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黎明
专题新闻报道是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具有重大性、策划性、深度性等特征,其社会影响力相较其他报道形式更广泛。专题新闻报道集中体现了电视台新闻报道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专题新闻报道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形式、内容和维度的单一等。媒体融合倒逼专题新闻报道转型创新,打造立体化的报道模式,创作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内容。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办的“腾格里新闻”网站和客户端,为打造融合式专题新闻报道做出了探索,实现了内容、视角、渠道、形式和维度的立体化,对融媒体时代专题新闻报道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线性结构为主,缺乏层次性。传统的电视媒体更注重对流程完整性的追踪而非对新闻事件的多样化呈现,仅满足于做新闻事件实时报道的“传声筒”,因而缺乏内容的延展性。比如,在“两会”的专题新闻报道中,内蒙古电视台的关注点仅锁定在对“两会”进程的追踪还原上,视角不够丰富,“重”时政而“轻”民声。
以单一形式为主,缺少互动性。传统电视媒体的专题新闻报道以视听播报形式为主,属于“媒体→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较为单薄,且内容互动性不高。而新媒体时代,微博、H5、游戏、直播等传播形态层出不穷,电视台所依赖的“老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接收和表达需求。受众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不够充分,对新闻的接受度也会相对减弱。
以宏大叙事为主,距离感较强。传统电视媒体在专题新闻报道的策划上,惯于追求宏大叙事和高远立意,缺少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洞察。比如,在重大时政专题报道上,传统媒体更专注于从政策、批示、会议等大视角进行报道,没有深挖新闻议题中与普通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因而报道的内容与普通群众的共鸣性不足,容易拉大新闻报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新技术应用较少,具有保守性。目前,传统电视媒体在新技术应用上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新兴技术和报道内容的结合程度不高,制约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呈现,如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景图片、直播等的应用不足,或与内容的结合点不够紧密;二是专题策划人员对融合技术的理解不深,还停留在“两微一端”的层面,知识体系更新迟缓。
多元、丰富的内容。融媒体时代,大量信息通过碎片化、分众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信息爆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社交媒体上“草根”百姓的发声、自媒体的原创内容、论坛话题讨论等,为电视台提供了海量的线索和多元的视角,使专题新闻制作人有了更多的议题选择空间,也使围绕特定议题的内容有了延伸、扩散以及深挖的可能性。
多样、新颖的渠道。融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不少新兴渠道,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资讯类平台,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平台等。建构新兴媒体平台能够为老牌电视台带来更广泛、多元的受众群,提升新闻影响力。而不同的传播手段也为电视媒体的专题新闻制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个性、主动的受众。融媒体语境下的受众不再仅仅是“接受的观众”,更成为有着强烈主动权、选择权和创造力的议题参与者。受众的个性化在媒介融合中得以凸显,他们可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新闻;受众的主动性也得到满足,他们可以通过发布信息、参与讨论、转发新闻等发表个人观点。个性、主动的受众有助于电视媒体呈现“动态化”的新闻报道,也有利于优质专题新闻的“二次传播”。
增长、共振的技术。融媒体时代,多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并被应用到新闻报道的采、写、编、发流程中,这有利于电视媒体打造全景式、沉浸式、实时性的专题新闻报道。一方面,VR、AR、直播等技术让新闻变得可视、可触、可感,报道视角更加多元,能够提升专题报道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让新闻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如H5、弹幕、全景图片等极大地丰富了报道方式,优化了观众的视听体验,有利于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专题新闻的立体化传播。
内容立体化整合。内蒙古广电在专题新闻报道中,储备了丰富海量的素材,做到了内容支撑力足、内容覆盖面广,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可看性。一是题材的多样性。针对2019年全国“两会”这一事件,“腾格里新闻”的报道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等不同类型的内容,对“两会”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呈现;二是素材的丰富性。为打造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专题报道,早在2013年,内蒙古广电便组建了团队,历时3年走访并拍摄了自治区的12个盟市,积累的素材总量超过了100TB;三是内容来源广。内蒙古广电大力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受众创造的内容加以重视,不仅有大量对普通群众的采访,还在“腾格里新闻”客户端开放评论区,将受众的声音融入到专题新闻报道中。
视角立体化切入。在打造专题新闻上,内蒙古广电实现了“宏观”与“微观”视角的结合,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创作出新颖的新闻内容,使专题报道更具有层次性和立体感。比如,在2019年“两会”的专题报道中,“腾格里新闻”客户端既有对“两会要闻”“两会观察”“解读报告”等议题的实时跟踪和宏观解读,确保了专题报道的高度和思想性;也推出了“我身边的代表委员”“两会微视角”“我有故事,请你来听”等从个体和微观视角出发的栏目,让报道更接地气。宏观与微观视角的融合完美实现了新闻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也使新闻报道真正走进受众的心中。
渠道立体化升级。内蒙古广电对不同的渠道与媒介进行了融合升级,积极利用超链接、H5、短视频等形式,打通了微博、微信、客户端、网页等不同渠道,形成了复合式专题报道,大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腾格里新闻”网站重磅推出H5产品《这些问题你应该知道》,在朋友圈形成了病毒式传播;在微博上,“腾格里新闻”官微发起了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近1500万次;在客户端和网页上,70周年报道的专题登上了推广头条,热门新闻获得了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转发,仅《壮美内蒙古 诚邀五洲客》的总点击量便突破了3亿人次。多媒体平台拓宽了专题新闻的传播广度,丰富了专题新闻的传播样态,实现了专题新闻的“全面突围”。
形式立体化呈现。内蒙古广电积极运用媒介新兴技术,力求实现新闻的情景式、立体化报道。在2019年“两会”的专题报道期间,“腾格里新闻”着力推出“VR看两会”栏目,还原“两会”的实景画面和诸多细节,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和体验感;在7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还推出了主题移动直播产品《我用这样的方式爱你》,参与用户总数超过了1760万人。同时,还积极探索“视听”形式的延伸,围绕新闻主题,搭配歌曲、纪录片、H5等一系列形式,创作出了有特色、有感染力的专题新闻,激发了受众的参与兴趣。
维度立体化延伸。在近几年的专题报道中,“腾格里新闻”表现出较为广阔的眼界。在纵向上看,网站积极与中央媒体合作,借助优势资源进行传播,如与《新闻联播》等栏目合作推出“我的草原我的家”系列报道,具有较高的主题和视野,成为较好的典型示范,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能力。在横向上看,内蒙古广电与兄弟省份携手联动,对重大专题报道实施全媒体联动,如与广东台、江苏台、湖北台等合作,推出了直播节目“倾听内蒙古”,观看总人次超过30万人次。 “腾格里新闻”在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尝试,拓展了专题新闻的思想维度和空间维度,使之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贯彻融合理念,打造立体化专题报道模式。一是要突破线性结构,建立有层次感的视角,既要覆盖宏观视角,也要注重微观内容,实现新闻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突破单一样态,积极整合新兴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丰富新闻传播形式和互动形式;三是要突破距离感,创作具有沉浸式、立体化的内容产品,吸引受众参与其中;四是要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技术素养,打造有质量的新闻,优化受众的视听体验;五是要将媒体融合的理念贯彻到专题新闻的选题和操作中,借势借力、积极合作,创作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