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杨桂其 史传华
摘 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是当前武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必须将武术文化的传承作为武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以及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研究认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可以从教学理念革新上转变既有定位,从课程资源上转向空间共融,从教学模式上轉向模块整合,从情境创设上走向整体构建,从政策制定上转向具化指标,对新时期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武术 武术教学 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b)-0215-02
普通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必须扎根武术课堂,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武术课堂教学。普通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既是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革新方向,也是高校教育在传统文化视角上的价值追求。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对武术教学的体育运动项目定位弱化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地位,使得武术文化传承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流于形式、成效不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政策制定上予以创新,从而提高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传承地位,增强武术文化传承效果。
1 教学理念革新:文武并进,高校武术教学定位由体育运动转向文化传承
武术有体育运动的技术属性,更有中华文明的文化属性。普通高校要创新武术教学模式首先就必须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武术确实有体育属性,但不能仅将其定位为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的传统文化属性才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的新时代,武术的文化传承使命愈加凸显。因此,在武术课程建设上,可以将武术的文化传承功能作为课程主线,让武术的技术教学服务于武术的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能够代表武术不同文化特征的拳种、武器、名家、练功方法等教学内容进行系列化整合,加强武术课程的文化内涵建设,加深武术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教育,让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真正意义上朝着文武并进、德技并修、以德为先的方向开展。
2 课程资源整合:学科融合,高校武术课程资源由线下单一转向网络共融
武术既有强身健体、团队协作以及超越自我等培育学生品格的功能,又有与中华文化的哲学内涵、医学原理以及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的价值寓意。因此,武术课程从其学科属性上本身就具备了多学科的综合属性。传统的武术教学,学生对武术文化相关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主要靠阅读书籍、观看影视资料以及教师讲授为主,相关知识存在碎片化和失实化的特征。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知识点交叉融合的频次变得越来越高,其呈现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这就为武术课程资源的多学科深入融合提供了机遇。基于此,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程应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将生物学、心理学、运动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内容链接到相关武术文化和武术技能的学习上,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资料整理。同时,也可以将网络学习平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把课前的学习和课程的评价纳入其中,使单一的线下资源教学转向移动空间,让碎片化的资料获取转向多点整合。
3 教学模式创新:模块推进,高校武术教学设计由单元计划转向模块整合
基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传承诉求,传统的单元计划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文武兼修、内涵发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征。因此,有必要采取基于文化和技术相融合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利于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深度嵌入和螺旋式推进。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应把握整体性共同提升原则,可以将武术课程目标划分为1~3个水平目标,并在水平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相对应模块的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内容应将武术文化纳入其中,并体现从了解相关知识,到理解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文化知识构建的阶梯性特征。并且这个阶梯性特征既要体现于教学模块的内部,也要体现在更热教学模块之间。使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武术文化教育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认知到理解,最终完成知识重构的过程。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模块内部武术文化和武术技能之间的学习关联度,要达成文武并进的目标,就必须要针对武术技术进行武术文化解读,让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武术技术,理解天人合一、多元一体的哲学思想。
4 校园文化构建:情境渲染,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由课堂教学转向点面结合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情境化教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科研资料,但课堂内外的情境延续和成果最大化仍有待改进。武术文化的传承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素,除了学生内心对武术文化的认可和进取心以外,学生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许多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学生管理和课程建设也深受本校校园文化影响而呈现融合化趋势。因此,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可以借力其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将武术文化的情境构建纳入到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武术文化带来的愉悦体验,促使学生认同并认可武术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应将武术的课堂情境构建着眼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粘连度,呈现点面结合、互融互促的态势。
5 政策文件保障:明确标准,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由感性引导转向指标要求
明确的考核标准是课堂实施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对武术文化学习要求的指标性不够具体,认知水平的递进性不够科学,理论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和针对性有待改进。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武术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难以达成最终目标。仅用鼓励性引导和通识性理论知识普及,难以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影响了武术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需要上级领导部门对武术课程中的文化知识学习制定具体目标,建立武术文化的知识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普通高校对武术教学中的武术文化传授,从武术文化教学的实施频次和数量上进行改革,进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玉华.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6(9):192,194.
[2] 成英,葛小军.传统文化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10(27):54-59.
[3] 张庆超.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2019,1(4):70-72.
[4] 封慧歆.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武术文化传承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