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未名湖畔咏唱青春诗篇

2019-12-17 08:23唐依敏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诗词

唐依敏

2019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迎来了最后一场收官之战,1992年出生的北京大学工科在读博士陈更获得了大赛的冠军。在陈更自己的眼里,这样的故事是有些“离经叛道”的,和数据、实验室打交道的理科生却因为诗词而被人记住,这也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但是这场比赛不仅是陈更一个人的转折点,也是很多人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转折点,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国“国学热”的一个转折点,更多的人开始愿意去触碰这种古老又亲切的文学体裁。陈更在获得冠军之后发表了这样的感言:“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年少时期的陈更就喜欢背诵像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磅礴而充满热情的古典诗文,她在那些大气而情怀无限的文字中看到了历史,也认识到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的世界。在这些给予了她文化归属感的诗歌世界中,陈更也更加意识到了个人的幸福是无法跟祖国的强大分开的。当我们让陈更在北大的未名湖边读一首诗的时候,她选择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且不谈那些诗词里缠绵的感情和文学本身的美,陈更也相信是诗词让这个社会变成了更好的模样。“一个爱文学的人不会变坏,他会自然而然地温柔起来,他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你应该有你的情怀,有你的操守,有你的志向,有你的仁慈悲悯。我觉得他会渐渐放掉自己身上的戾气和那种兽性,然后成为一个柔软而深情的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诗词会让这个社会更美好。”这世界理性而快速,而我们偶尔也需要诗词的温柔来让它慢下来。

绿色条纹连身裙Claudie Pierlot

在那场让陈更获得了一个她人生中高光時刻的比赛过去两个月之后我见到了她,有趣的是在陈更身上我们看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灵魂,一种是理性而克制的,另

外一种则是感性而肆意的。

好像人生的分水岭发生在2013年,北大的一名学长在群里随口替一个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发了个招募信息,于是陈更在网络上搜了节目看了看,她发现在本科搁置了的中学时记下的诗词时隔四年依然鲜活,仿佛在呼唤她,就报名参加了。在那之前她是中规中矩的理科生,本科读的是自动化专业,随即被保送北大直博,专业是—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方向是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在陈更更遥远的高中时代,学理首先出于一种归顺于世俗价值观的选择:“对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来说,只要你学得动你就去学理科,这是大众非常正常的心理。”而后当然也有被书本上的科学与学问所吸引。

后来又听她讲传感器的应用,人机耦合模型的建立,控制算法的优化,甚至她可以向你侃侃而谈现在的科技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仿生出一个人类的膝关节,好像直到这一刻你才终于能把她跟电视上文学才女的形象剥离开,清楚地意识到在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位工科的博士。

其实初见陈更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也是理性的,是“冷”的,翻看她微信的朋友圈,从2013年到2015年只发过寥寥的15条信息,后来干脆就彻底沉默了。和她的交流亦是如此,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寒喧的表情包,简洁而干脆,甚至陈更自己说即使是跟相熟的朋友之间的聊天她都不允许自己的语句出现笔误。

就像陈更对于自己的评价“克制”,她克制到仿佛永远疏离于人群。即使是获得了世人眼里的成功之后她也依然是游离于人群之外的旁观者,在一场拍摄里,被拍摄者永远是焦点一样的存在,但是陈更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她是静默的,你抛出的话题她会接住,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寒暄。而在陈更记忆里这种旁观者的姿态其实是从很小就开始的,年少的时候亲戚家的小孩子玩作一团,大家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她会拿书在一旁自己默默地看。到了初中的时候,有同班的女生嘻嘻哈哈地过去要给她讲个笑话,结果笑话讲完了陈更却一点也不笑。后来再长大一点,在家人团聚的春节里她可以一个人在学校读书,好像也没有什么寂寞的悲凉感,反而因为在努力而不是享乐而感到充盈。

