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视角下的新闻报道路径探究

2019-12-17 04:39王剑挺谷君峰
传媒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选题解决问题

文/王剑挺 谷君峰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维能力,能进行思维活动。而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发现、提出、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对新闻报道而言亦是如此。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通过帮助人们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新闻报道中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学,培养问题思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问题与问题学的概念

“问题”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问题有以下几种定义:要求解答的题目;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关键、重点;意外事故。狭义上,我们往往把问题看作某种困难或者缺点错误。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问题的概念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广泛。问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其存在形态而言,有显性问题、隐性问题之分;就其存在领域而言,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

“问题学”是关于“问题研究”的科学哲学。这一概念最早由苏联学者B.Ф.贝尔科夫等人在1987年第八届国际逻辑、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公开提出。对“问题”概念的探索建立在逻辑学、创造活动心理学和决策论研究基础上。我国学者边勋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将“问题学”看作是研究问题的发生机制、设计思路等诸方面,从而激发学生的疑问、反思和创新思维,是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手段。吴绍阶等人则把问题学看作是“人们关于问题的本质及其产生、发现、提出、认识、研究、回答、解决、总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综合梳理,问题学是以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究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问题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要通过研究问题培养人们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二、从“问题学”角度探讨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1.是由新闻报道本身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由于受众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因此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新闻报道的影响。新闻报道应该先知先觉,担当起舆论先锋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引导舆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问题发生在哪里,新闻报道就要及时关注到哪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新闻工作者担负着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更要以提升新闻报道的问题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为手段,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进而提升新闻报道队伍的整体水平。

2.是强化新闻报道质量的内在必然要求。以2017年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为例,其中《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医改“手术刀”该动向哪里?》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新闻报道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能不能抓问题、问题抓得好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水平和结果。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新闻调查,往往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导受众正确地认识当前的问题,回答并解决问题产生过程中的种种疑问和困惑,增强大家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只有保持对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保持对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探索习惯,才能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

3.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和实践基础。当前,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报道的鼓与呼。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媒体与受众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以受众需求为主导的传播模式,群众的知情范围、表达空间、监督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和提升。此外,国外各种唱空、唱衰中国的腔调也不时沉渣泛起,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能够在杂乱无序的信息中明辨是非、分清真伪,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实践充分证明,敢于抓问题、善于抓问题,是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三、“问题学”视角下的新闻报道路径

1.以发现问题为前提。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新闻报道而言,记者要敢于提出并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用问题的眼光去观察、审视,要打破定向思维的模式,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时时刻刻在头脑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研判。发现问题,不仅要发现那些已经浮出水面、被大家熟知的问题,还要注意首次和刚刚被人们提出来的潜在性问题,更要善于发现目前尚未形成、尚不存在的隐性问题。在问题性报道中,不能只满足于抓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抓带有关键性、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抓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抓党和政府关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从根本上抓问题,抓问题的主要方面,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以选题策划为核心。选题策划是问题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好的选题策划是新闻报道成功的一半,因此把问题转化为选题是核心工作。前瞻事实,预卜信息,或在新闻发生之前做好准备,或使新闻事实尽早现身,这是新闻策划的一个显著特点。选题策划存在于新闻采访报道之前,因此,只有在新闻报道之前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才能形成选题策划与新闻报道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才能出精品报道。而围绕问题加强选题策划,就是要加深对问题的界定和理解,要围绕问题加强选题策划的深度。以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安徽宿州宋庙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事件”调查》为例,在大家都认为该事件是一桩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基层“吃拿卡要”违纪案件的情况下,记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深入一线调查、采访,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抽丝剥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终完整、准确、全面地揭露出了“吃拿卡要”背后从学校校长到村支书、教育主管部门、基层纪委甚至包括记者在内的一整条腐败利益链条。

3.以优化思维为目的。思维是人独有的一种心理精神活动,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同。在新闻报道中,好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记者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确定报道对象,激发新闻灵感,进而采写出受众感兴趣的好新闻。将“问题学”引入新闻报道,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优化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在于打破原有单一的、封闭的、教条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培养起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一要在“知”上下功夫。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新闻素养,培养起科学的新闻思维,进而进一步增强问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在“改”上下功夫。要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局限和新闻报道积弊,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新要求,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环境,主动适应传播手段新变化。三要在“做”上下功夫。行动是反应精神面貌唯一的镜子。新华社记者汤计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深入了解情况、排除各种困难和阻挠,通过翔实、准确、权威的报道,有力推动了“呼格吉勒图案”的重审,最终使冤案得以昭雪。大凡有成就的记者,多以问题新闻报道见长。因此,要学会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准确、及时、深入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推动新闻实践的发展,进而不断优化自身的新闻思维结构。

4.以引领导向为根本。引领导向,就是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把握“时度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好“时”,就是要能够把握时机。面对新闻舆论事件,必须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绝不能等到谣言已经跑遍了整个世界,真相还在穿鞋。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要找准时机,快速反应、先声夺人。把握好“度”,就是恰如其分。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度”, 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既不能遮掩护短,也不能过分反应,要能够对舆情动态精准研判,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把握好“效”,就是产生好的效果。要牢记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坚持站在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加强舆论引导。这种引导不仅仅体现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上,更体现在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如何贯彻新闻报道的“问题学”思维

1.不断学习。不日新者必日退。新闻报道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面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以此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报道问题和反映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通过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强化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对问题判断的准确度,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学习更加准确地反映和报道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充分发掘新闻问题背后的丰富内涵,进而有效地推动问题的解决。

2.注重研究。不同的研究态度、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确立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新闻报道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方面,我们的目的是从解决问题的愿望出发,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单纯为报道问题而报道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就是工具,确立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新闻报道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看问题,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到存在的问题又看到其发展趋势,既看到局部又看到全局,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工作水平。

3.深入实践。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泉。要想提出好的问题,必须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也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强调的正是这一点。如果仅仅是靠电话、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报道,必然会大大减少对新闻事实的现场感,更难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真正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及时发现带有倾向姓、苗头性的问题以及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才会做出有新闻价值的好报道。

4.制度保障。从“问题学”入手推动新闻报道问题思维的有效实践,制度保障是关键一环。一是要建立健全新闻问题发现机制。克服发现问题“被动化”的倾向,主动出击,积极寻找并发现问题。同时,要解决问题报道“零碎化”的倾向,不仅要从新闻报道“做什么”的角度策划方案,还要在怎么做、从什么角度做上进一步细化对新闻问题的报道,从而加强报道的系统性。二是要建立健全新闻问题报道激励机制,对好的问题新闻报道要奖励表扬,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断推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建立健全新闻报道保障机制。近年来,新闻报道遇阻、人身安全受威胁等现象屡见不鲜,要切实通过制度保护好新闻报道工作的正常有序,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要不断建立健全新闻报道监督机制。及时防止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的发生,确保对新闻问题的报道不出问题。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选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解决问题的设计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