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以镇康县为例

2019-12-17 22:33
创造 2019年7期
关键词:哈里村寨学校

一、镇康县德昂族教育现状

德昂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分布于中国和缅甸国境线两侧封闭地区。居于中国国内的德昂族人口仅1.7万人,主要聚居于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和临沧市镇康县。镇康县是国内德昂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全县德昂族人口有30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少数民族人口的5.7%。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主要聚居在南伞镇白岩村白岩、硝长沟,哈里村的哈里、大寨、下寨、中寨、火石山和军赛乡大坝村的红土坡、南柞村的酒房坡等9个自然村,另有小部分与汉族杂居。

白岩村:白岩,有德昂族农户89户,人口432人;硝厂沟,有德昂族农户168户,人口940人。

哈里村:大寨,有德昂族农户49户,人口251人;火石山村,有德昂族农户18户,人口77人;中寨,有德昂族农户20户,人口106人;下寨,有德昂族农户33户,人口172人;哈里,有德昂族农户71户,人口310人。

大坝村:红岩,有德昂族农户82户,人口326人。

南榨村:酒房坡,有德昂族农户30户,人口141人。

全县德昂族聚居9个自然村德昂族农户517户,人口2488人,其余皆与汉族杂居散布于各乡镇。

解放前镇康县德昂族长期处于傣族土司的统治之下,是县内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解放时还有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大家庭的遗存,没有文字,结绳记事。

解放以后,德昂族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56年,汉族教师李映学在哈里村开办大寨小学,在面积0.5亩的校园上,建起简易校舍60平方米,招收德昂族一年级学生22人,这是镇康县德昂族聚居地区第一所小学。1964年镇康、永德析县,原镇康县内地5个区沿袭老治所改名永德县,边境4个区成立新镇康县。分县以后,德昂族教育得到较快发展,1965年—1970年先后开办了硝厂沟、白岩、红岩、哈里、下寨、酒房坡等小学。此后,学校布点几经调整,哈里小学、白岩发展成为完全小学,红岩小学并入大坝完小,上世纪80年代开办的酒房坡小学并入南榨小学。现镇康县德昂族学生就读的小学主要有:南伞镇白岩村委会的白岩完小、硝长沟小学;哈里村委会的哈里完小、大寨小学、下寨小学;军赛乡大坝完小、南榨小学等7所学校。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德昂族聚居村寨的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小学生人数增多。1950年底镇康县解放时,镇康县没有德昂族小学生。1956年在原镇康县木厂区(今南伞镇哈里村)开办了第一所德昂族小学—大寨小学,当年招生22人,这是镇康县德昂族教育之始。1964年镇康县与永德县分县后,德昂族教育得到较大发展,1987年全县德昂族在校小学生达167人。1991年,全县德昂族小学生增至197人,1996年有272人。目前,白岩完小有德昂族学生49人;硝厂沟小学有德昂族学生134人;哈里村有德昂族学生107人(其中:哈里完小69人,大寨小学28人,下寨小学10人);大坝完小有德昂族学生55人;南榨小学有德昂族学生18人。全县德昂族在读小学生共计363人。

德昂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民族教育得到长足发展。1996年全县7-14岁德昂族人口407人,入学272人,入学率66.8%。2007年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对困难学生进行救助,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有较大提高。如硝厂沟,1996年7—14岁德昂族儿童132人,入学93人,入学率70.45%,2008年学龄儿童177名,入学144名,入学率达81.36%;德昂族主要聚居村哈里行政村,1996年7—14岁人口144人,入学69人,入学率47.92%。2008年7—14岁德昂族人口135人,入学131人,入学率为97%。

形成覆盖德昂族村寨的初中教育网络。1964年之前,镇康县内没有初中。1965年,德昂族才有第一个初中生。1975年开办南伞农中,1978年该校改为普通初中,德昂族村寨附近才开始有初级中学;1987年以后,开办了军弄、军赛等两所农村初级中学,形成覆盖德昂族村寨的初中教育网络。

