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清
四季风雨变幻,春的明媚,夏的绚烂,秋的宽广,冬的纯净,四季在滇西北这片沃土变换着它的容颜,这里虽没有西藏的绝美,却也是天高云阔,绿水青山,自有一种风韵。千百年来,四季轮回,春华秋实,人间几度沧海桑田,这一世,有桑田雪山,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在花开花落间,人间上演着悲欢离合,我撷取四季之景,人间之爱,变成铅字,只愿书香满园……
阳春四月,春光明媚,正是蔷薇花开遍了大街小巷的季节,也是热闹的季节,蝴蝶蹁跹,思绪纷纷。
很久没有动笔写些什么了,很多时候,脑海里划过一些感动,想记下来的时候,一提笔却又忘了那瞬间的触动。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心中的那份诗情画意是否已被时光磨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有时也会想着,是否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将那曾经的灵气冲散,只剩下那一个每天来回于单位、市场、家三点一线的平凡女子,沾染了俗世烟火气,无法回归?
我也曾感动于路边卖馒头阿姨不收一块钱却拿给我馒头的善意,只因我要赶第一趟公交车去上班,第二天,我会把那一块钱付清,只为不辜负那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暖;也曾感动于汶川地震中那些长大了的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他们感恩解放军救了他们,立志长大后要当解放军,所以才有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更惊叹于农民诗人余秀华的坚强与才华,想为她写下一页页美丽的诗篇。
多少次热泪盈眶,只是想把心中万语千言的诉说变成动人的文字,可最终却是提笔而僵的尴尬,才惊觉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所谓的“手机控”和“电视控”,远离了文墨书香太久太久,久到开始感到恐慌,恐慌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却提笔忘字,恐慌自己像吸食鸦片般对手机上瘾,恐慌自己想写文章却已写不出的困窘。
不由反思:自己是有多久没有认真阅读一本书了?有多久没有流畅准确地说过一段话了?有多久没有朗读一段文了?丽江慢节奏的生活使我为自己的懒散找到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想着大家都是这样慢节奏生活的,还不断安慰着自己,说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来做其他事情。此刻想来,被我浪费的光阴实在太多太多,毕业七年,一事无成,没有一篇好文现世,想来在过去的时光里,庸庸碌碌中,大好年华从此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愿从此,在文学这片热土上,辛勤耕种。愿他日,能开出美丽的文学之花,结出丰硕的快乐之果,毕竟,能写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窗外,蝴蝶蹁跹,蔷薇依旧芬芳满城。
正值春暖花开,又恰逢三朵节小长假,我与朋友相约,几经辗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
我们来到鸡足山的时候,已是下午,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层层茂林修竹,抬头仰望,一片青翠,有些许阳光斑驳地跳跃在山路上。按照原计划,我与好友乘坐缆车直奔金顶寺,在乘坐缆车的地方,游人如织,抬头可以望见天柱峰上的金顶寺建筑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清丽。坐在缆车上回望身后群山,绵延数里,丛林中偶有寺庙的屋檐显露,在日光下更显宁静。
待我们找好住处,安顿好行李,已是接近夕阳西下,但那时却是鸡足山最美的时刻之一,我们站在天柱峰上,俯视群山,只觉一望无尽,群山绵延千里,皆在脚下。往西隐约可见苍山洱海,积了点白雪的苍山十九峰影影绰绰,如古国大理般柔和美丽。往北是无边无际的山峦与村落,上空有满天的云霞。我知道,这就是鸡足山著名的四观八景,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能寻觅到如此圣地,真正是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难怪有“灵山佛都,旅游胜地”的美誉。望着那天边晚霞,我心想“真愿与某个归人,在此,共赏日落烟霞”。暮鼓声中,我静静打坐,感受着这灵山佛都的静谧与禅气,那一刻,心如止水。
那晚,我们住在金顶寺旁的招待所,天柱峰的夜晚特别的宁静,却也特别的寒冷,我们早早地入睡,心里想着第二天可以在鸟鸣声中悠然醒来,再去观看四观八景之一的“东观日出”。结果美梦被一群激动的人们吵醒,那一刻才5:00,星星还没有落下,就有人激动地奔走,我无奈地想,也许这就是灵山佛都的魅力所在吧?待到7 点左右,我们来到了金顶寺的大雄宝殿,在宝殿前,已有众多游客在焚香许愿,我与朋友也在这清晨云霞照映下,在诵经声里,虔诚地许下心愿。走进大雄宝殿,里面有一群僧人正在诵经,望着那一尊尊庄严的塑像,听着诵经声,心中忽然的有了一份震撼,一份感动。