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充满热血,充满感性的,好像自带着诗人的敏感。这种属于诗人的感性是藏在细枝末节里的,翻书的时候她不喜欢看书的页码,即使心里清晰地知道那是最理性的辨别书页是否翻多的方法,她依然热衷于通过语句的连续性来分辨,这都是她身上敏感而浪漫的一部分。她讨厌别离,高中的运动会结束后她会失落很久,盛宴落幕之后的孤独感是巨大的。也会因为没有照顾好自己养的蚕而自责15年,“因为我初中的时候养的蚕宝宝被蚂蚁咬死了,我15年来都没有能释然,一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哭。就觉得很遗憾,它的生命马上就要完成了,结果被蚂蚁皎死。”这些也许常人眼中仿佛弹指就能划过的片段,她却总能记得清楚。

所以陈更评价自己是无法接受变化和失去的人,“纵然有一百种道理告诉你,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人会来就会离开等等,但是我就是接受不了。理性会让人知道有道理,但是感性会让人拒绝道理对自己的安慰,会沉浸在情绪里,所以我觉得我不能释怀的就是不能释怀,我只能一直往前走,有事做就不去想那些不能释怀的,我一直往前走,因为我不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好像这样敏感而多思的人是注定可以比旁人更多地领悟到诗歌的内涵的,她说,“我觉得诗词可以给人在心里留一片空间,让你拥有你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说你做了梦,你就会想起李商隐说的‘梦为远别啼难唤,比如说你很匆忙地在准备什么东西却准备不好的时候,你想起他说的‘书被催成墨未浓,然后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会更深,你会觉得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什么。同时你对这个生活场景,对这个生活记忆的片段,也会印象更深刻。”好像我们永远无法用如天平两端般截然不同的气质来形容一个人,很多的时候人生是含混而复杂的,在陈更身上你也可以看见那样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时刻。

陈更曾经和高中同学一起去华清池,当刻在巨大卷轴雕塑上的《长恨歌》出现在他们眼前,朋友问她对于杨贵妃的看法,“杨玉环在马嵬坡兵变中红粉成灰你怎么看?你觉得安史之乱她有责任吗?”结果陈更的回答让同学十分惊讶,不同于一个盲目同情女性的视角,她反而觉得杨玉环在安史之乱里是有责任的,“历史上有很多长得很美,但是也很贤惠的贤后,她们会懂得如何辅佐君王,然后成为一个好妻子,同时也是好皇后。如果你是帝王的妻子,那你不仅是要享受爱情的,你也有一定的政治责任在里面。像卫子夫,她的弟弟卫青,她的外甥霍去病都非常争气,他们并不是拿国家钱的蛀虫,他们确实是国家骨干。但是杨玉环不是,杨家的人全都拿钱不干活反而腐败朝政,所以她是有责任的。”

后来她想了自己为什么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话,却是因为读了诗词,唐诗里面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而她就这样从最摩眭的诗词里提炼出了最理性的见解。

“你觉得哪句诗词最能体现你当下的心境?”

如果是很早以前,陈更的官方回答会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说的是回顾来时的路,觉得自己一直很努力,所以不能辜负过去的努力,今后也要继续努力。那时候陈更的标准回答会是这样的:“回顾来时的路,特别感恩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我遇到的那些机会,所以要珍惜当下,然后不断总结过去,继续更好地大步向前。”而现在她想的却是“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她说自己是个“离经叛道”的理科生,“一个理工科读到马上就要毕业的博士,然后现在大家认识你都是因为文学,你就会发现你以后从事理工科也不对,从事文学也不对。”

好像从2013年站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的那一刻,关于陈更的未来就生出了两条道路,一条是她多年来踽踽独行的学术之路,她像每一个科研人员一样沉浸在实验室,为了验证一个想法而日夜辛劳。而另外一条是很多人认识陈更的方式,去做一个文学从业者,但是这时候陈更心里理性的一面却又在发声,她担心自己的文学天赋不足以支撑自己未来的生活。