德昂族中学生从无到有。1964年镇康建县前,德昂族没有初中学生。直至1965年,德昂族才有第一名初中生,1987年,全县才有2名德昂族初中生;1990年,镇康县德昂族才有第一个高中生;1991年,全县有德昂族初中生26人;1996年德昂族初中生增至38人,有高中生2人,职高生2人。目前,南伞中学有德昂族学生29人;军赛中学有德昂族学生14人;军弄中学有德昂族学生38人。全县共有德昂族在校初中学生81人。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各种原因,德昂族儿童在读的几个小学如哈里完小、硝厂沟小学的教学质量还比较低,在乡镇内处于较差的位次。2005年,镇康县县城从凤尾镇搬迁到南伞镇,硝厂沟小学地处县城近郊,条件有了改善,从只办1—3年级的教学点发展成为完小,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哈里完小通过校舍改造工程和上海市结对帮扶,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在2008年全县学年教学水平检测中,有些年级,如五年级、二年级教学成绩在镇内已处于中等水平;大寨、下寨两个教学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代课教师顶岗,2007年后,招收了两名德昂族教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文盲率逐步降低。据1987年统计,全县德昂族青壮年人口有768人,文盲人数499人,非文盲率 35.29%,低于全县 18.24个百分点;1997年全县德昂族青壮年人口890人,文盲人数550人,非文盲率为38.2%,9个自然村共有农户363户,没有识字人的农户达93户,非文盲率非常低。通过“两基”工作,2008年,德昂族文盲人数大大减少。以硝厂沟、白岩、哈里、中寨四个自然村为例:

德昂族独居的硝厂沟:1997年青壮年人口231人,文盲207人,非文盲率10.39%,2008年青壮年人口470人,有大专生6人,高中生3人,中专生2人,初中毕业生78人小学毕业生240人,文盲141人,非文盲率达70%,提高59.61%。

白岩自然村:1997年青壮年人口122人,文盲68人,非文盲率44.26%;2008年青壮年人口193人,其中各类在校学生16人,大专毕业生2人,中专毕业生3人,高中毕业生1人,初中毕业生30人,小学毕业生63人,文盲78人,非文盲率 59.59%,比 1997 年提高 15.33%。

哈里自然村:1997年青壮年人口125人,文盲57人,非文盲率54.4%。2008年青壮年人口246人,其中大专生2人,高中生1人,职高生1人,初中生45人,小学生147人,文盲48人,非文盲率 80.49%,比 1997 年提高 26.09%。

中寨自然村:1997年青壮年人口45人,文盲37人,非文盲率17.78%;2008年青壮年人口62人,大专毕业生1人,中专毕业生2人,小学毕业生28人,文盲31人,非文盲率50%,比1997年提高 32.22%。

二、镇康县德昂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德昂族聚居地区学校教学质量低

德昂族聚居村寨小学,白岩、大坝、南榨三校德昂族学生比例较小,不宜作为比较样本。哈里、硝厂沟等校德昂族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作为样本能比较准确反映德昂族教育的实际情况。

硝长沟小学,2004年全县教学水平检测一年级数学平均分65.9分,在南伞7所村级完小中,处于最后位置,与其中5所学校相差都在10分以上;及格率68.2%,其余6所学校一所达88%,5所为100%。哈里完小,2007年六年级毕业检测,语文、数学两科总平均分112分,在全县73所完小中,位居53位,处于中等靠后位置;2008年全县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语文、数学两科总平均分92.05分,在军弄6所完小中,总平均分为第五位,在全县73所完小中,处于第65位,均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同校同班德昂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成绩也有差距。如2004年全县教学水平检测中,白岩完小五年级一班参加测试35人,67.2分,数学平均分38.5分。该班有9名德昂族学生,语文平均分64分,低于全班平均分3.2分;数学平均分27.8分,与全班平均分相差10.7分之多。五年级二班参加测试学生29人,语文平均分73.1分,数学平均分60分。该班有7名德昂族学生,语文平均分68分,低于全班平均分5.1分;数学平均分53.4分,低于全班平均分 6.6 分。

影响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德昂族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差。德昂族聚居的9个自然村,白岩、红土坡两村汉、德昂杂居,德昂族儿童汉语听说能力比较强,德昂族学生在学习中与汉族学生差距不明显;哈里、中寨、下寨、火石山、大寨、硝厂沟、酒房坡等村德昂族与外界交往较少,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存在着汉语语言障碍。其中大寨、中寨、下寨、酒房坡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困难;硝厂沟村虽然地处县城近郊,但属于德昂族独居村寨,与外界交往也非常少。这些村寨,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较差,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2.缺少“双语”教师。全县9个德昂族村寨中,仅白岩、红土坡两个村寨德昂族与汉族交往较为密切,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较强,其余7个村寨,有的地处偏僻,交通阻隔,与外界交往不便;有的虽然地处交通便利之处,但本民族独居自闭,与外界很少交往,儿童汉语听说能力较差,入学以后,有较大的语言障碍。因此,这些村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懂德昂族语言,才方便与学生交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要求教师能用德昂族语言辅助教学,才能与学生交流沟通。全县涉及德昂族教育的63名小学教师中,仅有5名德昂族教师,会讲德昂族语言的汉族教师也为数不多,师生交流不畅,学生听不懂教师授课内容,严重影响德昂族村寨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经济文化落后所致。解放前,镇康德昂族还有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大家庭的遗存,没有文字,结绳记事。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教育,在德昂族聚居村寨办起了学校,开了镇康县德昂族教育之先河。但横向相比,德昂族教育仍十分落后,1997年统计,除“文革”期间保送的“工农兵大学生”外,镇康县德昂族没有一名大专生。至今,镇康县德昂族仍没有本科生。文化教育的落后,使德昂族缺少文化底蕴,父母认识不到培养子女的重要性,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少数家长甚至不考虑子女的成长和前途,为收取数万元彩礼,还包办年仅十四、五岁子女的婚姻,将女儿远嫁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因结婚而辍学。子女也因无文化底蕴的熏陶,无德昂族文化人样榜可供模仿、学习,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因而缺乏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志向和动力。