我们是步行下山的,这里的植被保存完好,郁郁葱葱,偶尔伴着鸟儿的鸣叫声,真正的是“鸟鸣山更幽”。路两旁随处可见野山茶,开得正艳丽。草丛中,树林中,有小鸟在嬉戏,见到行人,它们也不惧怕,也不躲闪,似乎相信我们不会伤害它,这真是佛家善念的感化,让万物与自然如此和谐。真希望踏遍世间美景之时,也能随处看见这样和谐的画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用人类内心的善意去呵护自然界的动植物,守护住人类的生态家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走,我们来到了被慈禧封为“护国祝圣禅寺”的祝圣寺,这是鸡足山规模最宏大的寺庙,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寺内香烟袅袅,好一片清净的佛门圣地,令人流连忘返。记得徐悲鸿有话“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鸡足山,这一片钟灵毓秀之地,曾孕育过众多有道高僧,连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两上鸡足山。望着这一片苍茫的灵山圣地,自己似乎远离了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一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天地悠悠,人类渺小,于宇宙长河,我们如蜉蝣,人生天地间,且行且珍惜吧。
夕阳西下,鸡足山更显静谧了,山下的农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与山里的云雾相映衬,真是一片幽微灵秀之地,回望鸡足山众寺庙,已是云深不知处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遥望,远处有人家……
那一晚,打开窗,不期然地望见教学楼拐角处的银杏叶正伴随着轻风摇曳,竟是一树的金黄灿烂!
曾经惊叹于学生写出“银杏叶就像黄色的蝶,轻轻飘落在地上”那样优美的句子,因其赋予了银杏无尽的灵性。此刻,我凝望满目的银杏,感动于千万只金黄的蝴蝶蹁跹起舞的美景。
远方传来消息说,一位我曾经的恩师永远地离开了,原来,不经意间,秋意已浓。仿佛就在一夕之间,心还在夏日阳光里雀跃着,随风飘落的黄叶却已昭示了浓浓的秋意。
我喜爱秋天,爱它满山的火红,爱它满目的金黄,爱它清澈的蓝天,也一直觉得古人笔下的秋天太过萧瑟,似乎总笼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无论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还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忧愁,就像那一股秋日里的凉意,浸透到多情之人的灵魂深处。今年的秋天,伴随着渐浓的秋意,伴随着恩师去世的消息,我的心头竟也笼上了一层古人般的忧伤,剪不断,理还乱。
望着满目的金黄,眼前浮现出恩师明净的笑脸,她何尝不是那一片飘落的银杏叶呢?为春夏奉献了最美的自己,最后飘然离开……
可我知道,她已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就像银杏叶对根的情谊。树叶虽飘离,但是经过冬的沉寂,来年的春天,定是芳华依然。这片片落叶何尝只是恩师?它是一代又一代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啊,他们用自己一生的守望构建起学生的精神家园,更筑起民族的灵魂。
每一片落叶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守望,为着它们无私的奉献,默默的付出……
秋意更浓了,眼前那一叶叶的金黄,更加明媚,更加灿烂!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与文学相关,因为这个梦想,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这个梦想,我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因为这个梦想,我走进了“玉龙新峰”文学培训班。
因文相聚,因缘相逢,在这并不炎热的夏天,我有幸接受了四天的洗礼,这是一场文学的洗礼,一场心灵的洗礼。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心中那一份深深的爱,那是一种对故土的爱。
曾经,鲁若迪基老师的“小凉山很小”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么的情有独钟,当再次听到鲁若迪基老师亲口吟诵着“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眼睛那么大,我闭上眼,它就天黑了”“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拇指那么大,在外的时候,我总把它竖在别人眼前”的时候,有一种感动充斥着内心,有一股热流流向全身,那是一种故土情怀,那是一个诗人对于故土的挚爱,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个有着浓郁的东巴文化传统的家乡,我是否也可以,为它吟诵一曲,来感谢它对我的养育之恩?
这几天的培训之中,听着老师们精彩的分享,内心深处却有了一份深切的渴望,渴望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去热爱自己的家乡。因为,在老师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故土情怀,他们的理想与艺术是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他们有的收集整理了民歌,将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整理创造,让这些民间艺术重放光芒;有的则从民间传说,谚语中汲取营养,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故土的热爱,爱得那样的深沉,所以眼里心里都是故乡的模样,流到了他们的文字里,流到读者的心里。
我只是一个文学世界的初涉者,却有着一颗走向文学深处的心,在短短五年的教师生涯里,曾无数次对学生说过同样的话语“人生在世,应该有点精神层面的追求,才能不虚此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只是宇宙的过客,江山代代无穷已,我们留下的只有那点思想的光芒。这一点光芒,可以穿越千年,永不磨灭,而带着故土情怀的光芒,却让你的故乡与你一起永恒!