但是无论是选择哪条道路,我们好像都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陈更可以做好。

当然这并不是一句空口无凭的鼓励,大约是因为想起拍摄间隙里的一個场景一当所有人都为陈更该如何拍摄一组照片而发愁的时候,她自己除去了鞋袜,光脚踩在了石头上,雨后初春的北京真的很冷,但是那样决绝的、坚定的陈更也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白色连身裙ClaudIe Pierlot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陈更

“只能通过努力来获得安全感”

Q:你觉得参加完《中国诗词大会》你生;舌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因为得到了电视观众的认可,所以获得了让自己的文字被人阅读的机会,让自己的话语权得到发挥的机会等等,这些对我来说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他都希望自己的文字有能够被人阅读、刊印的机会。大家也会因为他们曾经见过你,而对你的文字产生好奇,所以这个机会其实是非常珍贵的。大家觉得会有人愿意听你说话,所以你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你就有机会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观点告诉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和孩子。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我有了文字被人阅读的机会和更多的话语权。

Q:连续参加了四年《中国诗词大会》,你觉得自己是那种获胜心很强的人吗?

A:我觉得我还是蛮挺会认可其他人的成功和其他人比我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我希望我自己能做好。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奇葩说》里面他们有问过一个问题说如果你的一个朋友他想做—个废物,你会劝他吗?你会怎么劝他?然后蔡康永老师就说:“其实他错过了那种完成一件事情时产生的成就感是非常可惜的。”我只是觉得自己在创造价值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能让自己觉得很踏实很有安全感。其实我觉得还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只能通过努力来获得安全感。比如说如果我在享乐,在虚度光阴,在做那种乐趣和享受只能由我自己感觉到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空虚,也很心虚。比如说和猫咪相处,虽然我很喜欢很开心,但是跟它相处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就会有点心虚。但是你做一件事情,它的价值是能够传递给他人的,比如说写作,比如说演讲,比如说发表学术论文,这些是你传达给他人价值的,我会更愿意做这种事。所以我在一足程度上是工作狂。

Q:你在《中国诗词大会》最后夺冠那一刻心情是什么样的?

A:我本来是没有什么大的情绪起伏和波动的,因为最后一场进行得太顺利了,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像前面几场比赛中那样感觉到很吃力,身心俱疲,打到特别累的感觉。最后一场比铰顺利,所以我到后来的时候特别放松,就是一道题一道题的比,没有去告诉自己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但是比赛完了以后,董卿老师回顾了一下四年,她回顾了一下四场说我每一场都来,然后我突然想到这些年其实还挺不容易的,因为有时候我要兼顾很多事情确实会比较辛苦,有的时候睡眠很少,有的时候很憔悴,有的时候没有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有玩乐的时间,所以那个时候还挺百感交集的。她说四年每—年都如约来到百人团里,每一期都参与答题,所以水到渠成之类的。我本来可能没意识到,后来想到还真是参加了四十期,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励志,觉得自己怎么会坚持那么久。但是当你在坚持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主要因为我是一个对文字很有热忱的人,你要是让我去参加马拉松,我要是坚持了四十场,我肯定会觉得很辛苦,但是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不会让我觉得辛苦和坚持,我确实很享受那个过程。

Q:你最开始参加这个节目的初心是什么?

A:因为我是一个理科生,我没有上语文课的机会,因为时间原因、性格原因等我也没怎么参加过社团,几乎没有和其他喜欢文学的人交流过,所以我最开始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抱着看看其他诗词爱好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带着一个参与集会学知识的心态去的。反正就是觉得在做一件比较小众的,满足自己精神世界的快乐的那种事情,感觉那件事是一个小我的自己的事情,感觉就像看书—样,就是—个比较私密的事。

Q:后来你觉得你这种初心还在吗?