4.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镇康县德昂族聚居的村寨,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师资、仪器、图书等配备相对乡镇中心完小和公路沿线学校要差,造成教育条件的不均衡。从师资方面看,交通不便的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师资配备相对要弱于乡镇中心完小和公路沿线学校,如南伞镇哈里村的大寨小学、下寨小学,长期以来没有公办教师,一直使用代课教师顶岗,直至2007年后招收两名德昂族教师才得以解决;军赛乡酒房坡小学从开办之始一直使用代课教师,直至2009年学校撤并到南榨小学为止。即使是公办教师,因为长期在闭塞的环境工作,教学方法陈旧,知识老化,进取心减退,很少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效果差。从设备条件看,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教学设备不足,使用率不高,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课本+粉笔”。从图书配备看,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图书配备远达不到要求,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

(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德昂族学生辍学状况严重

1.厌学情绪影响。德昂族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差,师生交流困难,学习吃力,成绩较差;学校多年来形成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陈旧;重分数轻德育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期受压抑,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在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任教的教师,仅有5人是德昂族教师,汉族教师大多数不懂德昂语,与学生沟通困难。这些因素极易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这是德昂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如白岩完小四年级学生王加荣,因学习困难经常逃课,班主任几次找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后因无法坚持学习而辍学。

2.学校布点影响。德昂族儿童性格懦弱,在本寨学校就读环境熟悉,一般辍学较少;德昂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小学高年级到完小就读或毕业后到初中就读,部分学生因不适应陌生环境而辍学。如硝厂沟小学,原来有一至三年级,四年级开始须到距离3公里的白岩完小就读。这部分学生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陆续辍学,到小学毕业时所剩不多。2008年该校升格为完小,现已办到五年级,学生辍学已大为减少;酒房坡小学,招生范围仅30户德昂族农户,141人口,学龄儿童29人,在校学生20人。学校只招收一、二年级学生,三至四年级到邻近的南榨小学就读,五、六年级要到路程较远的彩靠完小就读,学生在南榨小学读完四年级后就全部辍学了。2008年5月调查时发现,该村村民最长受教育年限为小学四年。2008年9月南榨小学升格为完全小学,酒房坡才有五、六年级学生。该村至今还无高、初中毕业生。

3.家庭贫困辍学。镇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普遍贫穷,德昂族聚居的哈里行政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过去党和国家重视民族教育,曾在县一中创办“民族部”,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但生活补助费每月仅为20元人民币,解决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近几年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两免一补”,兴办了“寄宿制”学校,并广泛发动社会救助,解决了一些特困学生的困难。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德昂族儿童有所减少。

4.早婚辍学。德昂族儿童入学年龄偏大,多数14至15岁还在小学四、五年级就读。德昂族有早婚的习俗,有的14至15岁即结婚。如哈里小学2009年毕业19人,到初中报到18人,流失1名女生即因结婚;2010年年初,军弄中学七年级、八年级各1名女生因结婚失学;2009年南榨小学五年级德昂族学生王某某因结婚失学,2010年初,该校另一名德昂族五年级女生也因结婚失学;德昂族独居的硝厂沟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因早婚失学更为明显。如2009年,该村年仅15岁的五年级女生姚某某,因母亲收取1万元彩礼远嫁安徽而辍学;2009年南伞中学仅16岁的德昂族初中女学生李某某也因结婚辍学。

