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林时期余所亚的漫画创作

2019-12-16 01:46孙丽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漫画

摘  要:1940年至1944年,漫画家余所亚因躲避战火在友人的帮助下由香港抵达桂林。桂林时期是余所亚漫画创作的重要时期,创作了一批反响巨大的优秀画作,无论是针砭时弊,讽刺当局统治者的漫画,还是聚焦国际,相信反法西斯战争必然胜利的作品,都体现了余所亚在国家危难时作为一个文艺战士的人格担当。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余所亚的漫画创作,同时也是桂林抗战文化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余所亚;桂林文化城;漫画

作者简介:孙丽燕(1995-),女,汉,河北邢台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2

抗战爆发后,漫画家余所亚积极从事文化抗战工作。1938年广州失陷,香港风声日紧。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即,香港形势更加严峻,在此情境下,余所亚不得不撤出香港,前往抗战的大后方桂林。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在桂林较知名的画家就多达 250 余名[1],如李桦、廖冰兄、徐悲鸿、丰子恺等人,几乎云集了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即使正常人都深感旅途艰辛,对于双腿残疾的余所亚来说更加艰难。由于幼时曾患小儿麻痹,双腿不良于行,余所亚只能以双手代替双腿,手搭在小板凳上一步一步向前移,凭借顽强的意志,辗转广州、韶关、衡阳等地,最终于8月26日抵桂。

虽然是抗战的大后方,但桂林也时时有遭受空袭的危险。警报拉响后,余所亚经常看到抱着画夹,捧着文稿仓皇逃往岩洞避难的文化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不仅赋予了桂林无与伦比的秀美山峦,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岩洞景观。在抗战时期,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岩洞较多的一带租房安身,余所亚也不例外。起初余所亚住在桂东路的一个招待所,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匆忙雇黄包车去躲避。后来于是高价买了一间七星岩下的茅屋茶棚,将其改造成画室,有事进洞,无事安心创作。

据不完全统计,余所亚这一时期创作的漫画大多发表在《野草》《文艺生活》(桂林)《木艺》《新道理》《艺新画报》《半月文萃》《春耕》等报刊,计有《鲁迅五年祭》《前线马瘦,后方猪肥》《我们以总反攻为答复》《消夏图》《他说:“为抗战祝福”!》《春耕》《完蛋》《希特勒的笑和泪》《战争摔死不懂闪电的儿子》《夏季攻势》《初秋落叶》《太平洋战争图标》《墨索里尼的所在》《怕雷声的强盗》《山城即景》等。余所亚这一时期的漫画多为抗战题材,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多为针砭时弊,讽刺当局统治者的漫画;第二类则聚焦国际,表达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的决心。

首先,针砭时弊,讽刺当局统治者的漫画是余所亚抗战漫画中流传度最广、反响最大的一类作品,主要有《前线马瘦,后方猪肥》《消夏图》《他说“为抗战祝福”!》和组图《墓碑》。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牺牲,却养胖了少数人。《前线马瘦,后方猪肥》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它借一匹瘦骨嶙峋刚从前线作战归来的瘦马之口,与身在抗战大后方安逸肥胖的猪展开对话。马看到猪如此肥壮,诧异地问道:“老哥何其长得这么……”猪边吃回答:“养生之术无他,能独乐也!”隐喻前线士兵奋勇厮杀,为保家卫国艰苦作战,而后方却有人趁机大发国难财,食槽上大大的“囤”字,尖锐的讽刺那些囤积居奇的人。余所亚除了辛辣讽刺大发国难财的人外,还揭露了有些官员逍遥无为的丑态。《消夏图》画了一个肥头肥耳的中年男子,怡然自得地斜躺在椅子上,右手轻摇着蒲扇,左手惬意的吸着香烟,在烟雾缭绕中依稀看见墙上的对联:“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此外,就连蒲扇、香烟盒、茶壶及茶杯上都写着“抗战必胜”的字样。男子的懒散安逸的神态和随处可见的“抗战必胜”宣言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表面满口抗战,实则碌碌无为的官员。漫画《他说“为抗战祝福”!》也淋漓尽致得嘲讽不作为的当局统治者。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官员醉气熏熏的端着红酒杯,身后还散落一地的空酒瓶,如此场景与“他说:‘祝福抗战胜利”这样的话语交织在一起,产生无穷的张力将当局统治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人有人的不幸,狗有狗的悲哀”。余所亚在讽刺漫画《墓碑》中为我们讲述了一组关于狗的故事,却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墓碑》由七幅漫画构成,众狗把以杀狗为生的屠狗者当作慈善家,以堆积如山的被杀戮的同样是狗的骸骨为食,当屠狗者病死之后,众狗还痛哭为屠狗者立碑,并称其为“慈善家之墓”。终于有一只觉醒了的狗专在碑前撒尿。這幅画颇有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屠狗者每日杀狗逾千,狗骨堆积如山,众狗处境艰难,深受其害而不自知,反将啃食狗骨作为“大口福”。余所亚延续了鲁迅笔下的“吃人”主题,寥寥数笔就生动形象得刻画出愚民统治下民众麻木的灵魂,发人深省,直到今天这幅漫画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此外,聚焦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支援苏联抗战也是余所亚抗战漫画的重要内容。这部分漫画笔调大多轻松幽默,通过戏谑的方式表达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的决心。如《太平洋战争图标》《墨索里尼的所在》《希特勒的笑和泪》《怕雷声的强盗》《战争摔死不懂闪电的儿子》《坏蛋》等。