在激发这点光芒的路上,有幸遇到“玉龙新峰”,有幸遇到本土知名的各位老师,为我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他们的指引,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指引,更是人格魅力的指引。这种人格魅力,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内心的那一份纯粹与安宁,这一份纯粹之中,始终带着对故乡深沉的爱,因而造就了文学上极高的成就。
于我来说,此次培训虽然结束,可它又是一个开始,我将开始在文学之路上蹒跚学步,我将开始根植于这片土地,从这片故土中找寻营养。忘不了,和文光老师唱起的纳西古调,那种悠远与美好,是我们寻找的诗意家园;忘不了,北京蓝天下,和文光老师在长城上的身影,那么的明艳与动人;忘不了,和晓梅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所有老师流露出的对故土深深的爱。这一切,都让我觉得高山仰止,却又欣喜若狂,最后借用陈洪金老师的一句话来表达我此次的收获:
从故土仰望,
便会看见天堂。
在滇西北,金沙江似一根玉带绕过沟壑山林,绕过一片又一片的农田村庄,走过自己的第一个弯,进入虎跳峡,向东而去。
而在这片农田村庄里,有一个很大的坝子,那里有十里柳林,百亩良田,那就是经过金沙江千万年冲刷而成的巨甸坝子,千百年来,它依偎在金沙江畔,受它哺育,茁壮成长。
记忆中的巨甸,宁静祥和,它既有陶渊明笔下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又有柳永笔下繁华都市的烟火气息,是我小时候梦里想要去的地方,也是自己想象中的乌托邦,更是度过了中学时代的地方。
金沙江畔,木瓜山下,留下我们多少美丽的回忆,那时候,只觉得金沙江宁静、美丽,似一条美丽的玉带,与柳林相映衬,成为记忆中割舍不去的美丽画面。曾经也望着远去的江水想象着自己的未来将去往何方,年少的心,也随着那美丽的江水走向远方。多少年后,学成归来,依然爱那一抹风景如初。
可一夜之间,洪水肆虐,沧海桑田,梦里的乌托邦变了样,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变成一片汪洋,昔日碧绿温顺的金沙江忽然变成一条凶恶的灰色巨龙,狂啸而来,无可阻挡,席卷着这一片它哺育的土地。灰色巨龙进入丽江境内时,正值夜晚,我们无法亲眼看见那是怎样的一种入侵与疯狂,自然的力量有时候就是那么不可理喻,恐怖异常。
当第二天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一切已经归于平静,洪水渐退,只是美丽的坝子已变成一片汪洋,死静的村庄,厚厚的淤泥,放眼望去,都是浑浊的颜色,找不到往日的一丝气息,洪水里散落着各式的家庭用具,丰满的玉米棒子陷在淤泥里,那么无助,各种家禽家畜尸体随处可见,洪水之殇,面目疮痍。
但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洪水来临之前,是伟大的祖国母亲,派出了强大的救援力量,做好了一切准备,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老百姓早已撤离到安全地带,没有任何人员伤亡。是啊,灾难面前,别忘了,祖国母亲在那,兄弟姐妹在那,洪水之殇又算什么,只要万众一心,定能重建家园。
今天,洪峰已过,昔日美好的家园已露出了它受伤的面容,让人怜惜不已,可不管怎样,灾区人民不会是孤军奋战,有干部和武警官兵一直陪伴着灾区人民,而我们大家也一直关注着关于灾区的任何一条消息,想着为灾区尽一份力。我没有机会亲赴灾区救援,唯有用写文章的方式来表达对金沙江畔老百姓深深的祝福,愿他们坚强面对,愿他们早日重建家园,愿他们一切安好。愿大家守望相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愿梦里的桃花源重现人间。
我坚信,当我再次经过江边时,依然能看见桃红柳绿的风景,依然能看到阳春三月的风光,相信,那时的桃花会开得更艳,柳儿会更绿。
雨天,下班,我顺路去了市场准备买一条鱼,一进市场,就看见那放着各种鱼类的小摊,老板在其中忙活着。
我随便浏览了一下大大小小的鱼儿,也不询问,随手指着一条较大一点的鱼说:“我就要这条了,麻烦把它杀了。”老板伸手将鱼捞起,放进袋子,用一个木槌往鱼头方向一砸,再拿出来时,刚才活蹦乱跳的鱼已经是横躺在地上的一条可怜的死鱼了。
这时候我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横躺着的死鱼身体面积看上去很是“庞大”,远远超出了我所谓的“较大的鱼”的标准,我清楚单凭我和先生两人根本吃不完一条如此“庞大”的鱼。我看着这条死鱼开始后悔,为什么当时不低头询问一下老板这鱼大概的重量呢?毕竟老板是很有经验的卖鱼者,而我凭借个人肤浅的推断,仓促买下,到最后才发现买错了,忽视了这仅是自己人生中第三次买鱼而已。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犯这样的错了,在平时生活中,总不愿低头询问一下,内心有一种自我,常常是凭借感觉仓促下了决定,导致了生活中很多啼笑皆非的事。