A:我觉得还是在的,平时你会遇到很多事情,会有一些功利的想法,即使你不是很喜欢它,但如果它给你带来了财富,给你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你就会去做,很多时候你会觉得是一些外因去驱动你做一些事。但是我感觉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直都是内因在驱动我,进入到那个环境里,我就会觉得很快乐,开场音乐响起,你看着那些诗的呈现,你就觉得很开心。

因为诗这种文本它是很轻松的,能立刻把你带到一个氛围里。它不像一部长篇小说需要几十万字来营造一个世界,营造一种氛围,你要读很久你才能被它带进去。诗歌往往是十个字、二十个字就立刻把你带到了一种氛围里,所以它很容易能够让人很纯粹地投入其中,然后忘记自己所处的状态。你听《山居秋暝》的时候,你就是住在山里享受一个清新秋天的人;你听到《黄鹤楼》,你就站在了长江边,它会让你产生一种场景的变换。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了沉浸于文字中的能力,他会非常享受阅读一本收纳了不同风格的诗集。所以我觉得对于爱文学的人来说,他们都会很喜欢《中国诗词大会》,因为它确实不会像一般的综艺那样突然出现一个表情包,然后搞笑等等,故意弄很多其实有点尴尬的高潮迭起,它就是很从容很平静地把文学这件事情呈现出来,它还是比较朴素自然的,所以在里面也不会有很尴尬的感觉。

“诗词可以给人在心里留一片空间”

Q:有没有哪首诗是你觉得打动你,让你觉得我想更深入诗词的世界?

我上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特别被古诗所吸引,因为中学时学的大多是比较政治的塑造价值观的古诗,类似“国破山河在”“留取丹心照汗青”。另一方面一个人跟诗词的碰撞确实需要一定的年龄积累,当你获得轻松的愉快越来越难了,离童年越来越远了,然后内心积累了一些复杂的挫折的伤心的沉重的东西的时候,才会比较容易被诗词里的那种深沉的执着的情感所打动。所以我现在很难回想起我中学被诗词感动的经历,但是那个时候确实很爱背那些磅礴大气的古典诗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就会觉得文言文非常的一泻千里,非常洒脱,但是并没有对古诗词特别有感觉。即使是偶尔学了—首不是政治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会觉得有点做作,但是现在会觉得很有感觉。你能感受到“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那种人没心情的时候喝酒也没有味道的感受。我很难想起来一首我一遇到就觉得好有感觉,想开始读古诗词的诗,我觉得它还是一个渐渐发生的过程,它还是一个一点一点越来越喜欢的過程。

我有一段时间是天天在背诗的,现在也还有,但是没有那个时候那么集中。因为那个时候读的太少了,所以每看到一首都是新的。而且因为那时候对诗词了解也不多,读过的好诗也太少,所以每看一首诗都觉得是顶尖的好诗,然后每次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写得好好,叉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就会一直往下看,就这么把唐诗三百首看完了,也会看很多解析作品,所以我现在很难想到是哪一首诗让我开始深入诗词的世界的,但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在阅读。我一定会有每个时期我在读的书,在读的作品,然后我就这么从小说转到散文,最后转到诗歌的。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量的读诗的?

A:二十一岁开始读研的时候。

Q:读研也应该有很多学业上的事情,所以你是怎么找出时间来读诗的?

A:因为人还是有很多琐碎时间的,比如说排队,在地铁上,一边涂面霜一边看着桌子上的书的时候。因为我不追剧,也不追电影,也不追综艺,所以会多出很多闲的时间。刚刚经历过一场大考或者刚刚赶完一篇论文,然后想松一口气休息的时候,我可能就会选择看书,看诗词解析,它们比较能让我放松下来。其实我对阅读是有很强的依赖的,就会觉得不看书是很难受的事情。这样的话自然而然累积的阅读时间就会比较多。

Q:你看过很多诗词解析,你会觉得这些解析给了你一个新的了解诗的方向吗?

A:我很喜欢看诗词解析,它也是我认识新诗的方式,因为老师们在讲一首诗的时候,他会类比,会把很多诗排在一起来呈现。所以你在认识一首旧诗的基础上,会看到一首跟它类似的新诗,对于你记下来那首新诗和理解它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老师们会提到很多历史细节,诗人们的性格,诗人经历过的事情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帮助我更加被诗词吸引的东西,你对诗的理解会更深。因为一件事的乐趣往往就是你得钻进去,你下功夫了,你才能领略到它的乐趣,所以我比较喜欢看解析。

Q:之前你也出过一本书,里面也有很多自己的一些对诗的感悟?