《墨索里尼的所在》以幽默的笔法形象地描绘了墨索里尼的“逃亡之旅”。面对强大的反法西斯联盟,墨索里尼领导的德国法西斯势力无处遁形,于是他想借希特勒的小胡子变装出逃,而希特勒表示胡子不可靠,必要时他也将剃掉胡子出逃。墨索里尼转而向日本求助,对此,日本方面表示不但日本海上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就连首都东京也是惶惶终日。于是无处可去的墨索里尼最终沦为地中海的囚徒。在《怕雷声的强盗》中,化身为强盗的法西斯势力被雷声吓到慌张地捂住双耳蜷缩在一旁。雷声穿过窗户直击强盗,雷声宛若一把利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雷电上的“USSR”字样分外耀眼彰显了苏联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雷声的气势与惶惶的强盗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外强中干的法西斯形象。《战争摔死不懂闪电的两个儿子》内容依旧围绕欧洲战场中德、意、苏三方展开。高大威猛的巨人“战争”两只手里分别攥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巨人手中声嘶力竭的呼喊挣扎。饶有意味的是,虽然在这副漫画中“闪电”(苏联)并未出现,却能使人们从两个儿子的窘态中联想到在战争面前苏联人民抗战的勇猛与力量的强大。除了强盗和儿子,余所亚还别出心裁地将法西斯势力化身成为真的“坏蛋”,在漫画《坏蛋》中,三个法西斯成为玩弄在战神手掌心里的蛋,由于先天不足三个蛋的重量并不平均,终于在战神手中滑落,倏然两个蛋破碎,剩下的也已经爆裂透出臭味。余所亚写道:“很快的完了,完了。”这不只是隐喻第三颗蛋的命运,更是对反法西斯联盟必将胜利的预言和信心。

除了创作一系列的抗战漫画,余所亚还积极参与桂林美术界的各项活动,多次举办或参与画展,其中较大的四次分别为街头诗画展、夜萤画展、黄文农漫画遗作展和春潮美术画展。其中反响最大的是和新波共同举办的“夜萤画展”。“夜萤”二字不禁使人联想到漆黑的夜色中闪烁着的点点流萤,虽然光芒微弱但总能给予人们温暖的力量,也许余所亚和新波想通过这种诗意且有哲理的命名鼓舞人们抗战的勇气。但据余所亚回忆,当时选用“夜萤”一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着眼于作画时的实际情况,由于当时物质生活艰难,他们只能在桐油灯的微弱光线下进行创作。即使创作条件艰苦,他们仍克服困难创作了一批震撼人心的漫画作品,以画笔为投枪、刻刀为匕首,始终冲向文艺抗战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抗战。

余所亚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的抗战题材漫画,还多次撰文阐述自己有关美术创作的观点,计有《美术节发出的信》《关氏漫画谈》《对于现阶段中国绘画的意见:漫画和一切绘画的路》《笑弹:漫画谈》《漫画滴点》《由漫画说到一切绘画的进展》《寄慰苏联战士:致苏联漫画家》《谈讽刺画家》《绘画散谈》等,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救亡日报》《野草》、《青年文艺》《半月文萃》《文艺生活》(桂林)《耕耘》《木艺》等报刊。这些文章中有关抗战漫画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点:

首先,余所亚指明漫画这一抗战文艺方式的功用。二战时,欧洲盛言“漫画强于弹丸”,美国人也说“漫画以笑语叱咤世间”。[2]国难当头,余所亚很清楚漫画作为一种抗战的文艺形式能发挥出十分显著的作用。他认为“漫画是武器,锋利的,尖锐的,可拿来对付害你的人,害我们国家的人”。

其次,他也客观的指出虽然抗战漫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抗战以来漫画是以武装的姿态站在岗位上,尽了很大的任务,成为造型美术上的最飞跃的部队[3]”,但是当时抗战漫画创作仍有不足之处,由于选取题材过于拘谨,创作范围趋于狭隘,抗战漫画创作中存在概念化、标语化和口号化的现象,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抗战漫画。

再者,余所亚始终坚持艺术创作应与“抗战有关”的原则,1940年10 月 31 日,关山月举办“关山月画展”,一时引发争议。对此,余所亚撰文发表《关氏画展谈》,指出“目前无论什么艺术什么绘画,只要其与抗战及其成长有利的,我们都应该培植、发扬,以尽其所能,使其为抗战生辉。”[4]他不仅关注国内抗战局势,还积极响应世界文化反法西斯联盟统一战线的号召,发表《寄慰苏联战士:致苏联漫画家》热情讴歌苏联人民的斗争精神,“我们绝不犹豫地站在你们一边,务要把法西斯强盗击退”。[5]

桂林时期是余所亚漫画创作的重要时期,无论是针砭时弊,讽刺当局统治者的漫画,还是聚焦国际,相信反法西斯战争必然胜利的作品,都体现了余所亚在国家危难时作为一个文艺战士的人格担当。这些作品在丰富余所亚创作的同时,也是桂林抗战文化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1944年秋,桂林形势日益严峻,余所亚撤出桂林,撑着他的小板凳再次踏上征途。

注释:

[1]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2]刘俊.文艺的“轻骑兵”:桂林抗战漫画展览初探[J].中国教师,2009(S1):27.

[3]魏华龄,李建平主编;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4]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编. 关山月研究[M].1997:8.(原载《救亡日报》1940年11月5日).

[5]《寄慰苏联战士:致苏联漫画家》 《文艺生活》(桂林)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页.

参考文献:

[1]桂林市美术馆等主编;杨益群编著.桂林文史资料 第30辑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2]魏华龄.抗战时期旅桂文化名人在桂住址调查[J].抗战文化研究,2014(00):293-302.

[3]冯艳.抗战时期桂林美术展览纪事[J].艺术探索,2012,26(01).

[4]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漫画
漫画11幅
漫画四则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漫画与欣赏
漫画与幽默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