党的正确认识,而是受周圍其他同学的影响,认为大家都申请了,自己不申请就落后了,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随大流的申请入党。这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政治上并不成熟,内心深处也没有强烈的入党意愿,只是随泼逐流,盲目从众,寻求一时的心理安慰。
(三)缺乏独立思考,被动申请入党
部分学生要求入党是受家里长辈和亲戚朋友的影响。学生家里有很多亲朋好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就业中增加砝码,能够更容易地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也要求孩子入党。在长辈的要求和影响下,部分学生为了达到长辈的要求,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他们没有主见,缺乏对党的向往和追求,更缺乏对党员责任与义务的认知。这类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反映出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特点。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首先,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日趋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举“民主”、“自由”的幌子,利用互联网,大肆鼓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灌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入党信念;其次,国内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党的信仰产生动摇,影响了入党动机的纯洁性;最后,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也加剧了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国家在公务员的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招考等工作中,都把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列为优先选聘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更增加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不纯正性因素。
(二)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高校“两课”教育时效性不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两课”。但是当前,“两课”教育在各高校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陈旧,创新性不足,没有与时俱进地结合“95后”、“00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育工作中主要是理论阐述,教育内容从理论到理论,满足与一般的号召,止步于提要求,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教育形式单一,教育途径创新不够。对现代化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形式过于单调、老套,缺乏新意。其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不足。在考察学生入党时,过多的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政治思想觉悟。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在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工作前景,能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希望孩子入党获得相应的好处。这种思想是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性特点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当中,全力应对各种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考虑自己的政治信仰,对党史、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不够,认识不深,不能自觉地学习,深刻地体会,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受周围影响较大,政治上不成熟、不稳定。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对策研究
(一)要加强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引导,严把“入口关”。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引导,使其端正入党动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组织上入党”,确保入党动机的纯洁性。考察大学生能否入党,不仅看成绩,更重要的是考核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否明确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源头上防止入党动机出现偏差。
(二)要充分利用“两课”教育主阵地,开展理论学习。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两课”教育主阵地,根据“95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他们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任务,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理论上的正确才能保证政治上的成熟,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三)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合教育作用
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在全社会,我们要积极弘扬正能量,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大环境;在学校,我们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的标准,努力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家庭,家长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摒弃功利思想。只有社会、学校、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目标,端正入党动机。
(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搶占网络阵地
美国的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高校的党建工作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掌握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抢占网络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寓教于乐,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还应做好相应的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净化网络环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五)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建国7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理解,感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并把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把学到的外在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体会和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端正入党动机。
参考文献:
[1] 全柱.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分析与教育对策 [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4).
[2]黄旭东.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探析——以福建商学院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3] 苏婵娟,韩弘峰. 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粤西某高校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
[4]郭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以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作者简介:郭秀丽,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调查与纠偏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GXDJ-YB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