(三)思想品德教育缺失

1.部分学校社会环境影响较差。如紧靠中缅国境线硝厂沟,是一个有142户781人的德昂族独居村,受境外赌博和毒品影响较深。2000年镇康县县城搬迁建设工程启动,新县城位于该村附近,建设用地多为德昂族村民原来闲置土地,全村农户均获得数量不等的土地补偿金,部分村民经常到境外赌博,有的甚至长住不归,其中不乏中小学学生家长;据镇康县公安居戒毒所不完全统计,该村青年有30多人吸毒,其中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家长。境外和周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部分学生沾染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少数村寨部分学生家长吸毒,除了导致学生辍学外,还会使个别学生接触毒品,沾染不良嗜好,严重影响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2.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成效不明显。镇康县德昂族聚居地区学校,现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没有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进行严格的“养成教育”,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后,难以纠正,加大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难度。如部分学校德昂族学生有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随地吐痰、在校打闹等不良行为习惯,与刚入学时的“养成教育”没有到位有关。

三、镇康县德昂族教育发展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投入不足是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德昂族教育,必须加大对德昂族学生在读学校的经费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与县内其他学校的差距,使德昂族学生与其他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实现教育的公平。目前,亟待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解决校舍拥挤问题。按照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德昂族在读的3所中学5所完小,校舍面积达标的仅哈里完小一校,多数学校学生宿舍拥挤。按学生数测算,南伞中学缺校舍2751平方米;军弄中学缺校舍1761平方米;白岩完小缺校舍103平方米;硝厂沟小学缺校舍263平方米;南榨小学学生还在简易教室上课和简易宿舍住宿,亟待建设标准校舍。应加快“校安工程”的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扩建校舍,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德昂族聚居村寨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配置比较少,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增加公用经费。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后,学校的公用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德昂族学生就读学校底子薄,欠债多,教师培训、教学仪器和图书添置等方面支出大,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在财政可以负担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这些学校的公用经费。

(二)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两率”不下降

“入学率”和“巩固率”是“两基”工作一票否决指标,是巩固“普九”成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镇康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两基”工作十分重视,为加强“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保证“普九”成果,制定了《关于控辍保学的实施意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学额巩固工作。但镇康县属国家贫困县,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县内多数村寨均位于高寒山区或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普及和巩固的工作十分艰难。特别是德昂族,跨境而居,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艰巨任务,必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班主任、教师齐抓共管,动员一切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流失。

1.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辍。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有法必依,提高执法力度。目前,部分家长,特别是德昂族家长,还没有把送子女读书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意识,只当作自家事处理,该入学的儿童没有全部入学,入了学的儿童有少部分因分担放牛、放猪等家务辍学。应每年秋季开学前组织教师深入村寨进行宣传,并动用行政资源,由乡镇政府统筹安排,村委会出面召开村民大会宣讲《义务教育法》,提高村民执法的自觉性,依法按时送子女入学,依法配合学校“控辍保学”。

2.落实各级责任,实行“责任控辍”。要改变过去单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控辍保学”责任的做法,明确政府、教育办公室、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各级责任,层层落实。

3.改革教学方法,教改防辍。德昂族学生辍学,很多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与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关,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均把学生考试成绩与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挂钩,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各类统考,无力深入进行教学研究,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厌学而辍学。镇康县小学阶段在2007年开始进行“参与式”教学法的推广,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效果比较显著。但在德昂族聚居的学校,教师封闭在狭小的地域,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有一个过程,难以全面推开,大多数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陈旧教法。应把德昂族学生就读学校作为特殊区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大推广新教法的力度,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德昂族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防止学生辍学。

4.发动社会各界救助特困生,实行救助堵辍。镇康县是边疆贫困县,社会经济落后,德昂族村寨又大多数处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贫困人口比例大,家庭贫困成为德昂族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德昂族学生就读学校“控辍保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党和国家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对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使因家庭贫困辍学的学生大大减少,这对德昂族就读学校的“控辍保学”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仍有少数德昂族学生仍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辍学。因此,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对特困德昂族学生进行救助,是堵住特困德昂族学生辍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昂族就读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热爱民族教育,献身德昂山寨教育事业,师德师风好,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搞好镇康县德昂族教育的关键。

2.培养双语教师,加强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训练

培养双语教师。对德昂族学生进行德昂、汉双语教学,是发展德昂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德昂族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强德昂族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训练。进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的重要体现。“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德昂族聚居村寨学校普及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德昂族儿童由于不懂汉语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决定招收德昂族为主的学校必须推行双语教学,用德昂族语言辅助教学,加强汉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低年级教学中,以德昂族语言为教学辅助语言,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可以缩短儿童的教育进程,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哈里村寨学校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你已经拿到了
锅巴粥
哈里·吉尔斯
学校推介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哈里的新女友!
哈里路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