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

2019-12-16 01:22魏春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博物馆重要性

【摘要】历史文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文物保管工作有助于推进中华历史文脉传承。在影响文物保管的诸多因素中,博物馆环境是重要因素。为实现对历史文物的有效保管,本文联系实际,围绕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展开探究,并提出几点优化博物馆环境建设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环境;文物保管;注意事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博物馆环境,指的是博物馆的环境条件,博物馆进行环境规划主要是为了避免和防止潮湿、尘埃、废气、污水、噪音、振动等因素给博物馆藏品以及观众造成有害影响[1]。博物馆环境条件包含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博物馆硬件条件,也包括博物馆内温度、湿度、光照等辅助条件。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是文物储存、典藏、陈列的主要场所,因而,博物馆环境对于文物保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

文物是古代社会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所谓文物保管,主要是指人们对历史文物采取一些有效的保管方式,对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相关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损坏。文物主要储存于博物馆中,深受博物馆环境的影响,博物馆环境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文物保管效果,影响文物保管质量。尤其是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后,文物多数较为脆弱,若外部环境恶劣,极可能造成文物的损坏。为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证其原有的文化价值与科研价值,就需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文物储存室、陈列室温度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在环境上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2]。具体而言,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文物不受污染、破坏,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为研究历史提供完整的文物资料;延长文物保存寿命,使历史文物能长久延续下去,确保中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使中华文脉能代代传承。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典藏的文物都有很高的还原度,通过文物我们能瞥见文物背后的历史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物的完好无缺为前提。总而言之,优化博物馆环境,对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博物馆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有效减少文物在存放、陈列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坏;而一个不适宜的博物馆环境有可能会造成文物的损坏、加剧文物受损程度,缩短文物寿命。因此,实现对文物、藏品的有效保护与科学保管是博物馆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博物馆应当根据文物材质、类型、保管需求设计、制定科学的保管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博物馆环境,从而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使文物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并永久流传[3]。

二、如何优化博物馆环境

(一)合理控制博物馆内温湿度

部分文物含有有机物质,若典藏空间内湿度不够、空气干燥,有可能会导致文物表面出现裂纹甚至翘曲现象,导致文物遭受损坏;而若典藏空间内湿度过高,空气流通不畅,将会使文物面临发霉、虫蛀等危机,同样影响文物的完整性与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另外,博物馆中典藏的石器、金器等无机物类文物,对空间内湿度、温度等同样有较高要求,若典藏、陈列空间内湿度过高,文物表面与潮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表面就会出现锈蚀现象,导致文物的教育价值、科研价值受到影响,文物原有面貌消失;对陶瓷类文物而言,如果长期处于高湿度环境中,会导致陶瓷表面酥裂脱落,严重时还会影响陶瓷内部结构的完整性[4]。因此,在博物馆环境建设与优化方面,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的优化与控制,避免馆内温度或湿度过高,导致文物受到破坏。另外,在保管文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注意博物馆环境内温湿度的变化,可采取相应措施使两者保持相对平衡,避免其中任一环境因素出现较大变化,导致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缺失,文物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为实现对文物的科学保管与有效保护,我国文物管理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文物保护政策与环境管理规范,其中指出,博物馆内温度应保持在15~20℃,而在此温度环境下,应将博物馆内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对于博物馆中部分特殊材质的文物,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空间内温、湿度数值[5]。

现阶段,我国用于控制博物馆环境温、湿度的常用方法有:

(1)宏观控制。宏观控制指的是对博物馆内整体的湿度条件进行控制,为文物创造有利、适宜的典藏环境,以此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延长文物寿命。对博物馆内温、湿度环境的调节主要借助中央空调完成,利用中央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20℃,并借助其他装置辅助调节空间内湿度,确保温、湿度适宜。宏观调控虽有调控范围大等优点,但该方式无法实现对馆内温、湿度的精确控制,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辅之以其他调节措施。

(2)微环境控制。博物馆中的微环境主要是指文物展柜内的环境。微环境同样是博物馆环境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优化微环境可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延长文物寿命。具体的微环境控制措施为:提高文物典藏空间的密封性,如对陈列着文物的展柜采取密封手段使其保持在密封状态下,这样可防止外界环境进入到展柜,防止文物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影响文物的完整性。此外,对文物展柜进行密封处理后,展柜内的温度也可实现均衡稳定,一些有害气体能被安全隔离,文物保管环境相对安全。除此之外,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文物巡查工作,及时检查、记录展柜内温度、湿度变化,若发现异常要及时调节修正,确保展柜内温湿度环境适宜。

(3)特殊文物特殊处理。不同材质的文物对博物馆环境内的温度、湿度条件有不同要求,因此,要想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就需按照一定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保管、分类型保护。在将文物分类陈列、保管后,在每个展柜内设置温湿度计,做到对特殊文物的特殊处理。