A:当时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我在四期的时候解释了一首诗的意境,我说一个人抱着一把琴站在茫茫大地的小径上,让我心里有了一点对于音乐和诗词的通感,我觉得这就是大地之歌,我觉得它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当时就有一个出版社的编辑调台时正好看到这一段,就觉得可以用散文的语言来阐述诗境,不是那种含有韵律的诗话的翻译,或者是学术化的赏析,而是用散文的语言来阐述诗境,把境界往外挥发一点。他就觉得这种事情可以拉近现代人和那些文言文还有诗行的距离,所以我们就抱着这个初衷完成了这本书。

Q:其实对于诗的理解,这种东西还是挺个人化的,你认为这种认知是根据你之前人生的阅历来改变的吗?

A:我觉得因为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在了诗里,不仅有风景,也有心情,有对家人的、妻儿的感情,对朋友的感情。所以你如果是一个深情的人,对天地,对人生,对身边的人怀有深情的人,你就会从中看出深情:你是有理想的人,你就会从雄浑的边塞诗里面看出那种热血那种志向:你是细腻敏感的人,你就会从韦应物、李商隐那些细腻的心情里面找到共鸣。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最会被感动的地方。

Q:对你来说诗词相当于什么?

A:我觉得诗词可以给人在心里留一片空间,让你拥有你自己的精神生活。其实读诗词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平时看着某一个东西某一个场景的时候,你会想起来曾经读过的一个诗句,从而你对这个场景有了更深的印象。它让你在生活之外有了另一个维度,你的生活可能本来是浅灰色的,但是你读了诗词以后,它就有了更多颜色。因为你读过的诗可以让你經历的某一个比较平凡的时刻有了一点别的意义,你会突然想起来谁在这样的时候写过什么诗。比如说你做了梦,你就会想起李商隐说的“梦为远别啼难唤”,比如说你很匆忙地在准备什么东西却准备不好的时候,你想起他说的“书被催成墨未浓”,然后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会更深,你会觉得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什么。同时你对这个生活场景,对这个生活记忆的片段,也会印象更深刻。

Q:你有觉得可能在人生某些不太顺利的时刻被这些诗歌潜移默化地鼓励吗?

A:诗也有它的实用的鸡汤作用,它会带给人鼓励和希望。就像杜甫说的“文章憎命达”,因为思想独立、极具个性、不容于世俗这些诗人的共性,大部分诗人都是命途多舛的,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己变得佛系比较淡然了。很多事情不行就不行吧,比较看得开了现在。

Q:爱上诗词之后你有什么变化吗?

A:我觉得变化倒不是特别大,因为我从前也是一个特别沉浸于小说和散文里的人,主要是对中国整个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比如说前两天和一个高中同学去逛华清池,华清池里面有一个大型的雕塑,是一个放大的卷轴上面印了全篇的《长恨歌》,其实有时候我们太小看诗词在生活中的地位了,不必说《长恨歌》印在华清池里,你看到落日就会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赞美母亲就会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你安慰别人,你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觉得逆境出现希望你会想到“柳暗花明叉一村”,你说两个孩子从小—块长大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其实这都是诗词在生活中渗透的时刻。

Q:如何能让一个不喜欢诗词的人爱诗词?