当然,我最终还是提着这条重达六斤的鱼走进了家门,为了不吓着先生,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买了一条很大的鱼,可以吃好几顿了。”他微笑着,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阴谋”,直到打开鱼才脸色一变:“我这辈子还没有买过这么大的一条鱼,这一条鱼够四五个人吃了,咱俩怎么吃得完?只能放冰箱里了,但是把鱼冻在冰箱里,味道就会变了,不好吃了。”语言虽然稍带责备,但他还是把鱼拎进厨房,嘴里嘀咕着:“怎么买之前不问问老板呢?”是啊,我怎么不在买之前好好问问老板呢,古人早就说过的“不耻下问”,我却把这至理名言丢到九霄云外,忽视了低头询问的智慧。
多少次在书里学到低头询问这一生活智慧,可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在生活中触动我内心的,是这一条六斤的鱼。往后余生,低头询问,请多指教。
那是一个清晨,我不期然地瞥见阳光洒在月季花上,衬得花朵娇艳欲滴,这是阳光对花儿的守护。看着这火红娇艳的月季,我似乎看到了一对姐妹花的笑脸,那是一对美丽却身世悲惨的小女孩,那是一个悲伤却又让人愤怒的故事。在很多人的心里,这样的故事似乎只会出现在小说里,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若发生,那就是人间至悲,是“虎毒食子”的惨剧!
可这样的事真就发生了,发生在某个小村庄,那一天,父亲带着两个可爱的女儿去散步,姐姐六岁,妹妹四岁,穿着花裙子,可爱天真。本来,一个父亲带着一对女儿散步,父亲守护与陪伴着女儿,那是人间最温情的画面之一,没有人会去怀疑,可意外却这样猝不及防地发生了,孩子失踪了!
警察和村民们连夜寻找着,网友们密切关注着,所有人都在祈祷,祈祷姐妹花安然无恙。寻了两天两夜,终于在村庄后山山顶找到这对小姐妹冰冷的的身体,她俩已经遇害了。让所有人震惊和悲痛的是杀人凶手竟然就是那道貌岸然的父亲!
震惊、愤怒、同情、哀痛都不足以形容每一个正常人内心的波澜。古人云“虎毒不食子”,可现实版的“虎毒食子”让人们震惊不已,是什么让他下此狠手?也许是因为他已经缺失了善的底线,心中已无阳光与温暖,不再守护骨肉亲情,才会制造这一起人间悲剧。
纯真的笑容,欢呼雀跃的样子,是这一对女孩留在世间最后的身影,我看犹怜,我不知道他杀害她们的个中缘由,可无论如何,这处在童年的小女孩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就像那花园里的花朵,需要爱的守护,而不是恶的梦魇。
这使我想起了另外一对姐妹花,那是四川的一对双胞胎姐妹,2008年汶川地震夺走了她们年仅十岁的生命,她们的父母想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她们。于是通过艺术家的巧手,将她们的骨灰和石灰融合,铸成“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她们的父母想用这样的方式留住她们,继续守护她们。她们的离开是天灾,父母无能为力,可即使生命不再,依然守护。
是啊,世间事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可无论何时,都要学会守住心中善的底线,守护美好。这些年,在新闻里看到了不少仇视社会,杀害弱小的故事,每看到一次,就会心痛一次。而这些凶手往往是仇视某一些人和事,继而杀害弱小无辜,他们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可唯独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心,唯独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没有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善的底线。
从爱一朵小花开始,爱护和守护世间的一切美好,应是每一个幸福人的修行路,也是每一个善良人的愿。
每一个人在社会里生活,会有羁绊坎坷,会有痛苦忧伤,“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语人者二三”,很多的苦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苦难再多,都应坚守那一份善意与温暖,庆幸自己得文学的滋养,虽也有过伤心难过的往事,可风雨过后,依然相信人间美好,依然珍惜骨肉亲情。
愿所有看到此文的朋友,不管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打击与磨难,你依然能相信人间自有真情,世间一切,依然值得你去守护;依然相信世间的美好,依然心存阳光与善意。如若这样,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