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鸥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重庆 南岸 40006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前的‘注重智力表现’到现在的‘强调德智体美’的态度转变中可以看出,若想在当今社会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仅仅依靠智力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注重孩子学习之外的素质培养发展,这对于未来人才培养以及社会进步来说都是好事。但是,回归到实际中,如何真正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加强孩子的综合素质,依旧还是未解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学在我国发展已经多年停滞不前,讲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未必不是一个方法,本文则着重探讨将二者融合教学的合理性以及一些基本策略。
强健体魄方面,小孩子天性好动,热爱玩耍,很少有孩子对体育课有抵触情绪,这就为将素拓训练带进体育课堂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该时期的孩子多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唯有多进行身体锻炼才能强健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而一般的体育课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从这一角度来看,体育课引进素质训练也非常有必要性。思想发展方面,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其性格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这个时期,他们的举止行为,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道德节操,都受这一时期所接受的周围环境所影响。而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活动多是要求孩子们动脑动手,同时对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有一定要求。相信孩子们经过一学期的素拓训练后,身体和内心一同发展,个人综合素质一定会更加健全。
当下很多家长都强调‘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不仅仅指智力发展,更多的应该是侧重孩子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塑造。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慢慢补回来,虽然耗时比较慢,但总归有回转的余地,但是,小学初期的素质能力形成却是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素质训练和体育教学结合,侧重以通过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为载体,活动形式依照素质训练的目标来安排。例如,体育课上经常出现的游戏,‘袋鼠跑’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每个组进行比拼,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则是有孩子们独自讨论完成,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大大的强化了孩子们的主体性。
关于很多小学体育教学,目前还存在很多诟病,这也就造成了素质训练难以融入体育课堂的现象。目前体育教学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提到体育课,很多老师都不放在心上,认为孩子在考试的表现最重要。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安排,大多教师都安排的不够合理,有的学校甚至私自取消学生的体育课。这种做法不仅抹去了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同时也难以培养孩子们日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那又何谈素质训练呢?在很多农村的落后地区,体育教学直接改成了孩子们的室内‘自习时间’教师们对教学的错误认识直接扼杀了孩子们体育的乐趣和天性。不难看出,教师的个人态度转变对于推行素质训练融入体育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转变教师思想方面,学校管理层可以开设思想讲座或者专门对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师才真正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场地内过于狭窄,平时的课余活动空间尚且有限,又何谈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很多小学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过于老旧。由于活动场地有限,教学内容往往运动量较低,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标准,其内容也不够新颖,缺乏创新。想要将素拓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那么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的改善也是必须的。学校应当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室内外活动场地,配合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宽敞的活动空间,当然,一切设施建设都应该以安全为前提,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辟沙地、水池,铺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将会使素质拓展—体育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但很多落后地区反映,由于资金问题,器材设备的完善也是当下学校开展体育课的一大绊脚石,对于此种情况,建议学校可以适当利用社会资源,向社会爱心人士或组织进行募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抓紧时间改善学校的资金周转问题。
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一切的改变都在说明,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过硬的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