A: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因为诗词确实不像综艺节目比较能迎合现代人,它是稍艰深一点的,就好像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中科院工作一样,它还是需要一定的审美基础,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一定的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能力。所以要让一个人喜欢上诗词,他首先得喜欢逛图书馆,逛博物馆,逛书店,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们会更喜欢逛密室逃脱,逛KTV,逛奥特莱斯。你只能让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先转为对精神的需求,然后开始喜欢读书,开始喜欢从内在充实自己,而不是只追求外在美,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对诗词产生兴趣吧。

“我的自信来自于我没有后悔”

Q:在你看来你觉得一个有魅力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

A:我觉得是她在感情里不要祈求,她比较独立,她知道她的尊严和坚强是很重要的。她知道应该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不是别人的怜悯和保护,我觉得我会比较喜欢这样的女性。她确实要保持外观上的精致,但是她也要保持内心的独立。所以我很喜欢身边的女博士们,她们大多是这样的人。

Q:你觉得女性的这种自信来自于哪里?或者说你觉得你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A:我觉得我没有自信,其实只能说自信源于实力,我的自信来自于我没有后悔没有虚度光阴。哪怕没有效果,但是你跟自己说你尽力了,你心里就会坦然很多,所以我需要尽力。

Q:你觉得大家的勇气一般都是从何而来的?或者说你自己的勇气是从何而来的?

A:实力,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可以独当一面。

Q:但是如果你做了努力,最后结果还是一场空的话,你要怎么面对?

A:其实我觉得很少会有这种做了努力还会一场空的时候,大多都是大家期望一百分,后来得到六十分,但是绝对不会全空。这种事我遇到的太多了,我觉得我就接受。我还是挺会珍惜的,我会想你已经很幸运了,那么多人想要来北大他们没能来,但是我实现了,而且也是从小就很想上的学校上到了,我觉得这已经是够开心一辈子的事了,足以掩盖很多遇到的其他不顺。

Q:你觉得对目前的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A:如果我说拿到博士学位,大家会觉得太假了,如果是想拿博士学位你干嘛不关起大门去好好科研,你还参加诗词大会,你不能等到二十八九博士毕业了,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你再去参加诗词大会吗?但是我觉得那有点可惜,人应该珍惜自己对诗词还有热情的时候,珍惜还能不管不顾、任性自由一点的时候。我不太愿意为了一件事去牺牲妥协另—件事,我觉得没有一种价值观能够说服我在某一个程度上,博士学位是比参加诗词大会更重要的。我觉得你只要在每一个时刻都做了不辜负自己,也不影响他人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我觉得我现在还是过好每一天,把手边的事情都做好就行。

Q:你觉得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会是什么?

A:克制,克制,克制,我是非常隐忍克制的,包括我的饮食也是非常简单的。我至今都一直住在学生宿舍,从始至终,不管有多少人知道我,我的身份等有什么变化,我从来都没有觉得简陋,我觉得我对环境的依赖还是比较少。一个女学生的状态就是我最理想的生活,我非常喜欢这种身份。我吃的特别简单,有的时候特别忙,我甚至没有时间去微波炉里热东西吃,我直接两块饼干解决了,我以前还经常一杯糖水解决,因为你喝水比吃东西更快,而你喝了糖水就不饿了,所以我就一杯糖水解决。

“荣誉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

Q:祖国70年华涎之时,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怎样见证的?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A:1992年出生的我对这件事的感受其实特别强烈,不像是00后或者是10后,他们一降生就处在一个智能的信息化时代了。但是我不一样,我小的时候家里人都没有手机,如果谁有固定电话就已经很先进了。到了初中的时候家长会有手机,到了高中的时候学生才开始有自己的手机,但是那个时候所有人还是要用现金来消费,我本科的时候网购刚刚开始兴起,如果谁说我的衣服是在网上买的,我们都会觉得他特別时髦特别前卫。我本科其实基本都没有网购过,但是在今天,在我博士即将毕业的时候不仅网购已经如此普及,你可以在网上买鸡蛋,买生鲜,可以买所有东西,你甚至可以在网上买一只猫。而且现在所有人都不怎么用现金了,就连买菜的阿姨在跟老姐妹聊天的时候都会说你今天刷支付宝刷了几块钱的红包。你可以感觉到信息化带来的变化真的非常迅速,在我并不漫长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当中就看见了这个社会以神奇的、巨大的速度在向前进,真的感谢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和对于科技人员的支持,我在科研行业里面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Q:说一件在你记忆中,你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A:应该是2014年1月1日的清晨我去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可能因为那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升旗仪式格外隆重。在升旗仪式之后还向天空放了很多只鸽子,看着那些鸽子在天上来回的飞,大家一起唱着国歌,那一刻内心真的是非常的澎湃。还有一个时刻是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开始前夕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陆续地抵达首都机场,新闻里一直在说美国总统布什全家抵京,法国总统萨科齐偕夫人抵京等等,他们全都赶到北京来,来看奥运会的开幕式,来参与这个盛会。那个时候真的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自豪感,觉得八方来客都来到这个他们坚信是安全的,他们尊重的,他们坚信能办好一场奥运会的国家,那一刻真的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Q:祖国70岁生日,你要送给祖国什么祝福?

