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玲 曹渊清
当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进行。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关键要结合各自特点,突出实践特色。作为涉农高校,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切实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成效。
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担负起培养新型农林人才的重要使命
守初心、担使命,对于涉农高校来讲,就是要牢记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办学使命,聚焦服务“三农”事业,发挥农林学科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涉农高校承载着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事业的重要任务,坚持什么样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必须牢牢抓住立德樹人这个中心环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涉农高校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在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上做文章,在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人才质量上下功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结合地方实际和高校特点,瞄准“双一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抓实打牢基础学科,做强做大优势学科,加快发展新兴学科,打造一批精品课程、精彩课堂。要注重抓好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型”农林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注重与现实需求、就业需求相衔接,加强农林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让更多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让更多科技成果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潜心教书、匠心育人,当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筑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党员教师要积极主动投身到主题教育中来,深刻理解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工作和职责摆进去,自觉对标对表找差距、抓落实,高质量搞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促进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要铭记教书育人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守初心、担使命,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至关重要,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广大教师要努力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经常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听取意见、解疑释惑,真诚与学生交朋友、结对子,主动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要努力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讲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时代楷模”钟扬等先进典型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抱负、以身许党报国,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梦想。要努力做青年学生的筑梦人,引领学生探求真知、追逐梦想,鼓励他们多到农村牧区、贫困山区,深入农林一线,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志愿活动,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上各展所长、大显身手,为决胜脱贫攻坚、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作出“农林人”应有的贡献。
教好书、上好课是教师的天职。要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断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获得感、满意度、自信心。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建好用好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社会服务和实践育人功能,推动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实现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让青春梦想扎根“希望的田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学上进、思维活跃,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是追梦圆梦的生力军,也是做好“三农”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爱国情化为强国志、报国行,加强道德修养,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切实担负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三农”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青春因理想而更丰盈,人生因奋斗而有意义。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告诉我们,有国才有家,国家好才能个人好。青年学生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小我融入大我,与祖国同成长、共前进,才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美好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高扬理想、锤炼意志,脚踏实地、激情奋斗,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践行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赤诚,让青春在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绽放光彩。
实干方能成就梦想,人生才能有出彩的机会。青年学生要做实干家,从国家需要和时代需要出发,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事实证明,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安逸享乐的环境培养不出栋梁之材。青年学生只有到艰苦环境里去经风雨、受教育,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对国情社情、风土人情的了解,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从实践和群众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在服务“三农”、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进步。
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使命召唤、重任在肩,涉农高校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回信精神,鲜明有志青年投身农村基层的育人导向,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