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异视角下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研究*

2019-12-17 08:08陈天扬许倩雯
关键词:休宁县人居高水平

陈天扬,许倩雯,梅 莹

(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合肥包河文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人居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居环境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1]。因此,人居环境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已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焦点。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科学”理论[2],而后帕乔内[3]、萨尔扎诺[4]、蒂莫西[5]、伯格[6]等都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人居环境适宜度的内涵。我国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借鉴“人类聚居科学”的基础上吴良镛创立“人居环境科学”理论[7],此后,人居环境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居环境理论研究[8-9]、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10]、人居环境综合评价[11-13]等方面。我国对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研究层面,仍处于摸索之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人居环境综合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具体评价时难以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地区人居环境发展的支撑能力。

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是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14]。已有的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研究多集中于少数城市群[15-18]、省域城市[19-23]及生态敏感区[24-26]的人居环境评价和时空差异分析[27]。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不仅需要有宏观层面研究,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典型案例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休宁县21个乡镇为评价单元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并在空间上划定不同的人居环境水平类型区,进而给出不同类型区的发展策略,由此为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匹兹堡大学LSaaty教授开发出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AHP法的主要思想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若干层次及若干要素,通过比较做出重要程度判断,并建立判断矩阵,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28]。具体的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原理详见文献[29-30]。

2.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建立在一套已确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各项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个体指数,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求和,用以将各项效益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如下:

(1)

式中,E为人居环境综合指数,Wi为各子系统权重值,Wij为各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值,Cij为各指标的指数值[31]。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人居环境支撑体系是由自然环境支撑力、经济环境支撑力、社会环境支撑力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力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因此,人居环境评价指标的遴选不仅要能客观反映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的人居环境质量内涵,也要突出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人居环境特色[13]。传统的指标确定是由理论和估算分析得来的,基本建立在完全主观判断基础上,指标的选择和指标的内涵往往也存在交叉问题[14]。基于此,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以保证指标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本次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通过AHP法在传统评价体系指标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遴选,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初步选取

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本文在参照以往研究成果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分别从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基础支撑系统4个维度选取32项要素归纳整理成为初步的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见表1)。我国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极大,故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评价标准不能是单一的评价模式,而要因地制宜建立具有城市专属性的特色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选取安徽省休宁县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表1 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初步评价指标体系

二、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休宁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休宁县北窄南宽,略呈三角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海拔最高处为1 629.8米的六股尖,最低为海拔130米的梅林乡茶馆,相对高差1 500米。县域总面积2 126.18平方公里,休宁现辖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等21个乡镇,总人口27.62万人。休宁县拥有较为丰富的地形条件,乡镇发展受地形分隔,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因此,综合评价休宁县人居环境既能为休宁县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又能为多种地形特征城市的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1 休宁县区位图

本文根据休宁县实际情况,按照行政区划,择取休宁县域内各乡镇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休宁县下辖10镇11乡,因此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共21个评价单元。

在前面初步选择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根据休宁县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取性,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同时,利用AHP法对同一维度下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对,通过对指标权重的统计和分析,保留权重得分较高的指标,并删除相关度较高的指标,从而避免评价中指标的交叉评分,降低对综合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最终,本文具体选取11项指标作为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的具体指标。利用AHP法将遴选出的11项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并按维度划分确定出各类准则层指标的权重(见表2),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表2 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注:文中指标的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2016年版《休宁县统计年鉴》《休宁县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乡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业生产年报;行政边界数据源于休宁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根据上述四个子系统的分析,利用综合指数的公式,计算得到最后的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的总指数。利用表2的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指数法测算出21个评价单元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综合得分(见表3)。人居环境综合得分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为海阳镇0.703 4、白际乡0.027 6,全县乡镇平均得分0.294 1,标准差为0.223 5,说明休宁县整体人居环境水平不高,且乡镇之间差异较大。

表3 休宁县各乡镇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综合得分

(一)休宁县人居环境子系统综合水平分析

为深化分析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特征的研究,依据休宁县21个乡镇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值分别得到各子系统综合水平平均得分X,同时计算出得分高于X地区得分的平均值X1及得分低于X地区得分的平均值X2,根据各子系统乡镇综合得分与X、X1、X2的关系,将各子系统内21个乡镇得分划分为高水平区域、较高水平区域、较低水平区域及低水平区域4种类型空间(见表4),分析各指标得分空间分异特征。

表4 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子系统乡镇空间分异

1.自然环境子系统

休宁县各乡镇之间自然环境系统得分值空间差距较大,水平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形成一个“高值核心区”,水平较低区域主要集聚在南部地区,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见图2)。自然环境系统平均得分为0.021,低于该平均值的区域占比76.18%,占比较高。高水平区域仅包含海阳镇、万安镇及商山镇三个乡镇,区域内自然环境系统平均得分为0.056 6,高于全区平均值的两倍,其区域特征:地势以平原为主,坡度较为平缓,水资源含量充足,区域内自然环境优势明显。较高水平区域仅包含齐云山镇和渭桥乡两个乡镇,该区域内自然环境系统平均得分平均值为0.037 4,同样高于全区自然环境系统得分平均值,地势以山体平原混合为主,坡度相对平缓,并且水资源含量较为丰富,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人居环境建设。较低水平及低水平区域自然环境系统得分均低于全区平均值,共包含16个乡镇,多集中于南部地区,该地区多山地丘陵分布,地势起伏较大,对于人居环境开发建设增添了难度和成本。

