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文明
摘 要: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現状,包括还田技术、能源化技术、饲料化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秸秆资源化利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进一步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38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0.088
0 引言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秸秆产量8亿t。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秸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常被就地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近年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为了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国家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除了可以用作饲料、肥料、燃料,还可以用于生物发电、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是用途广泛和十分宝贵的绿色资源。随着现代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成为能源与环境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因此,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及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肥料化利用
秸秆还田是主要的肥料化利用方式。近几年,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遏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恢复土壤肥力,国家大力提倡开展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实施,直接带动了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及粉碎还田。传统常规的机械化种植方式生产环节多,需要机械多次重复进地作业,导致种植成本增加,春季失墒严重,影响出苗,同时还加重了土壤的风蚀水蚀。在机械化保护性种植模式下,秸秆覆盖实现秸秆全部还田,不仅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保护环境,同时,秸秆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元素和有机质入土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为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据测试,连续三年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08%~0.12%,土壤容重降低0.12~0.14 g/cm3,土壤空隙度增加3%~5%,小麦增产8%~11% ,玉米增产5%~7% 。
传统秸秆堆沤还田也是肥料化利用的一种方式,但是直接就地堆沤投工多,易污染水源,还易发生病虫害。为此,湖南碧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努力,研制的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机,可达到改良土壤、防止病害蔓延、改善环境的目的。该技术设备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和农机鉴定,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1.2 饲料化利用
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玉米秸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牛羊的优质饲草,特别是多绿叶的鲜玉米秸秆更是牛羊的一种美食。据有关资料介绍,每7.6 kg鲜玉米秸秆所含的营养成分相当于1 kg玉米粒。为充分开发这一宝贵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些地区对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玉米黄熟期摘穗后,用机械将秸秆切碎,随之装窑青贮,在保持其营养成分不损失的同时,经发酵增强适口感,成为牛羊的优质饲草。
1.3 能源化利用
我国自200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后,生物质发电产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秸秆发电项目装机规模约为725万kW。山东莱西市一家生物质发电公司用农作物秸秆发电,年消耗农作物秸秆、枯树枝等生物质燃料30多万t,增加农民收入6000多万元。
1.4 基料化利用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按照各种食用菌类的不同培养配方,经过原料处理、建堆发酵、翻堆疏松、播种菌种等生产工艺过程,用来栽培香菇、平菇、银耳、木耳、仿野生菇类等,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建议
(1)建立补偿机制,促进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是“用则利,弃则废”的农业副产品。我国秸秆资源量大,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让广大居民深受其害,因此,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作为秸秆还田的实施主体,农户几乎承担了秸秆还田的全部成本,而从秸秆还田中获得的直接收益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户参与秸秆还田的积极性,造成直接后果就是相关秸秆禁烧的行政命令和管制措施执行困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等地开展农户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调查,发现秸秆还田补偿机制可促进秸秆资源可持续利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中日合作项目等的资助,可见社会各界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2)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都需要将秸秆运离田地,这需要秸秆打捆机、秸秆压块(粒、棒)机、联合收获秸秆压捆一体化复式作业机等农业机械的共同应用,以便于秸秆运输离田、存放和再利用。
(3)宣传发动到位。各级农业(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横幅、手机短信、致机手一封信、组织观摩会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禁烧的意义、扶持政策措施、粉碎还田技术规范、应用成效、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向农民及农民机手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现场示范引导活动,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有效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