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训练在大强度训练周期的应用与分析

2019-12-16 08:18林茂先程文君彭熠杨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9期

林茂先 程文君 彭熠 杨军

摘  要:为探索低氧训练在大强度训练周期中训练安排的科学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测试法对赛艇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安排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周期划分在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负荷变化和形式上存在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或变化是符合赛艇竞技能力发展规律的,赛艇项目训练应根据所处阶段不同合理安排訓练。总之优异成绩的取得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训练计划是前提,队员的努力和赛时的发挥是关键。本文从某水上男子赛艇队大强度训练周期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在大强度训练周期的应用,以期为运动员后期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氧训练  大强度  训练周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b)-0024-02

自20世纪60年代起,低氧训练开始备受体育工作人员的关注。研究和运动实践表明,低氧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但由于低氧训练的特殊性,人们在进行低氧训练的研究从高原训练逐渐过渡到模拟高原训练,即人工低氧训练环境的模拟。人工模拟低氧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训练手段,作为提高心肺功能重要手段,逐渐受到广大训练者的喜爱。模拟低氧训练[1]是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制造的低氧环境或吸入低氧气体,使机体在低氧环境中进行训练的方法。如何有效地结合低氧训练来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体能水平,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的目标。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某队赛艇运动员训练周期中利用低氧进行训练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为以后赛艇项目训练提供实践指导。

1  测试对象和方法

1.1 测试对象

选取的是某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男子赛艇项目运动员15名,均为国家健将。运动年限10~12年。训练对象身体健康,身体无异常(见表1)。

1.2 测试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确定选题后,对选题所涉及的领域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理解,对前人的测试现状以及进展情况、该领域的新发现、新观点等多项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提出自己的简介和测试思路。

1.2.2 实验法

(1)训练方案和计划。

大强度训练周期[2]训练安排——在夏训周期中,在比赛前8周进入大强度负荷训练期,低氧训练从大负荷训练期第3周开始进行。低氧训练安排: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在进行水上技术练习、核心力量练习及力量练习后,在海拔2000m低氧浓度下进行8km测功仪练习(要求:2min功率拉)。采用的低氧负荷方案为递增式负荷:4周内氧浓度由14%~12%逐步降低,周日休息1d,低氧训练时间共12d。

(2)测试指标。

①血红蛋白[3]。

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关系着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机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缓冲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长期科学定时有目的的血红蛋白监测,可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进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大小周期与运动负荷及分析有机体即时营养状况和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②血尿素[4]。

血尿素作为体内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一个分解代谢产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状况。

③肌酸激酶[5]。

肌酸激酶(CK)广泛分布于人体骨骼肌、心肌、脑、平滑肌中,以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大量研究表明,肌肉在经过高强度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性。

1.2.3 数理统计法

收集训练前后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标准采用P<0.05,极显著性标准采用P<0.01,结果均以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指标分析与讨论

高强度低氧训练期间,对男子运动员血液进行4次检测,检测内容: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指标(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赛艇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指标在第1、2周呈上升趋势,第3周开始下降,第4周后保持相对稳定。HB水平受到两种因素影响:一是缺氧的刺激将引起体内代偿性增加;二是受运动负荷的消耗而下降。

观察血尿素指标特点,呈抛物线状。训练强度由低氧训练介入逐渐增强,身体逐渐对运动负荷适应。表明机体对低氧环境下的应激使代谢活动明显加强。而在正常高强度训练阶段,运动员很少能在较长时间保持如此高的水平,这说明低氧训练给运动员造成的生理负荷是常规训练无法企及的。

CK的变化,低氧介入第2周达到峰值,第3、4周逐渐降低。这一现象表明:可以间接促进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在承受大负荷训练负荷期间的恢复能力。

2.2 耐缺氧分析与讨论

选择2000m的海拔氧浓度对队员进行5min耐缺氧测试,测试指标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见表3)。

观察平均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发现低氧组运动员机体在承受2000m低氧浓度的负荷刺激时,血氧饱和度值逐渐升高。心率逐渐变缓。大负荷训练期间,经过4周的低氧训练,运动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逐渐提高。

利用低氧进行训练,为了增加氧运输能力以及补充因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丧失的动脉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增降与HB的增加成负相关关系,血氧饱和度的任何下降都将使氧运输能力按大约相同的比例增加。

2.3 合理的训练计划设计与低氧训练周期的讨论

比赛前8周,制定合理的大强度复合训练计划是这次比赛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次训练计划中,低氧训练持续时间进行划分:即低氧适应期、低氧强化训练期和低氧训练调整期,具有科学的训练指导意义。

2.3.1 低氧训练适应期计划与讨论

江苏水上赛艇运动队,低氧适应期约1周时间,经过1周的低氧预适应后致使运动员在安静的状态下达到机体内环境与缺氧条件相对平衡,表现为高原反应综合症各系统症状基本消退,低氧效应各指标明显提高,运动自我感觉良好,为投入低氧强化训练期准备了基础。

2.3.2 低氧训练强化期计划与讨论

低氧训练强化期训练设计为2周,通过增加赛艇队训练负荷,提高训练强度,增强了运动员对低氧训练量和强度的适应,以此来提高和强化低氧产生的效应,并尽可能地让低氧训练效果显现。

2.3.3 低氧训练调整期计划与讨论

强化训练前的低氧训练阶段末期,计划中安排1周的低氧调整期。这是低氧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动员身体机能经过高负荷训练和较大消耗后,在获得较强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运动疲劳和疲劳的积累。为顺利向常规训练周期过渡,使身体的机能和体能得到恢复,缩短进入大周期训练计划后期的恢复调整准备比赛周期中。低氧训练后期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某水上赛艇队能取得骄人战绩,关键因素在于如下4點。

(1)夏训大周期训练安排。

(2)大强度训练周期低氧训练的利用。

(3)低氧训练的周期划分计划的制定。

(4)各个周期内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实时调整训练内容。特别是大强度训练周期中的低氧训练强度的把控。

3.2 建议

对某省赛艇队在高强度训练周期中的低氧训练周期进行小周期的划分是有必要的,时间划分需4周为宜。过长的低氧训练易导致高原效应的退化和机能下降。过短的低氧训练易出现低氧适应不足,影响低氧训练的效应和低氧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若果,李云国.高原低氧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73,177.

[2] 侯祎.山西省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全运会周期训练安排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7.

[3] 吴学威,黄湘,钟裕恒,等.血红蛋白A2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截断值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0):1332-1335,1339.

[4] 陆志琴.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22):52-53.

[5] 周健.超敏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血浆脑钠肽检测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分析[J].包头医学,2019(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