图2 休宁县自然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分异

2.经济系统

休宁县经济系统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得分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异现象(见图3),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经济系统得分介于0.014 6~0.142之间,得分平均值为0.057 5。其中,万安镇、海阳镇等四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单独划分为经济系统高水平区域,该区域内经济得分平均值为0.142,高于全区经济得分平均值近2.5倍,区域内乡镇经济环境处于优势地位,紧邻黄山市屯溪区,依托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较为迅猛,高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有利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其次,溪口镇、五城镇构成较高水平区域,该区域内平均值为0.131 7,略低于高水平区域平均得分,但仍远高于全县经济平均水平,区域内可以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水平。较低水平区域及低水平区域共包含15个乡镇,占全区61.7%,主要分布在休宁县中心范围外地势起伏较大且海拔较高的地方,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休宁县经济发展平均水平,自身发展活力不足,严重限制了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提升。

图3 休宁县经济系统综合水平空间分异

3.基础支撑系统

从休宁县基础支撑体系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水平较高区域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较差区主要聚集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见图4),基础支撑系统平均得分为0.091 9。高水平区域内基础支撑体系平均值为0.188 3,高于全县平均值的2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各等级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道路等级较高,道路通达性较强,交通优势明显,且区域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覆盖率较高,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发展较好。较高水平区域包含万安镇、商山镇等5个乡镇,该区域内基础支撑体系平均值为0.114 1,略高于全县基础支撑体系平均值,区域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于高水平区域,但其优势是高等级道路覆盖率较高,交通成本较低。较低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包含山斗乡等11个乡镇,主要集聚于县域西侧及东侧小范围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受主城区辐射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表现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卫生设施覆盖率较低,生活垃圾未能及时处理,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高等级道路覆盖较少,交通成本加高,严重限制了区域内人居环境的发展,成为休宁县基础支撑体系发展的低谷区。

图4 休宁县基础支撑系统综合水平空间分异

4.社会系统

从休宁县社会系统综合水平空间分布(见图5)可以看出,全区社会综合得分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方向性递减趋势;休宁县社会系统综合水平平均值为0.123 8,高水平区域及较高水平区域所占比例为59.38%,低水平区域仅为26.23%,整体水平相对较好,全县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相对较小。高水平区域包含海阳镇等6个乡镇,社会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283 2,高于全县平均值的2倍。该区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教育设施、医院(卫生所)、敬老院等公共服务指标覆盖率较高,均优于其他乡镇。较高水平区域仅包含蓝田镇、鹤城乡及汪村镇,该区域内人均收入及医院(卫生院)的覆盖率次于高水平区域,但教育设施覆盖率较高,文化教育便捷程度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较低水平区域包括渭桥乡、齐云山镇及岭南乡,该区域内医疗卫生设施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设施覆盖率较低。低水平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外围边缘地区,包括璜尖乡等9个乡镇,区域内社会系统适应性平均值为0.012 9,远低于全县平均得分,该区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设施覆盖率均处于最低值,其中区域内各乡镇基本无医疗设施配置,严重限制了区域内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

图5 休宁县社会系统综合水平空间分异

(二)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总体特征

为分析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总体特征,同样将21个研究单元得分划分为4种空间类型(见表5);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得分值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中部凸起,外围凹陷”的两级分异格局(见图6)。

表5 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得分乡镇空间分异

图6 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分异

高水平区域与较高水平区域主要集聚在中部地区,形成连片分布,其范围大致与休宁县纵向城镇发展轴线涵盖区域相吻合,中部地区整体得分比重达到72.84%,占比较高。高水平区域内自然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基础设施齐全;较高水平区域整体自然环境适宜,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其次,较低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主要集聚于休宁东侧及西侧外围边界上,政策及经济辐射不强,整体得分比重仅占17.16%,成为人居环境发展的低谷区。其中,较低水平区域内自然环境一般,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建设、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低水平区域主要由县域边界乡镇构成,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各项基础设施缺乏,整体发展条件亟待改善。县域内最高得分(海阳镇0.703 4)是最低得分(白际乡0.027 6)的25倍,休宁县人居环境地区差异较大。

进一步对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分布与各子系统综合水平空间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子系统及社会子系统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吻合明显,均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础支撑子系统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存在相似性,即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自然环境子系统全县水平较低,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成为休宁县人居环境建设瓶颈制约。

三、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发展建议

休宁县全区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空间差别显著,呈现中部、西部、北部、西南依次递减的区域性特征。另外,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中部地区应该继续发挥人居环境高水平区域的优势,带动人居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西部、北部和西南地区需要加快人居环境支撑条件的建设步伐,合理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发展进程。区域政策制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人居环境的均衡发展。具体优化策略如表6所示。

表6 休宁县各乡镇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发展建议

四、结论与讨论

人居环境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重点,本文在国内外人居环境发展研究理论基础上,从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角度切入,尝试构建了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休宁县为实例进行分析,系统评估了休宁县各乡镇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定量揭示了休宁县人居环境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休宁县人居环境综合得分整体呈现“中部凸起,外围凹陷”的方向性递减趋势,并按人居环境综合得分划分为四类等级,即高水平区域、较高水平区域、较低水平区域、低水平区域;同时,各项分指标得分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人居环境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显著相关,发展区域经济条件、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对提高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可以较好地反映人居环境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特征,能够定量揭示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空间规律性,为人居环境优化提供决策依据。然而,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指标众多且关系复杂,最优人居环境状态尚无明确标准,本研究可能在评价指标的遴选上存在不足,而且多指标评价中的指标权重计算和指标合并仍需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此外,如何加强强项指标与弱项指标之间的协调建设,最终以协调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更新与完善。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会逐步完善,从而能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加科学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休宁县人居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黄山休宁县巡展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游休宁县齐云山
休宁县野生树莓的调查与产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