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种粮大户

2019-12-17 05:37马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鸵鸟现代农业小麦

马力

多年的农业实践让张立龙更加坚定地认为“千农业是最有前景的职业”。她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让农民成为被人们“羡慕的人”。

初秋的燕赵大地一片葱茏。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下庄村,齐腰高的上千亩粘玉米已经开始拔节抽穗,长势喜人。

一连几天的闷热天气,村民张立龙的玉米地里有部分植株生了螟虫,一早她便来到玉米地边,和工人商议如何利用无人机给玉米喷洒杀虫剂。

张立龙是涞水县立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3年,回乡创业的她,第一个在村里带头成立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经过6年的科学种植、规模发展,她已经成为全县有名的“种粮大户”。

2019年春季,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到涞水县了解春耕备耕工作,当得知张立龙是一名“80后”回村创业者时,称赞她:“‘80后能够回村创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很了不起。你是新型年轻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

农家女的小心愿

37岁的张立龙从小生活在农村,祖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她打小就记在了心里。“尤其是到了麦收季节,炎炎烈日把土地都要烤糊了,大人们弯着腰拿着镰刀,在地里一干就是一天,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遇上阴雨天气,为了抢收几亩小麦,一家老小那几天真是拼着命地干!”

上学后,张立龙知道了“农业现代化”这个词,她想象着如果有一天,村里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大人们就不用再那么辛苦了。初中毕业后,张立龙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但干了没多久她就意识到“总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的事儿”,于是她回村开了家农资服务站,卖种子和化肥。也就是从那时起,张立龙开始关注国家的“三农”政策。

2012年,张立龙从广播里听到了“国家鼓励农民建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的信息,她立刻就想到了村里的土地。“当时我所在的下庄村,由于耕种传统、单一,土地上的那点儿收获几乎没有人看在眼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很多不蓄水的沙土薄地都被撂荒、放弃。”

把乡亲们都不愿意种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规模化种植,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张立龙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2013年初,张立龙按照每亩地1000元的租金,从乡亲们手中流转了106亩土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

2013年,张立龙东拼西凑借了40万元,租下了村里106亩土地。在县农业局相关专家指导下,开始了“每年一茬小麦接一茬玉米”的耕种计划。

然而,前行的路上总会遭遇一些挫折。这一年,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场冰雹使i06亩玉米颗粒无收,直接亏损十几万元。父母、爱人都劝张立龙就此收手,可看着办好的合作社营业执照、租了三年的土地,还有内心那个多年未实现的梦,张立龙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她坚信现代农业种植有未来。

第二年春节刚过,张立龙做了一个让全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一她把自己在县城的房子抵押了出去,从银行贷款37万元,又从村里流转了400亩地。随后的这一年,张立龙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这500多亩土地上。天道酬勤,到了年底,张立龙净赚20万,而后也再没有亏损过。

张立龙说,这几年她靠种地赚到了钱,但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民这个职业仍旧是一个辛苦的职业。

2015年,张立龙种植了40多亩春玉米,可到了收获的季节,天天下雨,这种专供鲜食的玉米如果不及时摘收就会变老,卖不出去了,导致经济损失。无奈之下,张立龙组织工人冒着大雨,披着雨披,穿着雨鞋,下地去抢收玉米。在深一脚浅一脚的玉米地里,雨鞋拔不出来,工人就脱下鞋,光着脚干活,每个人最后都成了落汤鸡。

张立龙说,农民的这种辛苦是她最不愿看到的,她要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这也正是她创办专业合作社,做现代农业的初衷。“‘农业现代化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我希望这个自幼的理想能够成为眼见的现实。”张立龙说。

科技种田尝甜头

“张立龙是我们当地所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名女性,但是她经营的立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却是我们当地规模最大的,也是净收入最多的一家。”义安镇主管农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经过6年的摸爬滚打,张立龙已经成为小麦、玉米种植方面的“土专家”,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实现农业化,提高种粮的科技附加值,2014年,张立龙花了1万多元购置了一套喷灌系统。

据张立龙介绍,传统的沟渠浇地方式不能充分利用渠里和埂上的地块进行耕种,如果采用喷灌方式,除了能够增加种植面积外,还能节水1/3以上。张立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喷灌每亩电费是15块钱左右,而传统大水漫灌是25块钱,甚至能达到35块钱。这样算来,一亩地就能节省10至20块钱,购置的喷灌系统费用一年就能回本。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立龙又先后购进了2台无人机、5台旋耕机、5台秸秆粉碎机、5台播种机、5台收割机。据介绍,最多的时候,一亩地能降低成本300元左右,1000亩就能降低成本30万元。由于张立龙的现代农业示范效应显著,2019年县农业局又给她配置了1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机具。

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让张立龙的合作社劳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变成了简便的机械操作,雇工们也体验到了科学种地的甜头。目前,在张立龙的合作社里有长期工4人,人均年收入2.6万元;临时工30人,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我都快70岁了,从播种到收割都能操作自如。”雇工郑金江说,他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张立龙,自己就在合作社里打工,一年下来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和郑金江一样,村里12户贫困户的83.3亩土地也全部纳入到了张立龙的种植合作社,除了能够拿到土地的租金外,贫困户中的23人还成为了合作社的首选雇工,他们的年收入都在24000元以上。2019年,张立龙在村里的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100亩。

让农民成为“被羡慕的人”

多年的农业实践让张立龙更加坚定地认为“干农业是最有前景的职业”。现在,她的目光已经不局限于每年“一茬小麦接一茬玉米”的种植模式,她希望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能有更大的突破。

“今年的鲜食粘玉米lO月15日就要上市了,粘玉米一出完马上就进入冬小麦的播种期,今年我要试种100亩的富硒黑小麦。如果试种成功,明年大面积种植。”张立龙说,富硒黑小麦营养价值比普通小麦高很多,如果把富硒黑小麦用石磨磨成面粉,5公斤一袋进行销售,将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张立龙已经为黑小麦面粉注册好了商标。

此外,为了做到玉米秸秆的充分利用,张立龙准备2020年春季开始试养鸵鸟。“今年秋季让工人把地里的秸秆收回来,加工成鸵鸟饲料,这样既能使秸秆再利用,还不会污染环境。同时,鸵鸟粪便作为厩肥,为田地提供养分,把种植、养殖循环起来。另外,鸵鸟蛋、鸵鸟肉、鸵鸟毛也能为合作社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张立龙介绍说。张立龙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想得到了各方支持,如今,她已拿到银行抵押贷款60万元,流转了lO亩土地作为鸵鸟养殖场地,30只种鸟和40只幼鸟也已经预定好了。

近些年,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不断丰富、行业领域不斷拓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有力地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9年上半年,张立龙经营的合作社小麦亩产1150斤,下半年玉米总产量可以达到110-120吨,全年纯收入50万元已成定局。“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多!我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让农民成为被人们羡慕的人。”张立龙说。

猜你喜欢
鸵鸟现代农业小麦
鸵鸟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子里?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