(二)控制光照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文物影响较大,会破坏文物原有色彩,造成文物发黄、褪色等现象,尤其是对于丝绸、书画等类型的文物而言,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会使文物出现脆化现象,甚至导致文物面目全非。因此,在文物保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文物保管规定与要求,将馆内照射光源的紫外线含量控制在75之内。为防止馆内紫外线含量超过这一范围,需要在文物展柜内设置具有隔离紫外线功能的玻璃,并控制馆内所安装灯管的紫外线含量,从而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5]。在长期曝光过程中,书画类文物纸张必须严格控制内部纤维素成分发生光解反应,从而降低纸张强度。此外,为防止发生光解反应,必须对展柜内文物的日曝光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防止大量紫外线照射,防止展柜内文物受到影响与破坏。根据我国出台实施的文物保护规定,博物馆展柜内文物所受最大光照強度为300勒克斯,日常光照值不能超过此数值,以避免文物受到伤害。

(三)控制有害气体

在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逐渐增多,且大气中部分有害气体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影响,如在文物与有害气体发生接触与反应的情况下,文物会出现金石风化、染料褪色等现象,给文物的保护带来困难。为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博物馆需采取以下措施对馆内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控制:首先,提高展柜的密封性,可利用环保性乳胶漆对展柜接缝处进行密封,防止灰尘等进入展柜;其次,可在展厅入口处安装屏风,一方面利用屏风对外部空气、灰尘进行隔离,有效防止参观者将污染源带入馆内,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另外,科学选择博物馆位置,远离重工业区,尽量在绿化好的地方选址建设。同时,博物馆内也可安装净化装置,安装于博物馆出风口处,利用专业设备净化空气,防止有害气体入侵。

(四)防控生物危害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肉眼可见的昆虫危害与微生物危害。如在微生物一类,霉菌不仅有十分强大的繁殖能力,而且也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影响,这是因为霉菌内部存有有色物质,经过新陈代谢后会产生色素,文物长期接触霉菌后,文物表面会受到破坏,颜色掉落,出现变色发黄等现象。此外,除霉菌之外,虫体也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影响,而虫体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为虫蛀。由此可见,生物对文物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文物保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物防护工作,可采取冷冻、熏蒸等方式减少虫蛀现象,实现对展品的有效保护。此外,合理控制博物馆、展柜内温度、湿度条件,也有利于杀虫灭菌,减少生物危害。

(五)注重博物馆造型设计

气候是影响地方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因素。博物馆处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降雨、风沙等均会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影响。由于气候的影响,各地的日照以及雨水情况等均有不同,由于博物馆内藏有的文物多是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检验,年代较为久远,时间较长,因此对于长时间的关照以及雨水等会对文物产生较为严重的腐蚀现象,为有效地避免腐蚀、保护文物,在文物保管过程中,注重博物馆内各环境因素的调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对博物馆外大的环境因素予以控制。而实践表明,最有效的宏观环境调控措施就是根据博物馆所处区域的具体气候、地形地势等因素,合理设计博物馆外观造型,通过造型设计与当地气候的有效融合,获得取长补短的建设效果。伊朗属于沙漠干旱的气候,常年降雨较少,但是光照条件非常充足,并且时有风沙天气,因此,伊朗当地的建筑多是较为封闭的类型,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封闭设计达到减少阳光辐射、抵御风沙的效果。伊朗在博物馆造型的设计方面也是充分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博物馆造型的设计与建造均较为封闭,并且特意设置了挡风遮阳窗,并且院墙厚重,门朝内,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减少了风沙与阳光对文物的腐蚀作用,实现了对文物的有效保护[7]。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文物保管工作有助于延长文物寿命,提升文物的教育价值、科研价值,促进中华历史文脉代代传承。在文物保管过程中,影响文物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博物馆内湿度、温度、虫害等均会影响文物的安全性、完整性,因此,博物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我国文物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对博物馆环境质量进行控制,创造出有利、安全的文物保管环境,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徐方,施智勇,鲍贤清.博物馆环境中基于Wi-Fi的实时定位系统设计[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2):146-150.

[2]周杰.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8):120-121.

[3]罗丹.博物馆陳列空间的光照环境设计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9(1):37-43.

[4]韩超,丁为新,王桦.常州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分析研究[J].博物院,2018(6):124-131.

[5]崔晓晨.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1):111-113.

[6]孙良凤.初探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中的问题与思考——以含山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6):98-99.

[7]陈博雅.关于科学保管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7,30(7):345.

作者简介:魏春梅(1969-),女,汉族,葫芦岛绥中县,大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博物馆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博物馆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博物馆
注意事项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露天博物馆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博物馆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