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云南”建设的现实路径

2019-12-17 22:33:32
创造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成立数字经济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云南”,是云南布局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具有现实和历史的双重价值。必须把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升级的引擎、优化产业布局的推手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精准落地的抓手,从体制机制、政策布局等方面综合施策,形成发展合力。当前,要重点谋划解决好“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和如何保障”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干什么”的问题

第一,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数字集成形式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产业培育、企业发展、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必须把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坐标,因势利导适应和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基础设施运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监测、数据交易等为业态的企业集群,形成产业上游竞争有力、产业中游发展有序、产业下游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抢抓机遇,优化政策,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高地,把数字经济培育成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第二,推动产业升级数字化。一方面,要按照产业数字化的理念,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走高尖精发展路子,打造数字化生产的经济模式,开发产品直供、直购可视化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实现产品的数字化生产、分级、储存、运输、流通、配送,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产品质量、产业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的数字化分析,准确把握特定产业在全省、全国、全球的发展状况,从中找准地方产业培植的市场定位,绘制产业地图,优化产业布局,准确获取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生产和消费的一一对接供给,解决好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质量竞争等问题,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培育特色品牌和高端品牌,真正使产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第三,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要按照数字化管理服务的理念,整合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对政府公共服务进行数字化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手机在线办理等便捷化办事平台开发推广力度,进行全程在线办理和监督,推动行政审批、企业办事、公共服务提速、提质、提效,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智慧生活模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数字经济发展“获得感”。

二、关于“谁来干”的问题

事业发展,人才先行。要把人才选拔使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采取特殊手段、出台特殊政策,搭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等高端人才聚合的平台,形成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事业人员、聘用人员等多种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第一,高标准选拔干部。数字经济局是培育新兴产业的新机构,既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也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可套用,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可以说,干部是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局履职成败的决定因素。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按照“创造性、前瞻性、实用性”的要求,扩大选人视野、采取超常规措施选配干部,切实把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经验和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引领力、创造力的人才选拔到数据经济局,形成有活力、有能力、有动力的领导力量,避免数字经济局成为“养闲人的部门”和“编造数字的部门”。

第二,高水平引进人才。要把数字经济发展人才纳入紧缺急需人才招聘,完善人才招聘、管理、使用政策,成立人才基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自主选拔紧缺人才,构建与周边地区及发达国家人才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综合运用学科引才、企业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吸引一批致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云南创新创业。引进绩效奖励机制,建立管理、技术等合作入股方式,对人才给予契合贡献的企业股权激励,提高人才吸引力,把云南打造成数字经济人才聚集中心。

第三,高质量建设“智库”。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智库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向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专家,采取答辩、竞聘、考核等方式聘用专家。建立专家咨询基金,完善专家咨询报酬机制和奖励机制,优酬吸引优才,将从事数字经济科研、管理、实践的各方面代表性人才聚集起来,组建不少于50人的专家团队,在重要课题研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方案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适时组织专家咨询会;对重点课题进行集中攻关,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听证专家团队把关的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课题咨询、课题研究、专家审查等活动,把社会各界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常态化课题研究和定向合作购买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智库,通过智库建设,使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学科前沿、学术前列、科研高地,为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三、关于“怎么干”的问题

数字经济在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形成了发展的聚合效应,但在省级层面成立数字经济局,云南走在了全国前列。成立数字经济局,只是完成了培育数字经济的起步任务,数字经济如何发展、如何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并进而为云南赢得“换道超越”的发展机遇,需要对整个经济业态的培育和数字经济局的职能进行超前、有效、准确的定位,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对固化的经济模式进行体制机制的重构,打造产业制高点。当前要重点在体制机制重构、产业布局构建、产业抓手培育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和推动。

第一,组建数字经济事业单位。在省级层面成立自收自支的公益二类数字经济发展事业单位,除政府任命的少量干部外,采取聘用的方式引进人才,代表政府强制整合与政务服务、市场开发、产业培育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各种所有制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数据,并在保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在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同时,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向特定企业、特定人群提供数据获取服务,实现国家对数据产业上游的源头把控和管理,在条件成熟、市场成熟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把数字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打造国有控股的数据企业集团。在起步阶段,要把地方各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抓手来培育,成立检验检测中心,加挂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牌子,按照“产学研”结合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区域界线和行业壁垒,将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为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

第二,组建国有控股大数据企业集团。要着力打造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数字经济上游国有控股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合股,组建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国家控股企业。引入网购企业巨头、银行业、数据传输基础设施企业、超级计算机开发企业、市场分析管理企业等合作伙伴,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国家控股平台上游公司,进行数据研究、数据提取、数据管理的综合开发,形成区块链、5G数据传输、3D打印生产、超级计算机、搜索引擎等合股的国有控股公司,打造产业发展“龙头”。要积极培育数据中游的网络消费平台、数据下游的专业数据平台,以及数据研究开发利用的各种研究机构,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架,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发展动力。

第三,组建数字经济产业基金。要把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来培育,采取财政注资、社会融资等方式,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基金运作管理机制,使产业基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改造、数字化产业开发、贷款贴息、重点项目前期费用等方面进行补贴和奖励,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金保障。完善基金支持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发展机制,细化基金投资入股科研、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开发、3D打印生产等数字经济业态发展的投资模式,使产业基金不断聚合、发展、壮大,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和“能量库”。

四、关于“如何保障”的问题

产业发展,保障是关键。要深入研究制定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保障充分、推动有力、发展有序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提供组织、政策、资金保障,形成合力。

第一,强化领导保障。在成立领导小组、调动各级各部门力量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数字经济发展的强有力领导构架层层抓到市县和乡镇,层层落实到具体领导和个人,构建各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一致的强有力推进机制。细化领导小组工作措施,搭建定期听取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工作汇报平台,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行定期“销账”,形成从上到下的集中领导模式。建立完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制度、相关部门定期碰头解决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推进定期督查制度,把领导层面的力量、部门层面的力量、专家层面的力量和企业层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适时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振数字经济发展的精气神。在各类媒体开辟数字经济发展专栏,适时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政策宣传、典型经验报道,持续解读数字经济发展布局、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舆论氛围。

第二,强化政策保障。深入调研、强化借鉴、集中民智,抓紧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搭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配套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产业扶持、组织保障、政府管控等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体系化政策,系统化有序有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着眼于法制化发展要求,同步启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立法工作,把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重要原则、重要内容纳入法制轨道,上升到法制层面来推动,颁布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地方性法规,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实施的方式,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常态化、长期化、长远化。

第三,强化资金保障。通过财政核拨专项资金和撬动社会资金的方式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为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基金保障。把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培育、科学研究、人才培育等所需经费分领域、分部门纳入财政预算,进行有效有力保障。按照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理念,逐步把各级各部门有关产业培育、企业扶持资金转到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上来,扩大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引领力。引入资金管理的数字化,对产业扶持资金、企业补贴资金进行全社会招标和公示,提高透明度,把各项资金管理使用打造成数字化管理的标杆,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