A:希望祖国永远年轻,70岁还是像20岁一样充满了活力,可以每天都进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梦。

Q:“祖国”这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我觉得意味着一种让我们感到安全的坚强的后盾,当看到很多的国家有枪击,有恐怖主义,有很多的突发事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安定的,可以让每个人去追求梦想的环境里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你不会因为朝不保夕的性命之安危去担心,而且你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并且去发挥个人价值。而这些所有的事情,这些快乐幸福和安定都建立在社会稳定并且和平的基础上,所以非常感谢祖国给了我们这样一份庇护。

Q: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你是怎样理解“追梦”的?

A:我觉得梦想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假如没有梦想李清照肯定挨不过北宋灭亡然后兵荒马乱的年岁,如果没有梦想李清照也写不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她对于文学和对于金石研究的热爱是这份梦想支撑着她度过一个叉一个难关。我觉得人是一定要有梦想,它不光可以帮你克服生命中的挫折,它还可以让你发现生活是向前走的,你不是在原地打转,你没有陷入困境,你没有被自己的懈怠吞没,而是你在往前走。所以我觉得即使是再小的梦想,比如我要瘦一公斤,我的腰围要细一点点的,或者说我要让自己的普通话更标准等等都是可以的。有很多很小的,很简单的可实现的梦想,我觉得人应该给自己建立这样的梦想。

绿色条纹连身裙Claudle Pierlot

Q:在“追梦”的道路上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A:很多时候因为梦想的力量我可以拒绝很多诱惑,我高二的时候大家都回老家过年了,全家一大家子人在农村很开心地准备年货,准备鞭炮,放烟花等等事情的时候,我那段时间因为在学校的密集学习很多功课还没有完全消化,所以我就一个人留在了城里。所有家人都在农村过年,只有我一个人在城里学习,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很冷清,觉得很不幸福,反而觉得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梦想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拒绝热闹,可以让我拒绝随大流,可以保持自己内心坚定的方向。

Q: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

A:我觉得还是想要去到更厉害的人中间的冲动,去感受到他们所能带给我的那种带动,他们能想到我想不到的地方,他们能回答我回答不了的问题,他们能做到我做不了的事情,他们能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成就,我很享受在这些人中间,感受他们给我带来的榜样的力量。

Q:面对追梦道路上的困难,你是怎样应对挑战的?

A:我觉得人要有明辨的智慧,要审视自己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的情况下,分清楚哪些事你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不能做到的,对于自己能做到的就努力去做,对于自己不能做到的要有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它,和自己的不足握手言和,不要太为难自己。

Q:当你取得成功时,你对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何体会?

A:我自己还是觉得我一直在爬一条陡峭的山径,我觉得自己还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并没有到达某个终点,甚至连某个中转休息站都没有,我觉得自己还是在一直努力,所以我并没有停下来享受荣誉的时刻。荣誉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这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也是我的。

陈更

1992年1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成阳市秦都区.北京大学博士生,诗词爱好者、赏析作者。

2013年,陈更首次在河北卫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亮相。2014年。参加河南卫视互动节目《成语英雄第二季》。201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受到了观众的关注。2017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同年,发行个人首部诗词赏析作品集《几生修得到梅花》。2018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2019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终获得节目总冠军。

猜你喜欢
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