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中思乡诗的叙事翻译策略

2019-12-16 01:46胡庆凤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许渊冲

摘  要:在中国古诗中,抒情与叙事密不可分。文章尝试从Mona baker的叙事翻译理论出发,探讨许渊冲译版《唐诗三百首》中思乡诗歌的叙事翻译策略,发现其主要运用重新定位叙事视角、增删文本成分和释义文化负载词三种翻译策略传达原诗所蕴含的情感。

关键词:许渊冲;思乡诗歌;叙事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胡庆凤(1995-),女,广东韶关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语义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2

1、引言

《唐诗三百首》的众多外译版本中,许渊冲英译版享有较高的声誉。思乡类诗歌在《唐诗三百首》中共计40首,是诗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喜爱借助景物、事件委婉地表达远方游子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但由于中国古诗独特的语言特点,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省略诗歌的逻辑连词与叙述视角,将人、景、情融凝于诗歌意境之中,给译者带来了不小的难度。Mona baker(2006:3)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框架设定策略来“诠释”和“改写”源语文本。然而经CNKI检索发现,虽然目前国内对许渊冲英译版《唐诗三百首》的研究较多,且角度纷繁,却鲜有学者从叙事角度对许译版中特定类型诗歌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诗歌翻译亦是叙事。为此,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中的思乡类诗歌进行评析,探讨其中的叙事翻译策略。

2、古诗中的抒情与叙事

一般认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以抒发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石壕吏》等;后者则注重客观世界和内容讲述,如李白的《长干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然而抒情诗离不了叙事成分,叙事诗也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只是由于古文独特的语言特点,古诗中的叙事成分往往会被淡化。中国古诗重意和,习惯将意象直接拼合,将起连接作用的虚词省略,而英语诗歌重形和,不仅不会省略逻辑连词,还会辅之以时态、语态及人称变化。

3、文本叙事翻译策略

根据Mona Baker对翻译叙事的阐述,叙事建构过程主要包含四种策略,即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和参与者再定位。本文主要从Mona baker叙事翻译建构视角探讨许译版思乡类诗歌是如何实现对原诗歌情感态度的传达的。

3.1确立诗歌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的叙事立场,一般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翻译叙事离不开叙事角度的选择。王建平曾指出,“同一诗作完全可能因為译者选定的人称视角的不同而产生意境上的差异,并且可能因此而使读者获得不同的主观感受,产生不同的读者反应”(王建平,2002:80)。然而,古诗诗句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所以其叙事角度一般来说并不是十分明显。

例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许译版:My boat is moored near an isle in mist grey;

Im grieved anew to see the parting day.

原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了主人公对羁旅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承题,交代背景,次句则与上句相呼应,烘托了主人公旧愁未灭、又添新愁的感伤之情。可以说,诗歌主人公是诗人本人,也可以是诗人描绘的第三者。许译版通过“My”和“I”的增添,将诗人确立为主人公,描绘了“我”的所见所感,不仅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营造了一画面感极强的叙事场景,还更好地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感伤之情与思乡之情。

而另一名翻译学者傅浩则将此译为“Moving the boat to moor by the misty islet;The traveler feels his sorrow renewed as the day becomes old.”可见,傅译版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叙事,借此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思。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可知,孟浩然当时正处于仕途失意的阶段,此诗是其漫游吴越时所作。为此,许译将叙述者理解成诗人本人更加符合历史史实,传递诗歌意境。

3.2增删诗歌的叙事成分

在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策略中,Mona Baker指出译者在翻译时为了抑制、强调或者铺陈原文中隐含的叙事或更高层面叙事的某些方面,可以对文本素材进行选择性挪用,对原叙事进行删除或增加(Mona Baker,2006)。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也。”许渊冲先生本人也认为好的译文应该首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次求形美,并力求三者达到和谐统一。可见,诗词的灵魂在于意境。然而,中英文读者具有截然不同的背景文化知识,诗歌意境的传达显得尤为不易。

例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许译版:Meeting you on horseback, with what brush can I write?

I can but ask you to tell my kin Im all right.

例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许译版:To the Celestial Court a proposal was made;

And I am banished eight thousand li away.

在例2中,许译版删减了书写工具“纸”,例3删除了时间名词“朝”、“夕”。因为“brush”足以表达原诗中的纸笔之义,而例3的“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两种时态也可代替原本的时间名词“朝”、“夕”,这样的译文不仅简洁,还更加合乎目的语表达,更助于读者对诗人内心失落的体会。虽在信息传递上有所折扣,但却更有利于目的读者理解诗句意境,领会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译者有时也会增加诗歌细节,加深目标读者对原诗的理解。

例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许译版:You ask me when I can come back but I dont know.

The pools in Western Hills with autumn rain overflow.

When by our window can we trim the wicks again.

And talk about this endless dreary night of rain?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亲友所作。诗的开头以问答形式写景,阐发诗人孤寂的情怀及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怀念。后两句讲述来日故友重逢谈心的欢悦,与诗歌前两句形成对比反衬雨夜的孤寂。许译版增加了“me”,“I”,“our”,“we”,“this”四个代词及“when”,“but”,“and”三个连词,将故事串联,增加了诗歌的逻辑性。中国古诗重意合,重主题,多省略主语和逻辑关系,而英语重形合与逻辑,不但主语完整,而且还会有较多表达逻辑关系的连词。诗歌的目标读者是西方读者,自然是要选择合乎英语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读者乐于接受的叙事文本,使其建立起对诗歌意境的联想。

3.3释义复杂词汇

在古诗中含有大量的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由于文化空缺,西方读者易于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去理解译文内容,从而产生不同的联想,甚至有可能误解原文。那么这些文化要如何进行移植呢?许译版倾向于采取释义方式,对其进行解释性翻译。

例5:鄉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许译版:How can I send word to my friend? Homing wild geese,fly westward please!

例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许译版:Im grieved to think our little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yearn for their father afar.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洛阳”、“长安”是再熟悉不过的古都城市,但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地理文化负载词。若译者不巧妙译出,他们对该诗的理解将会是片面的,更不要说传达诗句中浓厚的思乡之情了。为此,许渊冲先生将“洛阳”释译为“westward”,“长安”释义为“afar”,使得原本复杂的地理信息一目了然。虽然在传达文化信息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从叙事层面考虑,却是很妥帖的处理,再现了原诗歌的情感意义,使译文读者获得了较为相近的情感体验。

4、结论

本文基于叙事学对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中思乡类诗歌进行了解读,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三种叙事翻译策略:重新定位叙事视角、增删文本成分和释义文化负载词。叙事与抒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中国大步走向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有效地舞台中央的今天,如何结合叙事理论对中国古诗进行翻译对中国的译者和学者而言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Baker,M.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M].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2006.

[2]黄海军,高路. 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以林语堂译本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90-94.

[3]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建平. 汉诗英译中不同人称视角对意境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2 (1)75-80.

[5]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猜你喜欢
许渊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The Willow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